
三、给孩子穿上安全的外衣
对于亚当,天堂是他的家;而对于他的后裔,家就是天堂。
——伏尔泰
小孩子缺乏经验,好动的天性常常使他们处在危险的境地,如好奇心使得他们爬高难下而受到惊吓,爱摆弄工具被砸伤,倒腾化学药品,独自外出找不到家等。家长要有意识地教会孩子认识自家周围的环境,记住住址、电话号码、父母姓名及单位,学会求助警察。平常要注意把一些常用的药品拿出来教孩子认识,让孩子了解药品的名称和用途,这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减少危险。利用日常生活中做每一件事的机会,教孩子认识和使用刀、剪、锤、针、锯等工具。教孩子躲避坏人的伤害,让孩子懂得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让外人接触自己的身体、遇到坏人要学会呼救等安全常识。
可以说,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但就算在家里也时常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家庭生活报》曾刊载民彦的《家居安全十项建议》,该文将给广大家长很好的帮助和启示:
1.注意把药品或化学品 (成人及儿童用药品、酒精、汽油、清洁剂、农药以及酒等)放置在上锁的抽屉、箱子中或孩子不易拿到的其他地方。
2.确保窗台边没有可攀爬的凳子、桌子等。
3.成人用的带尖头的用具或小件物品如剪刀、刀具、针、珍珠项链、笔帽等放在上锁的抽屉中或孩子不易拿到的其他地方。
4.家中圆的、硬的食物(如花生、爆米花、水果糖等)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并注意给孩子与其年龄适宜的食品。
5.对家中有棱角的家具采取保护性措施以防伤害到孩子,特别是低于孩子身高高度的家具,如茶几等。
6.不把酒精、汽油、清洁剂、农药等化学剂装在用过的饮料瓶中。
7.把急救电话(119、110、120)以及紧急电话号码放在电话机旁。
8.不要让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如孩子睡着时)。
9.家长在睡前关闭煤气并保持家中窗户不完全关闭。
10.孩子吃东西时让其安静坐下,不让孩子在嬉戏或哭闹时进食。[1]
西安市某小学学前班6岁男孩谢某于4月3日11时许到大伯家与5岁的堂弟谢某某玩耍,他站在一个小木凳上,将头伸入院内一棵约1.6米高的柿树上拴着的一个塑料绳套内,试图扮演《聊斋志异》剧中的“鬼相”,不料小凳被踢翻,他身体悬空,痛苦挣扎。待堂弟谢某某进房取出剪刀剪断塑料绳,谢某已脸色青紫。虽被随后赶到的家长急送医院抢救,但终因过度窒息身亡。
一些家长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让孩子听话,就去体罚孩子。实际上,要给孩子安全,就不能对孩子施暴。
打孩子是万万不可以的。众所周知,体罚孩子是法律不允许的;而且从人体科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身上的任何部位都不能打。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逆反心理强,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少自信心、挫折感强、多疑、没有安全感等。也就是说,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带来新的心理问题。
有人喜欢用巴掌拍孩子的后背,殊不知,人的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在后背的脊椎骨中。击打孩子的后脑或后背都可能因为猛击、强压、震动而造成其中的某些神经受损。这些神经受损有时不易马上被发现,当发现时已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有人认为孩子的屁股肉厚不怕打,可以让孩子暂时听话,但问题是,孩子心里并不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何况坐骨神经正在屁股部位上,被重打受损后,后果不堪设想。据研究,童年经常挨“屁板”的人们更容易产生侵略性、反社会的行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
有人喜欢拧孩子的脸蛋和耳朵,然而脸部有敏感的三叉神经,一旦受了伤害,会造成五官变形。小孩的耳朵神经末梢反应非常敏锐,拧耳朵用力过大过猛,会损伤“听宫”“听会”等穴位,造成耳膜损伤或耳神经受伤而致聋。
给孩子安全,就不能体罚孩子,因为滥用体罚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没有好处,还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就是弱者应服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极为不利的。英国从2005年1月开始生效的一项新法案规定,允许父母对子女作温和惩戒,但如果体罚子女过重,如导致子女身体红肿或留下伤痕,家长要面临最多5年监禁的刑罚。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体罚孩子会受到惩戒。
家长们在举起手打孩子的同时,可别忘了这一举动也许会给你的双手戴上镣铐。
[1] 民彦: 《暑假孩子的危险期》,《家庭文摘报》,200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