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中国就业影响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2004年,中国遭遇“民工荒”。由“民工潮”到“民工荒”,这是中国国情的一个重大变化。“民工荒”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民工荒”只是短期局部地区内的民工短缺现象,很难改变中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由于受全球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出现了以发展速度回落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外需低迷、投资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特别是小型加工企业面临更大的发展困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环境、制造行业整体不大景气。中国政府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题,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就业水平整体上保持了稳定,但是自主创业规模较小,整体就业质量不高。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严峻。2016年春季,泉州、成都、上海等地部分企业在春节后出现了“用工荒、招工难”“保洁员工资高过公司主管”等现象。有媒体报道,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中心2016年前对当地424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春节后缺工人数达18.91万人。在该中心举办的首场综合招聘会上,有70多家企业进场,提供了2000多个职位,然而进场求职的异地务工人员却寥寥无几。(1)这种“招工难”现象普遍存在于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其主要原因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减少。随着许多劳务输出大省特别是中国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越来越多,工作机会也不断增加,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已不愿再当“候鸟”到异乡打工和到异地发展,而是选择就地发展。另外,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对薪酬福利待遇的要求提高,同时对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的要求更高。部分“90后”求职者渴望更多的自由时间,不愿意上夜班和加班,这无形中加大了企业招工的难度。“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与行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海归潮”、新增高校毕业生等新增就业劳动力数量增加,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海归留学生约为30万人,高校毕业生达到770万人,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2)

最低工资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工资进行直接干预的一项制度。近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没有停步,各地区都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持续调整。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2009年除外),中国最低工资进入了快速频繁的调整阶段。2010—2015年,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持续上涨,31个地区调整的比率分别为96.8%、77.4%、83.9%、61.3%和90.3%。深圳、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在2014年调整后超过2000元/月。2015年,中国最低工资平均增长13.8%。广东最低工资为1895元/月,天津达到185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的是海南,为1270元/月。深圳最低工资标准为2160元/月。(3)截至2016年4月,上海最低工资达到2190元/月,全国最高,超过了深圳。

同时,亚太地区外派人员生活成本最高的20个城市中,包括香港在内,中国有11个城市上榜,超过半数。上海、北京等地的生活成本也排在了亚洲前列;上海位居榜首,是全亚洲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也是国际外派人员生活成本最高的亚洲城市。中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的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关注不断加强,在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多数省份的最低工资增长幅度超过了GDP的增速。(4)如,2015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为6.9%,而最低工资却增长了13.8%。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指出,在劳动力市场出现新变化的情况下,工资不上涨,企业就会招不到员工。工资上涨政策,一方面是让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工资增幅下降是考虑经济下行企业对成本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上涨造成的企业成本过高,则会对就业有影响。她认为应该通过降低税费、社会保险费来减少企业的负担,提高企业涨工资的空间。(5)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张车伟也做出了相似的表示,认为大力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可以为企业创造员工工资提高的动力和空间。同时,他认为要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逐步完善并及时、合理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6)

诺思在《最低工资经济学》中指出:“最低工资法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一部分人的就业机会。”常凯认为,诺思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前提条件是在一个无限制的劳动力市场,而这种劳动力市场不符合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特点,因为在中国还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劳动力市场,它的限定条件是很严格的。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规制尚不完善,同时工会在就业方面的影响力较小。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中与雇主的力量不均衡,需要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增强与雇主的对话权。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来,中国关于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研究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关于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全面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本书在宏观分析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结合中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问卷调查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中国就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