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从瑞士走向世界的迪图瓦
【瑞士】夏尔·迪图瓦
“我热爱中国,对她向往已久,我能到中国来指挥音乐会感到很荣幸,并且还因为能和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及钢琴家玛莎·阿赫里奇一起合作。贵国风景秀丽,对我们又是如此神秘。我非常高兴,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观众真正懂得欣赏另一种文化,另一种音乐。”这是瑞士指挥家迪图瓦在对中国进行访问演出时所发出的感叹。
迪图瓦,1936年出生于瑞士洛桑。他从小喜爱音乐,曾在家乡的洛桑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打击乐和乐队指挥。1958年他在日内瓦的指挥比赛上获得了一等奖,从此开始了指挥生涯。1959年他有幸成为著名的老一辈指挥大师明希的门徒,在大师那里他受益匪浅。从这一年开始,迪图瓦从合唱指挥做起,担任了洛桑大学合唱团和洛桑巴赫合唱团的指挥。1964年,瑞士伯尔尼交响乐团邀请他担任该团的副指挥,使他成为真正的职业指挥。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由于成绩出色,三年后他被提升为首席指挥。
20世纪60年代中期,迪图瓦的名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许多著名的乐团邀请他出任指挥和艺术总监,欧洲各大乐团及美国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是他经常指挥演出的地方。他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合作得较为愉快,曾率领该团在南美、南非、日本和远东进行巡回演出。
1977年,迪图瓦来到加拿大,开始担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曾先后率团二十度访美、八度访欧、六度访日,很快成为北美洲最优秀的指挥家之一。1982年,当他率团在纽约的卡内基大厅举行首演获得成功后,每年都要重访这里。
1991年法国国家交响乐团聘迪图瓦担任指挥,此时他仍兼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的艺术指导。另外,他还经常应邀指挥一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的演出,如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和美国的五大交响乐团等。
近些年来,迪图瓦的声誉在国际乐坛上迅速跃升。他的名字与两个乐团的名字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是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另一个就是法国国家交响乐团。
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成立于1934年,是加拿大著名的乐团之一。在著名指挥马克维奇和梅塔先后担任该团的艺术指导期间,乐团的演奏水平明显地得到提高,在欧美乐坛有了一定的影响。而当1977年迪图瓦接手这个乐团时,乐团正处于自1963年梅塔离任后的低谷时期。人们对迪图瓦的上任寄予厚望,但心里也不免为他担心,不知他是否能使乐团再振雄风?结果是令人高兴的,迪图瓦凭着他多年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终于使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走出低谷,重新回到世界一流乐团的行列中来。他的出色功绩,不仅使他赢得了“蒙特利尔音乐使者”的美誉,而且也使他的指挥艺术得到升华,使他不断向着巅峰迈进。
法国国家交响乐团虽然不算是老牌乐团,但技艺精良,风格纯正。尤其是经迪图瓦执棒以来的精心梳理、排演和进一步的拓展,渐渐地成绩突出,声名远扬,足可与一流乐团相抗衡。而迪图瓦本人,也因其才华横溢和非凡的指挥造诣而获得世界性好评。
迪图瓦的指挥技艺纯熟、干练、明快而潇洒。他的指挥既有学院派优雅的气质,也有浪漫派的热情,艺术上的精湛和优美的手势动作上互融互惠,体现出他独具的异彩和个人魅力。从某个角度讲,迪图瓦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他早年的艺术实践。他在做指挥之前,专攻过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打击乐。23岁起,先担任两个合唱团的指挥,然后才正式接手交响乐团,“熟悉乐队的每个声部,了解每件乐器的性格,特别是那些微妙之处,是一位指挥家所必需的。”这是迪图瓦的体会,也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
《春之祭》——这是迪图瓦指挥的成名之作,也是他指挥才华的绝妙体现。斯特拉文斯基笔下的那种迥异于传统春天的那种野性的美,在迪图瓦手下挥洒、升腾,独臻妙境。迪图瓦作为法国乐派指挥的代表,还被公认是20世纪指挥法国音乐经典曲目的最后一位大师,当今国际乐坛诠释法国音乐者无出其右。
在歌剧领域,迪图瓦曾于1983年在英国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出了古诺的《浮士德》;1987年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了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同年在德国柏林歌剧院演出了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惩罚》;1991年在洛杉矶音乐中心,重新排练演出了柏辽兹的《特洛伊人》,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外,他指挥录制的诸多唱片也得到行家的好评。1980年,乐团和DECCA唱片公司签订了长期专辑合同,在录制的近80张唱片中,获得402项国际大奖,这个数字足以说明迪图瓦的艺术成就。1995年他又指挥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灌制了两张新的唱片,一张是亨利·迪蒂耶的作品,另一张是圣·桑和雷斯皮基的作品,受到了乐迷们热情的欢迎。迪图瓦在他的音乐生涯中获得过巨大的成功和荣誉。1988年他因出色地领导了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而荣获加拿大音乐委员会颁发的奖章;1995年4月他获魁北克政府荣誉勋位;他还被聘为拉瓦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的名誉博士并荣获法国文学艺术奖。
他和女钢琴家阿赫里奇曾有一段婚姻经历。阿赫里奇比迪图瓦小5岁。在和迪图瓦成婚之前,她曾嫁华裔指挥家陈亮声为妻,并生有一女。和迪图瓦再婚时阿赫里奇25岁,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婚后,夫妻常常同伴或同台演出于南美各地,被人传为美谈佳话。虽然后来两人因故离异,并各自再婚,但关系一直不错,依然能够同台演出,配合默契,并合作录有多张唱片。1996年4月,阿赫里奇的访华演出也是在迪图瓦的力邀下,辞掉原有日程安排而成行的。
迪图瓦1998年来华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引起了国际传媒的震动,这是继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梅纽因之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请到的又一位具有较高国际声誉的指挥家。日本广播协会NHK派摄制组到京进行了追踪系列报道。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也对这次演出给予密切关注。在音乐会的曲目中,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是迪图瓦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曲目。而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法国女小提琴家尚塔尔·朱利也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亮相。她曾与加拿大和美国一些著名乐团先后合作,尤其是多次与迪图瓦合作,并获得很大成功。她先后多次在世界音乐大赛上获奖,由于她的出色技艺,作曲家戈尔德施密特将自己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她。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乐迷们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乐团和指挥家,欣赏的水准也逐渐提高。因此,当迪图瓦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时,台下的听众心里都有一把小尺子,时时刻刻在衡量着他的指挥,希望他能够给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带来一些起色。果然,听完他的演出后,人们由衷地发出赞叹,迪图瓦真不愧为指挥大师。虽然迪图瓦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请来的客席指挥,但是他却不是个客气的指挥,在他的训练下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水平竟然上了一个台阶,而这仅仅用了几天的训练时间。
20世纪90年代末,迪图瓦仍然与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和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两个乐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是北美两个重要音乐节的艺术指导和主要负责人。他充满朝气,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乐坛上。他是瑞士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