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认知沟通
情景导入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为了彼此了解、相互合作,通过借助语言符号,如肢体语言、文字、图形等形式,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转移信息的过程,它是一个人获得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途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交往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情感和知识,消除彼此的误会,增进相互的了解。
在信息沟通时,由于人们无法了解沟通对象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行为,沟通的障碍时而发生。因此,在沟通前,首先,沟通双方要建立信任;其次,要懂得在沟通中切换角度、换位思考、积极倾听、及时反馈;最后,要确保信息传递的正确性,从而避免沟通中存在障碍。
二、沟通的要素
从沟通的含义我们不难看出,沟通的过程由沟通主体(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和沟通客体(信息源)两部分构成。信息沟通的起点即信息发送者,信息传递的终点即信息接收者,当信息接收者对信息进行反馈时,信息的接收者又转变成信息的发送者,最初起点上的信息发送者就成了信息接收者。一次完整信息的传递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就必须考虑信息传递者、听众、目的、信息、渠道、环境及信息反馈等七大要素的影响。图1-1是沟通过程和沟通要素。
(一)发送者
信息产生于信息发送者,它传递着信息发送者的思想、感情、观念意识等。由信息发送者经过思考或事先策划后,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才能进入信息沟通的过程,因此,信息发送是信息沟通的前提。
信息发送者在信息传递前必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我是谁?第二,我在什么地方?第三,我能够给听众传递的信息内容是什么?明确了这三个问题,沟通主体应该识别并提升自身的可信度,提高沟通主体的意识和沟通技巧。
(二)接收者
良好的沟通不仅需要发送者准确的信息解码,还需要接收者巧妙掌握信息接收技巧,由此才能够完成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三)编码
编码是信息发送者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等信息用语言或者非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作为信息传递的符号。所谓信息传递的符号就是人们在沟通过程中用来代表事物或现象的客体,如语言、文字、图片或肢体语言等。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组织信息传递的渠道很重要,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有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
实例链接
(四)解码
解码,又称为译码,是指信息接收后,接收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参考框架进行解释的过程。在解释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得到的信息与信息发送者的本意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但信息发送者应该明白,不管自己的期望如何,在信息接收者头脑中所进行的解码只反映信息接收者自己的情况。
(五)通道
通道是信息发送者借助适当的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渠道。在日常沟通中,信息发送者针对不同的信息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通道进行信息传递。因此,在选择信息传递渠道时,要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如在日常沟通过程中,除使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交流外,还可以使用非语言进行信息传递。表1-1是常见的沟通渠道。
(六)反馈
信息反馈是信息接收者收到信息发送者所发出的信息并作出反应的过程。信息发送者可以根据信息的反馈,来判断信息内容、编码方式是否准确。在沟通中,信息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成功的信息沟通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良好的反馈。
演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听众的反馈。如掌声、点头示意或喝彩,是给演讲者的支持和肯定;听众蹙眉甚至呼呼大睡,说明演讲的内容没有得到听众的肯定。因此,演讲者需要根据听众的反馈调整沟通方式,来适应听众的期望。
(七)噪声
噪声是指妨碍信息沟通的因素,它存在于沟通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并且对信息沟通造成信息失真或损耗。影响信息传递的因素主要有信息遗失、外界干扰、物质条件限制或媒介等。信息传递活动中会存在噪声,若想降低噪声造成的影响,提高信息传递者的沟通反馈能力是关键。常见的噪声主要包括发送噪声、传输噪声、接收噪声、系统噪声、环境噪声及背景噪声等。
发送噪声是发生在沟通过程中的信息发送环节的噪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通过信息编码来接收信息。因此发送噪声也可称为编码噪声。如编码错误、编码能力不佳、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等都会造成信息沟通不畅通。
传输噪声是指发生在沟通渠道中的噪声。人们将经过编码的信息经过适当的沟通渠道传递给接收者。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噪声。如进行电话沟通时,线路不畅会造成无法听清对方讲话。
接收噪声是指信息接收的过程中发生的噪声。在沟通时,信息的接收过程主要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因此,接收噪声又可以理解为解码噪声。接收噪声通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接收者受个人的心理结构、心理需求、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人生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所接收的同样信息作出不同的反应;二是信息接收者个人解码能力或者理解能力不足。在沟通的信息编码、传递及信息代码系统均完好的前提下,依然会有信息接收者由于个人智力、经验、思想等方面的局限而无法准确地理解信息。如在同一个班级里上课的学生,对同一位教师讲的同一节课的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会不同。
系统噪声是指在沟通过程中沟通的信息代码系统差异或缺陷所产生的噪声。在信息沟通时,沟通双方必须使用熟悉的信息代码进行信息交流,同时确保所沟通的信息代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顺畅的沟通。系统噪声即沟通双方所用的信息符号不同,沟通双方无法进行信息解码,自然也就无法互相沟通。
环境噪声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影响沟通效果的一切外在环境干扰的因素。如当人们用语言进行沟通时,周围环境嘈杂;又如当人们用旗语等道具进行沟通时,因大雾笼罩而无法看清旗帜挥动的方向。
沟通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发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息沟通是否成功,主要依靠信息沟通主体对信息沟通环境的控制能力。一般地,影响信息沟通的背景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背景。心理背景是指信息沟通双方的情绪和态度。它包括沟通双方的情绪、感受、态度等因素。沟通主体处于兴奋状态时,往往愿意积极沟通;相反,沟通主体处于焦虑、烦躁时,往往沟通消极。由此可见,沟通的情绪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
(2)物理背景。物理背景是指沟通发生的场所。不同的物理背景往往造成不同的沟通气氛。有效的沟通要选择合适的地方,对适合的人说合适的话。
实例链接
(3)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指沟通主体长期的文化沉淀,即沟通主体是由沟通者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心理结构组成的。信息沟通的文化背景影响着整个沟通的过程与行为。不同的文化背景沟通的方式不同,如东方人注重礼仪,多使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表达;西方人更加注重独立性。因此在沟通中,双方应换位思考,才能确保有效的沟通。
(4)社会背景。社会背景是指沟通双方运用社会角色进行信息沟通。沟通双方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选择的沟通方式就截然不同。无论上下级,还是朋友之间的沟通,要想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另外,社会背景还包括沟通环境对沟通者发生的影响,如某劳动模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交谈方式与日常的交谈方式完全不同。
实例链接
三、沟通的原则
(一)公开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是指在同一个沟通过程中沟通方式、方法和渠道及沟通的内容的公开。公开性原则并不是指所有的信息都应该对外公开,而是在沟通者允许的基础上将传递信息的内容进行公开。
(二)简明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是指沟通的具体方式、方法设计简单明了,以便于接收者能够掌握和理解信息的内容。只有利用简单的信息沟通方式及方法,才能确保信息沟通的顺畅。同时,信息传递者在沟通时应采用最短的沟通渠道或路径进行信息沟通。
实例链接
(三)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是指信息沟通在公开的基础上,信息发送者在信息传递时,将沟通内容具体化,这样可以使得信息接收者能够把握信息的重点,从而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如在信息沟通时,数字、时间、地点等都需要描述准确,以保证信息沟通能够顺畅,达到沟通的预期目标。
实例链接
(四)适当性原则
适当性原则是指在信息沟通中,根据沟通目标设置沟通的频率和渠道,以达到沟通的顺畅。因此,信息在传递时,要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适当地选择沟通渠道,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五)同步性原则
同步性原则是指在沟通主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互动的过程。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发送方不能强迫另一方接收信息,或人为地拒绝对方的信息。在沟通时,沟通双方应该进行同步信息反应,互相理解,充分把握对方所传达信息的目的及意义。
实例链接
(六)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通过信息传递渠道,将信息完整无缺地传递给信息接收者。在沟通时,由于信息传递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可能会造成人为或自然的损耗,从而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在信息沟通时,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应加强双向沟通及反馈,从而确保信息沟通的顺畅。
(七)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指沟通任务的时间效应不能提前或滞后。在信息传递中,提前或滞后都会带来沟通效果的损失。因此在信息传递时,信息发出者必须保证各信息要素能够迅速地收集、加工并传递给信息接收者,以帮助信息接收者及时地得到信息的反馈。
(八)共识性原则
共识性原则是指信息发送者在选择适当的沟通渠道进行信息传递时,信息接收者能够准确地把握信息,并且能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发送者。
四、沟通的类型
(一)按沟通的组织程度划分
按照沟通的组织程度的不同,沟通可以分为两种: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内部,依据组织的规章制度的原则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公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等。正式沟通适用于组织内部,其沟通程序规范,沟通信息权威性强。非正式沟通是指不受群体或组织的监督约束而自行选择沟通渠道。非正式沟通相对比较灵活,沟通者可以直接进行信息的传递。非正式沟通的缺点是信息传递难以控制,容易产生信息传递的失真。
实例链接
(二)按沟通信息有无反馈划分
根据沟通时是否出现信息反馈,沟通可以分为两种: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以命令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即一方发送信息,一方接收信息,沟通双方在语言上或情感上无须反馈,如电话通知、书面指示等。而双向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以讨论协商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发出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如商务谈判、会议讨论等。表1-2为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比较。
实例链接
(三)按沟通信息流动方向划分
按照信息流动方向的不同,沟通分为横向沟通、纵向沟通、斜向沟通。横向沟通是指同一层次人员之间的沟通,如同单位同级别同事之间的沟通。纵向沟通是指不同层次的个体及群体间的沟通,如同单位不同级别的同事之间的沟通。斜向沟通是指不同系统不同层次的人员之间的沟通,如不同单位不同级别人员进行的沟通。
实例链接
(四)按语言的运用形式划分
按照语言运用形式的不同,沟通分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指以词语符号作为载体实现的沟通。语言沟通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电子沟通。而非语言沟通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是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音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如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环境语言沟通等。按照信息载体分类的沟通如图1-2所示。
(五)按沟通目的划分
按照沟通目的的不同,沟通分为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和群体沟通。自我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者和信息的接收者是同一个人,即在个人自身内部发生的信息传递。人际沟通是指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信息传递的过程。群体沟通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的过程。
学练结合
沟通自测
请根据你自身的情况进行作答,然后根据后面的评分结果进行打分。
1.你是否时常会觉得“跟他多讲几句话没意思”?( )
A.是B.有时C.否
2.你是否觉得那些太过于表现自己感受的人是肤浅的、不诚恳的?( )
A.是B.有时C.否
3.你与朋友在一起时是否觉得孤独或失落?( )
A.是B.有时C.否
4.你是否需要通过独处的方式来理清头脑?( )
A.是B.有时C.否
5.你是否会在内心苦闷的时候找朋友倾诉?( )
A.是B.有时C.否
6.在与一群人交谈时,你是否时常会想起一些与谈论无关的事情?( )
A.是B.有时C.否
7.你是否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你认为别人不会理解?( )
A.是B.有时C.否
8.当有人对你讲一些事情时,你是否时常觉得很难聚精会神地听下去?( )
A.是B.有时C.否
评分规则:每题选A记3分,选B记2分,选C记1分。将各小题答案对应的分数相加,统计出总分。
得分在20~24分:表示你只有在需要的情况下才会同他人交谈,或者对方与你志同道合,但你仍不会以交谈来发展友情。除非对方愿意主动频繁地跟你接触,否则你总是处在孤独的个人世界里。
得分在15~19分:表示你比较热衷于与他人交谈,如果你跟对方不太熟悉,你开始会表现得很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谈。但时间久了,彼此相互熟悉后,你便开始敞开心扉与他人交谈。
得分在9~14分:表示你与他人交谈不成问题。你非常善于沟通交际,善于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会鼓励对方多开口,使彼此十分投缘。
情景演练
情景一
要求:
请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人,根据情景内容确定扮演的角色,其他学生观察,并指出演练过程中存在的欠规范的地方,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假如你是秘书,你应该如何进行沟通?
情景二
要求:
请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人,根据情景内容确定扮演的角色,其他学生观察,并指出演练过程中存在的欠规范的地方,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假如你是服务人员,你应该如何劝其不要在电影院吸烟?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思考:
(1)艾米与下属在沟通中存在哪些问题?
(2)假如你是艾米,你应该如何开展沟通?
案例二
思考: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沟通的要素有哪些?
(2)加德纳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获得了这份工作?
案例三
思考: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此次邀请失败的原因。
(2)如何才能够顺利地邀请到卡耐基先生到校演讲?
课后小故事
牛不听琴要吃草
思考:牛不听琴要吃草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复习与思考
1.如何定义沟通?
2.沟通应具备哪些要素?
3.常见的沟通方式有哪些?
4.沟通应遵循哪些原则?
5.在日常生活中,沟通的重要性如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