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是构建专业思政体系的保障
4.1 专业思政和专业建设的实施
4.1.1 以全员参与为主体
专业思政实施的主体责任人是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要履行专业思政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责任。专业负责人的主体责任主要包括:落实学校、学院、系(部)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负责带领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本专业的思政目标和建设方案,明确方向和路径;负责组织专业教师加强学习和培训,推动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负责组织专业教师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巩固相关建设成果;负责组织专业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等等。
专业思政在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协助专业负责人研究、制定本专业的思政目标和建设方案,并根据专业思政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体现专业对课程思政的规定性。当然,根据学校课程思政的“七有”要求,教师要有风格,学校要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支持教师在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风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此外,专业思政在实施过程中,教辅和管理人员、校外专家也都要参与育人工作。
4.1.2 以全方位投入为支撑
专业思政建设内含于专业内涵建设中,高校需要从建立教学规范、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材建设、夯实质量保障、强化学科支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4.1.3 以全过程为贯穿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要成为立德树人的引领、课程思政的示范。要坚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大力加强思政课的课程群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实践、北京革命历史资源、“联大”校史融入学校思政课。引导鼓励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方法上创新。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铸就教育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要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格局。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课堂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要积极探索工作内容、形式、方法及有效载体的创新,着力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并要在亲和力上下功夫。
4.2 专业思政育人环境的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的保障,育人环境包括学院、学校和校外合作单位等。学校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积极营造“自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自觉坚持立德树人”的氛围。学院要形成人人讲育人的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每一个专业都要建有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该基地也要承担育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