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可持续农业理论

2.4.1 可持续农业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由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制定发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一书中,该书对可持续发展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既要使目前这一代人得到最大的持久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和愿望”的明确解释。它强调了生物资源以及生命支持系统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延伸,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农村及农业发展观。

可持续农业的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于1981年提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得到公认。鉴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全面机械化对资源消耗加剧,水源质量下降,还出现了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退化等问题,为了寻求对策,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提出了可持续农业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可持续农业的核心是“可持续”,是指不会耗尽资源和损害环境的农业生产体系。开发这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为了在保持农业生产水平与农民纯收入水平的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在生态环境可接受的条件下满足未来对食品和纤维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资源基础。因此,可持续农业与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一种长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改善环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稳定全面发展的综合农业生产模式。

1988年,美国农业部和环境保护署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定义:所谓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应用当地固有的技术,为长期达到以下目标,力求植物和家畜生产构成一个综合的生产体系。这些目标是:①满足人们对食物和衣料的需要;②提高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环境和自然资源质量;③对不可再生资源和农场内可利用的物料最有效地利用,同时在适当场合下对生物循环和自然管理方法进行综合调控;④维护农业生产主体的经济活力;⑤提高农民和全社会总体的生活质量。1990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的《1990年食品、农业、资源保护和贸易法》对可持续农业做了如下定义:“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动植物综合生产系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纤维的需要;提高和保护农业经济赖以维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最充分地利于非再生资源和农场劳动力,在适当的情况下综合利用自然生态周期和控制手段;保护农业生产的经济活力;提高农民和全社会的生活质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1991)对可持续发展农业提出的定义是“可持续农业是一种旨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获得可持续满足当代及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能保护和维护土地、水、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不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

2.4.2 可持续农业的特点

可持续农业的特点是“三色农业”。即以生物工程、工厂化为特点的白色农业;以开发海洋和内陆水域为特点的蓝色农业;以安全生产、营养、无污染、无公害产品为特点的绿色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要求实现瞻前顾后、环顾左右的农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要求实现农业结构的最优化、高度化和效益最大化,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持续提高和改善。可持续农业要求实现农业结构的最优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所要求的最优化农业结构,必须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作为更高层次的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也要求农业的专业化。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是一个农业创新的过程。在不损害生态环境、不牺牲未来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农业技术创新、结构变革和制度创新等手段,来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其生活质量。

2.4.3 可持续农业理论在蜂产业中的应用

蜂产业通过蜜蜂授粉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前提。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蒋志刚等,1997)。农业生产实际上是生物多样性(即生物资源)的利用过程,农业不可能完全离开地球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提供生命支持系统。农业是在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发生发展的。首先,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粮食、水果、家禽、水产品等基本食物,还为人类提供了木材、纤维、橡胶、油脂、蚕丝等众多工农业原料。其次,农业生态环境中的众多生物如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植物病原菌、微生物等是维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再次,生物多样性对稳定和改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如大面积的森林可以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还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绿色植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可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和污染物,起到净化环境、减少污染物毒害的作用。最后,生物多样性与中药材、特种养殖动物及其医疗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药物都来源于种类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也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物圈环境。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丰腴土壤。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个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与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与发展。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目的是使它们向当代人提供最大的利益,并保持满足后代需要的潜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蜜蜂授粉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蜜蜂具有采集专一性,在特定时段内,一只蜜蜂往往只偏向于访问同种花的花朵,传播花粉。第二,同种植物不同植株之间的花粉传播会导致等位基因的相互交流和等位基因之间的多种遗传组合,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第三,不同植株之间的基因交流,特别是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但遗传距离相距较远的植株之间的花粉传播,会在其子一代产生明显的杂交优势,杂交优势能够提高植物的生活力和抗病力。第四,植株本身固定更多的太阳能,从土壤中吸收转化更多的营养物质,产生更加丰富的果实和种子,为其生物链上游的动物提供更为丰富的食物,可以提高特定生态系统内动物的成活率和繁殖率,促进动物的繁荣,提高物种的多样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人口迅猛增加、生态环境呈现破碎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此外,随着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增加、规模化种植以及杀虫剂的普遍使用,野生授粉昆虫数量因栖息地被破坏逐年锐减,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发展蜂产业无疑是解决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公约》已经明确承认授粉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同时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