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肝细胞坏死
肝细胞坏死病理图片见图2-20~图2-25。
图2-20 嗜酸性小体(Councilman小体)
视野左下部见一个嗜酸性小体(箭头),又称凋亡小体。凋亡为肝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表现为肝细胞体积缩小,固缩,呈深红色的圆形小体,有时可见固缩的核或核碎裂,可伴/不伴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小体可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亦可见于药物性肝炎、缺氧等。
图2-21 点灶状坏死
肝小叶内见散在点灶状坏死。点状坏死为单个或小簇状(3~5个肝细胞范围)肝细胞坏死。灶状坏死为坏死范围超过5个肝细胞。光镜下特点为坏死的肝细胞溶解,坏死区炎症细胞浸润(常为淋巴细胞)。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支架塌陷形成致密点。
图2-22 融合性坏死
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融合性坏死。融合性坏死为相邻成群的肝细胞坏死。融合性坏死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常伴有炎症细胞的浸润;而休克、左心功能不全等肝脏低灌注状态下的融合性坏死常不伴有炎症细胞的浸润。
图2-23 桥接坏死
图中可见汇管区-汇管区之间桥接坏死。桥接坏死指连接两个相邻的结构区,即汇管区-汇管区、汇管区-中央区、中央区-中央区之间的坏死。汇管区-中央区之间的桥接坏死常见于病毒性肝炎;中央区-中央区之间的桥接坏死常见于肝脏低灌注和流出道阻塞;汇管区-汇管区之间的桥接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和胆管疾病的表现。
图2-24 多小叶坏死
图中可见相邻几个肝小叶广泛融合性、凝固性坏死。整个肝小叶的坏死称为全小叶坏死,相邻几个肝小叶的坏死称为多小叶坏死。肝实质弥漫性凝固性坏死累及肝小叶的2/3以上,称为大块坏死;累及肝小叶的1/3~2/3,称为亚大块坏死。大块坏死见于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而亚大块坏死见于亚急性重症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
图2-25 界面性肝炎
炎症细胞浸润肝实质-汇管区交界的界板。界面性肝炎又称碎屑样坏死,是指与汇管区或纤维间隔相邻的肝细胞坏死,表现为界板的肝细胞呈单个或小簇状坏死、脱落,导致小叶界板呈“虫蚀”状改变,肝细胞坏死可为溶解性坏死或凋亡。界面性肝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Wilson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和药物性肝损伤等,是判定慢性肝炎活动度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