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为用 范身之具
训曰: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盖礼以严分,而和以通情。分严则尊卑贵贱不逾,情通则是非利害易达。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一不由于斯?
训曰:礼之系于人也大矣!诚为范身之具,而兴行起化之原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大而冠、昏、丧、祭、朝聘①、射、飨②之规,小而揖让、进退、饮食、起居之节。君臣上下,赖之以序;夫妇内外,赖之以辨;父子、兄弟、婚媾、姻娅,赖之以顺而成。故曰:“动容中礼,而天德备矣。治定制礼,而王道成矣。”《礼经》传之者十三家,而戴德、戴圣为尤著,圣所传四十九篇,即今之《礼记》是也。其余四十七篇,虽杂出于汉儒之说,亦皆传述圣门格言,有切于身心之要旨。尔等所习本经既熟,正当学《礼》。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其宜勉之!
【注释】
①朝聘:古代诸侯亲自或者派使臣定期朝见天子。
②飨(×iǎng):飨礼,宴饮宾客之礼。
【译文】
训言说:有子说:“礼仪的作用,在于以和为贵。古代的贤明君王所推行的道理,最可宝贵的正在于此,他们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十分妥当。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只是一味地以追求和谐而趋于和谐,不用一定的礼仪规范来加以约束节制,这也是行不通的。”礼仪是人们用来区分严格的等级关系的,和是用来通融人与人之间情理的。等级关系秩序井然,尊卑贵贱的地位就不会被僭越;情通理顺,是与非、利与害之间的关系就容易明白。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样不是由它开始呢?
孔子讲学(徐悲鸿)
训言说:礼仪维系人关系的作用真大啊!它真可以说是一个人规范自身、使其行为符合做人的标准的尺度与准绳,同时也是激发人的行为,促使风化的原动力。三百条礼仪,三千条威仪,从大的方面而言,主要包括冠礼、昏礼、丧礼、祭礼、朝见礼、射礼、飨礼的规范;从小的方面而言,包括宾客相见之时的揖让之礼,前进与后退,以及饮食与起居的礼节等,都是有章可循的。君臣之间的上下关系,要依靠礼来维持秩序;夫妇之间的内外之别,要依靠礼来加以分辨;父子、兄弟、婚姻的姻亲关系,也是因为有了礼从而顺序井然,彼此上下和谐得体。所以说:“举动与仪态合乎礼节,那么就具备了最为高尚的德行。政治稳定之后,制定礼仪,从而王道也就成功了。”《礼经》流传到今,多达十三家,其中以戴德、戴圣所传的为最好。经戴圣删定的《礼记》四十九篇,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礼记》。其余的四十七篇,虽然是杂出于汉代的儒家学者之手,但也都是传述圣贤之门的格言,因而也是与我们身心相切合的重要内容。你们既然对所学习的基本经典已经熟悉,正应当去学礼仪。孔子说:“不学习礼仪,就难以安身立命。”你们应当以之相互勉励。
【解读】
关于礼仪的重要性,古圣先贤多有论述。晏子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礼记》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所以,礼仪不仅用来区分等级关系,而且也是维系社会关系和谐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的作用在于把众多散沙一般的人聚拢成一个社会团体,用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各种文化思潮冲击下的今天,礼仪规范仍然是维系社会关系和秩序的重要法宝,老祖宗给我们立下的规矩不能丢。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缺少了礼仪,中国的文明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