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让胎教成为准父母的必修课
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绝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被教育者好像处于沉睡状态,做父母的很难见到效应,但是,终有一天,会看见它的巨大好处。
——丹尼尔·笛福
教育的起点在胎儿期,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开始重视胎教。
《烈女传·周母三室》有这样的传说 : 周文王之母太任怀他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因此,文王虽然在猪圈旁出生,但天资非凡,太任教一,文王识百,不教而聪。
《博物志》上说: “妇人妊娠,不欲见丑恶物、异鸟兽,食亦当避异常味。勿见熊、虎、豹、射御,勿食牛心、白犬肉、鳗鱼头。正席而坐,割不正食。听诵诗书讽咏之声,不听淫声,不视邪色。以此产子,子贤明、端本、寿考,所谓胎教之法。”[1]
胎教,是指妊娠期间,在有意识加强孕妇的精神、品德修养和教育的同时,重点通过母体,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刺激胎儿的感觉器官,以激发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有益活动,从而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育。
对于准爸爸和准妈妈来说,胎教主要是通过母体对胎儿的综合影响来实施对胎儿感官的刺激,发展胎儿的视觉以培养其观察力,发展胎儿的听觉以培养其对事物反映的敏感性,发展胎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以使其心灵手巧。实践证明,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调整母体内外环境,有意识地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能给胎儿智力、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首先,胎教对大脑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一位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一百余名接受正确胎教指导和训练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中,有71%的孩子智力超群。有关生理研究显示,胎儿的脑从妊娠6个月起就已具有140亿个脑细胞,也就是说,已经基本具备了一生中所有的脑细胞数量,其后的任务只是在于如何提高大脑细胞的质量。由此可见,胎儿时期是脑发育十分关键的时期。[2]从这一点来看,从胎儿期开始的系统科学的胎教就势在必行。当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时候胎儿脑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尤其是起重要作用的脑神经鞘膜尚未完全形成,大概要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发育完成。未来的父母在胎教过程中应注意这一问题,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其次,胎教对形成紧密的母子纽带关系意义重大。瑞士小儿科医生托马斯·巴尼博士在他的研究报告《胎儿在注视》中介绍说,在胎儿出生前几个月,母子的生活节奏和反应都是相互吻合的。报告记录了这样一个调查结果: 将早睡早起的孕妇和晚睡晚起的孕妇分成两组,观察出生后孩子的睡眠情况,结果发现,早睡早起的母亲生的孩子也同样早睡早起。这不但证明了孩子出生前母子的纽带关系已经形成,而且还告诉人们这种关系在孩子出生后仍有持久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纷纷成立了胎教研究机构和胎教中心,致力于对胎儿智力、体力的全面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资料反映,美国产科医生凡德卡创办的“胎儿大学”,设有语言、音乐、体育等科目,胎儿从五个月开始上课,每天两课,每课五分钟。在其学生中,有的新生儿两周就能发出“哦哦”“爸爸”的音节,有的孩子4岁就能掌握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
胎教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我们不仅应该让准妈妈拥有一个健康、安静、和谐、舒适的妊娠环境以及积极、愉悦、平和的心态,还应该给胎儿以音乐的熏陶。研究表明,胎儿喜欢听优美的欧洲古典音乐,如巴赫、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的乐曲。因为这些乐曲中蕴藏着一种犹如河水潺潺流动一样的声音,与大脑中的阿尔法波和心跳波动图形很相似,很容易被胎儿喜欢。准父母在选择播放音乐时要避免选择节奏强烈、节奏变化大的刺激性音乐,避免带有悲伤、忧愁情绪的音乐,每次播放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防胎儿听得过于疲乏。还要注意播放音乐的音域不要太高太宽,因为胎儿的脑部发育尚未完整,其脑神经之间的分隔不完全,过高的音域会造成神经之间的刺激串联,使胎儿无法负荷,造成脑神经的损伤。有一则报道说,四川一孕妇怀孕期间闲着无聊,便成天与人打麻将,久而久之,当胎儿听到搓麻将的声音时,便在孕妇的肚子里活蹦乱跳,而在打麻将之外的任何时间里,不论孕妇用什么声音去刺激,胎儿都静静地不动。这也说明,孕妇要特别注意周围声音对胎儿的影响。
巴黎医学院有位语言心理学教授托马蒂斯。一天,托马蒂斯教授接待了一位四岁的患儿奥迪尔。奥迪尔患有孤独症,不爱讲话。教授用法语和患儿交谈,她毫无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观察,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每当讲英语而不是讲法语时,奥迪尔的病就好了,既爱听也开口。
“你们在家里讲英语吗?”教授问患儿的父母。
“不,我们在家里几乎不讲英语。”
“你们什么时候讲过英语呢?”教授又问。
“在我怀孕期间,我曾在一家外国公司工作,那里只允许用英语讲话……”患儿的母亲回忆道。
教授恍然大悟,说:“胎儿意识的萌芽时期是怀孕后七至八个月,这时胎儿的脑神经已经十分发达!”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胎儿的生理和心理深受环境的影响,胎儿能感受外界的信息并具有接受胎教的能力。因此,为人父母者,要力所能及地给予胎儿一定的教育,让教育始于胎儿。
[1] 苏吉生: 《胎教方法》,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86页。
[2] 罗宽: 《胎教与脑发育的相关性》,育婴网,200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