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科医生培训规划教材 全科医生临床操作技能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

一、尿液检验

(一)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尿液标本种类的选择和收集取决于临床医师的送检目的、患者状况和试验的要求。
1.尿液标本的收集
(1)晨尿:
清晨起床后,在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排出的尿液,可获得较多信息,如蛋白、细胞和管型等。
(2)随机尿:
随机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标本,不受条件限制,适用于门诊、急诊的即时检测。
(3)24小时尿:
在标本采集当天(如早晨7点),患者排尿并弃去尿液,从此时间开始计时并留取所有尿液,将24h的尿液全部收集于一个大的干净容器内。在留取尿液标本次日(如早晨7点),患者排尿且留尿于同一容器内。准确测量24小时尿量并记录。全部尿液充分混匀,再从中取出适量(一般50~100ml)送检,余尿则弃去。主要用于检测24小时期间溶质的排泄总量,如尿蛋白、尿糖、电解质等。
(4)餐后尿:
通常在午餐后2小时收集尿标本,对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检测较敏感。
(5)清洁中段尿:
女性采样时用肥皂水或碘伏清洗外阴,再收集中段尿标本约10~20ml于灭菌容器中。男性清洗阴茎头后留取中段尿标本。排尿困难者可导尿,一般插入导尿管后将尿弃去15ml后再留取培养标本。
(6)注意事项
1)尿标本应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保证标本纯净。女性应避开月经周期。
2)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等,应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
2.尿液标本的保存
尿液常规检查的标本应在收集后2小时内检查完毕,否则会导致尿pH升高、病理性尿糖减低或消失。如遇特殊情况,冷藏(2~8℃)保存尿液标本是最简便的方法,一般可保存6~8小时,但要避光加盖。部分标本可有尿酸盐和磷酸盐沉淀影响显微镜检查,因此,不推荐在2小时内可完成检测的尿标本进行冷藏。
尿液常规筛查尽量不要使用防腐剂,然而对定时尿标本、在标本收集后2小时内无法进行尿液分析或要分析的尿液成分不稳定,可加入甲苯、甲醛、麝香草酚、盐酸等特定的化学防腐剂,同时,尿液仍需冷藏(4℃)保存。
(二)一般性状检验
包括尿量、尿液外观、气味、酸碱反应、尿比重。
一般成人尿量1000~2000ml/24h,儿童按体重计算尿量,比成人多3~4倍。成人24小时超过2500ml称为多尿,暂时性多尿见于摄入量过多、应用利尿剂和某些药物等,还可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如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等。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低于100ml/24h或12小时无尿液排出称为无尿,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前性少尿见于心衰、休克、脱水等,肾性少尿见于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肾后性少尿见于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等导致的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
正常尿液清澈透明,尿液颜色受食物、药物、尿色素等影响,一般呈淡黄色至深黄色。病理性尿液可见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脓尿和乳糜尿。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可出现淡红色称为肉眼血尿,离心沉淀后镜检红细胞平均大于3个/HPF称为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等。
尿pH波动在4.5~8.0,升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应用利尿剂等,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及服用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等。
成人尿比重参考值1.015~1.025,晨尿最高,增高见于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降低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三)化学检验
1.尿蛋白
(1)参考值
定性:阴性;定量:0~80mg/24h。
(2)临床意义:
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蛋白尿见于机体在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出现的蛋白尿,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蛋白质,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诱因消除后消失。病理性蛋白尿由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导致,多为持续性。
2.尿糖
(1)参考值
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24h。
(2)临床意义:
分为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暂时性糖尿、假性糖尿等。其中血糖升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肝硬化等。
3.尿酮体
(1)参考值
定性:阴性。
(2)临床意义:
糖尿病性酮尿常伴有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性昏迷的前期指标,非糖尿病性酮尿可见于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等。
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1)参考值:
尿胆红素定性:阴性,定量≤2mg/L。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0mg/L。
(2)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阳性或增高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等。尿胆原阳性或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尿胆原降低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
(四)显微镜检查
1.红细胞
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呈多形性改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等。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形态类似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呈双凹盘形,见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膀胱炎和肾结核等。
2.白细胞
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成年女性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除有成团脓细胞外,可伴有多量扁平上皮细胞。
3.管型
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其中透明管型正常人、老年人偶见,运动、重体力劳动、用利尿剂、发热时可出现一过性增多,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颗粒管型、细胞管型见于各种肾小管、肾小球损伤,蜡样管型多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4.结晶
尿液经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形态各异的盐类结晶,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怀疑患有肾结石的可能性。

二、粪便检验

(一)标本采集
1.常规检查标本
一般应留取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拭子采取,放入干燥、清洁的有盖容器内。粪便标本有脓血时,应挑取脓血及黏附部分涂片检查,外观无异常的粪便要多点取样。不应留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导致某些项目检测结果出现错误。
2.寄生虫检查标本
(1)对某些寄生虫及虫卵的初筛检测,应采取三送三检,因为很多肠道原虫和某些蠕虫虫卵有周期性排出现象。
(2)检测阿米巴滋养体等寄生原虫,应在收集标本后30分钟内送检,并注意保温。
3.隐血试验
做便隐血试验时,应嘱患者于检查前3天内禁止食肉类、含动物血的食物、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实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否则容易出现假阳性。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于合格容器内及时送检,长时间放置可使反应的敏感性降低。
(二)一般性状检测
正常人每日排便1次,为100~300g,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因含有蛋白质分解产物而有臭味。
鲜血便常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和痔疮等,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脓便和脓血便见于肠道下段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水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三)显微镜检测
在显微镜下观察粪便中的有形成分,有助于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
1.白细胞
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一般<15/HP,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或小吞噬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红细胞
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和直肠癌。
3.巨噬细胞
见于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四)化学检测——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
隐血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正常人为阴性,阳性可诊断消化道出血。
(五)细菌学检测
粪便中细菌占干重的1/3,多属正常菌群。肠道致病菌检测主要通过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

三、痰液检验

(一)标本采集
痰液标本采集法因检测目的不同而不同,但所用容器必须加盖(用不吸水容器盛留),尽可能在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1.自然咳痰法
痰液的一般检查应收集新鲜痰,患者起床后刷牙,漱口(用3%H 2O 2及清水漱口3次),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真正呼吸道分泌物,勿混入唾液及鼻咽分泌物。
2.雾化蒸汽吸入法
对无痰或少痰的患者,可给予化痰药物,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法,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3.负压吸引法
昏迷患者可于清理口腔后,用负压吸引法吸取痰液。
4.棉拭刮取法
幼儿痰液收集困难时,可用消毒棉拭刺激喉部引起咳嗽反射,用棉拭刮取标本。
(二)检测项目
1.一般性状检测
正常人无痰或仅咳少量泡沫痰或黏附样痰,当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增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等。
正常为无色或白色。血性痰见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铁锈色痰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死等。黄色见于呼吸道化脓性感染,黄绿色痰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或干酪性肺炎。
黏液性痰黏稠外观呈灰白色,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早期肺炎等。浆液性痰稀薄而有泡沫,是肺水肿或肺淤血的特征。脓性痰见于呼吸系统化脓性感染,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血性痰中混有血丝或血块,常提示肺组织有破坏或肺内血管高度充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
正常痰液无特殊气味,血性痰可带有血腥气味,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出血,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合并厌氧菌感染时痰液有恶臭。
2.显微镜检测
分为直接涂片和染色涂片,可观察痰液中有形成分的种类、数量及形态变化。

四、浆膜腔积液检验

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膜腔,在生理状态下腔内有少量液体,主要起润滑作用,一般不易采集到。病理状态下,腔内有多量液体潴留,称为浆膜腔积液。临床上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漏出液为非炎症所致,渗出液为炎症、肿瘤等所致。区分积液性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包括颜色、透明度、比重和凝固性。
(二)化学检测
包括黏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试验)、蛋白定量试验、葡萄糖检测、乳酸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淀粉酶(AMS)等。
(三)显微镜检测
包括细胞计数、细胞分类计数、脱落细胞检测和寄生虫检测。
(四)细菌学检测
若肯定或疑为渗出液,应行无菌操作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作革兰氏染色或抗酸染色镜检,查找病原菌,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培养出细菌后作药物敏感试验作为临床用药参考。
(五)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表4-4-1)
表4-4-1 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