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科医生培训规划教材 全科医生临床操作技能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临床血液学检验

血液一般检验包括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检验(常称为血常规检验)、网织红细胞检验和红细胞沉降率检验。近年来由于血液学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增多,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1.参考值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参考值见表4-3-1。
表4-3-1 健康人群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参考值
2.临床意义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前者指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多,如严重呕吐、腹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后者称为红细胞增多症,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导致,见于高原地区居民、严重心肺疾患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见于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期,后者见于各种贫血。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1.参考值
成人白细胞计数(4~10)×10 9/L,新生儿(15~20)×10 9/L,6个月~2岁(11~12)×10 9/L。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详见表4-3-2。
表4-3-2 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2.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的增多和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增多。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变化,下午较清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增高。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理化因素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等,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和移植排斥反应,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及放射损伤、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婴幼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表现为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和血液病,减少无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计数
1.参考值
(100~300)×10 9/L。
2.临床意义
减少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白血病等;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等;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血液稀释等。
血小板超过400×10 9/L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肿瘤患者,多为轻度增多(<500×10 9/L)。
(四)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测定
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1.参考值
男性0~15mm/1h末,女性0~20mm/1h末。
2.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常见于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后者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等。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五)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抗体能在生理盐水中与相应红细胞抗原结合而发生凝集反应。在进行ABO血型鉴定时,采用标准的抗A及抗B血清以鉴定被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同时用标准的A型及B型红细胞鉴定被检者血清中的抗体(表4-3-3)。只有被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鉴定和血清中的抗体鉴定所得结果完全相符时才能肯定其血型类别。
表4-3-3 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血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