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价值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有许多影响和制约商品经济运动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自愿让渡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但是,支配商品生产与流通过程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决定和实现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等价交换实际上是价值决定在流通领域里的实现。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因为:第一,不论在任何社会形态里,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第二,价值规律决定和影响商品经济的各个方面,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无不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和调节;第三,价值规律是其他商品经济规律(如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商品经济的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商品价格应该以价值为基础。价格表现价值,不仅取决于商品的价值量,而且还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量。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商品的价格不仅受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经常不平衡,供求不平衡必然引起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使价格经常发生波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至价值以上;当某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至价值以下。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引起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与此同时,价格的涨落又反过来调节供求关系。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又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正是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这种反作用,使价格的偏离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即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上下波动。例如,一辆小汽车的价格始终不会波动到高于一架飞机的价格。价格的上下波动,既不可能无限制地上涨,也不可能无限制地下跌,它始终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涨涨跌跌,跌跌涨涨。这正好表明商品的价格波动归根到底要受价值的制约。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以下三方面的基本作用。
(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完全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但是,市场上究竟需要什么商品、需要多少商品,个别商品生产者并不完全清楚,也不知道自己生产的商品能否在市场上卖出去,或者卖出去以后能否补偿自己的劳动耗费等。他们往往是通过商品的价格上涨和下跌,来判断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因此,商品的市场价格的涨落就成为商品生产者了解市场供求状况的晴雨表。而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分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中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资源在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商品的价格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的部门,导致这些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供给的增加,进而价格开始下降;同时它又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退出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的部门,导致这些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供给的减少,进而价格开始上涨。价值规律就是这样作为一种在生产者背后发挥作用的自发力量,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扮演着资源配置者的角色,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使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保持一种大体平衡的关系。正如马克思的观点,价值规律不过作为内在规律,对单个当事人作为盲目的自然规律起作用,并且是在生产的各种偶然变动中,维持着生产的社会平衡。(9)
但是,由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是自发调节,而且是事后调节。因此,它必然伴随着生产比例和供求平衡的不断破坏,造成社会生产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从而使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二)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又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变化。由于各个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不同,但该商品仍然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因此,在商品生产中,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者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就处于不利地位。正是由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市场竞争规律的强制作用,促使各个商品生产者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商品生产者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总是千方百计地保守技术秘密,阻碍新技术的推广,从而又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促使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掌握的生产资料的数量与质量不同,生产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经营与管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不相等。这些主客观条件不同,因而劳动生产率也不同,但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任何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在市场上都必须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因此,那些生产条件好、劳动生产率高、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作为竞争中的胜利者,能够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地发财致富;相反,那些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个别劳动时间长期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甚至被淘汰出局。竞争的结果,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在封建社会末期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