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练:焦点解决教练企业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PK叙事:风险性讨论

◎ 短视与错误 

生活事件没有意义,但是人们会在自己的生活事件中形成意义或者意图吗?

为了创造生活的意义,人就面对一项任务,那就是他必须安排自身事件经验的时间顺序,建立自己和周围世界前后一致的一份记录(图2-5)。他必须把过去、现在及未来预期会发生的事件经验连成线性顺序,才能够建立这一份记录。这一份记录称之为故事或自我叙事(图2-6)。这个叙事如果成功,人对生活就会有连续感,觉得生活有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若要创造生活的意义,表达自己,经验就必须“成为故事”。

图2-5 自我叙事时间线性顺序图

图2-6 事件与意义关系常规思维图

那么这里的短视是什么概念呢?有些人看问题只从这一周的生活事件中得出结论,比如说这一周买的股票都赔了,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多,他就会把短视看成人生,会觉得人生不如意。其实,或许从一年来看他是盈利的(图2-7)。

图2-7 自我叙事时间长短线性对比图

所以,对人生或生活的意义是否有短视行为,如何获取生活事件的过程,获取多长时间的生活事件,人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生活事件变为人生故事。

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有时候把生活事件取得长一点,有的时候取短一点,就会获得不同的动力和意义。

以上是时间方面的视角。

◎ 方向上的视角讨论

焦点的视角,就是更多地从未来往回看,形成一个长视。叙事是从过去向未来看,形成一个长视(图2-8)。

图2-8 焦点解决与叙事视角方向对比图

叙事的重构是从前向后的视角,主线故事、支线故事不断转化和选择,对话是在“过去”的时间段中进行。叙事是在客户漫无目标的讲述中寻找有用的事件,而这个“有用”只有咨询师知道,这一点是致命的,而咨询师可能会认为来访者错误地选择了主线故事。但焦点的视角不太一样,焦点一定是目标,是从来访者想要的未来这个视角来重构。大部分焦点解决方法,不让客户或来访者漫谈过去的事情,而是尽力描述未来的愿景,因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不能凭空想出这些描述未来的词汇,那些词汇一定是过去的经验故事的影子。而焦点对过去故事的应用非常巧妙,在来访者对目标的描述中,无形地把过去的资源、好的故事就挑出来了,非常有方向感。

另外,叙事有个风险,因为没有目标的谈话,会让客户思维很散,生活的全部展开对很多人或许是痛苦的揭伤疤过程。而焦点因为避免了这个风险,聚焦于来访者或客户拥有的内容和生活故事。

另外,焦点的重构是有目的性的,而这个目的是一开始就和来访者或客户谈好的,所以说这个一定是客户的目的,而叙事则不一定,因为叙事是让来访者或客户放开漫谈,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内在假设他发现了有用的内容,于是对其进行暗示或语言刺激:“你再详细讲一讲这个好吗?”其实在咨询师的回应背后有一个线,这个线就是咨询师挑出的“支线故事”,所以其潜在的意图是咨询师的。虽然叙事拒绝一开始就谈目标,看似更开放,其实并不是那样。

叙事是在没有方向的条件下去形成目标,这存在风险。我们都知道目标是共同创造的,但是共同创造的本身存在咨询师的无意识语言对来访者或客户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控制可能需要咨询师很高的修为。

但焦点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一开始就谈论目标,即使咨询师没有很高的个人修为,也一定能够获得来访者想要的目标,一定是可控的,所以风险性要比叙事小。

维特根斯坦认为,“意图来自自身的生活实践和人生轨迹”。叙事疗法的使用者以对这句话的认识为依据,他们认为自己的叙事理论是对焦点解决理论的发展和进化。

我认为部分叙事治疗的使用者,在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这句话时,错误地认为“意义的变化是在过去叙事中产生的,因此叙事只谈过去的故事,不看未来,除了生活轨迹叙事以外,其他的言论没有任何哲学意义”。

我觉得是他们把维特根斯坦语言理论绝对化了,把它变成了一个语言理论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为语言理论增加一种或多种可能性。他们没有理解对“未来语言”建构的过程其实也不会离开生活事件本身,我分析或许问题出在这了。

但是应该看到叙事对有些群体来说是非常好的方法,这里只是从后现代视角给予差异性和风险性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