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第一节 实验室基础知识
一、实验室学生守则
①要遵守纪律,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
②要爱护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节约水、电和煤气。严禁将实验室内的任何物品带出实验室外。
③实验前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写好预习报告并交指导老师检查,否则不得进入实验室。
④实验前要清点仪器,如果发现有破损和缺少,应立即报告教师,按规定手续向实验室补领。实验中如有仪器损坏,应立即主动报告指导教师,进行登记,按规定价格进行赔偿,再换取新仪器,不得擅自拿其他位置上的仪器。
⑤实验仪器应整齐地放在实验台上,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
⑥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详细做好实验记录。使用仪器时,应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应按规定量取用药品,无规定量的,要尽量少用,节约药品。取药品时要小心,不要撒落在实验台上。药品自瓶中取出后,不能再放回原瓶中。
⑦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实验后废纸、火柴梗等固体废物应倒入垃圾箱内,切勿倒入水槽,以免堵塞下水管道。废液必须倒入废液缸内,以便统一处理。严禁将实验仪器、化学药品擅自带出实验室。
⑧完成实验后,将所用仪器洗净并整齐地放在指定位置,将实验台擦净,最后检查水、电和煤气是否关好。应请指导教师检查,得到指导教师许可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⑨实验结束后,值日生负责清扫地面和实验室,检查水龙头以及门窗是否关好,电源是否切断。

实验台的清洁
二、实验室安全守则
①一切涉及有毒的、有刺激性或恶臭气味物质(如硫化氢、氟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②一切涉及易挥发和易燃物质的实验,必须在远离火源的地方进行,以免发生爆炸事故。
③加热试管时,不得将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避免溅出的液体伤人。
④不得将化学药品随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⑤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记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局部过热使硫酸溅出,引起灼伤。
⑥倾注有腐蚀性的液体或加热有腐蚀性的液体时,液体容易溅出,不要俯视容器。
⑦不要俯向容器直接去嗅容器中的溶液或气体的气味,应使面部远离容器,用手把逸出容器的气流慢慢地扇向自己的鼻孔。
⑧取用在空气中易燃烧的钾、钠和白磷等物质时,要用镊子,不要用手去接触。
⑨氢气(或其他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火易发生爆炸,操作时严禁接近明火。
⑩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久置后会变成氮化银,易于爆炸。
强氧化剂(如氯化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
有毒药品(如重铬酸钾、钡盐、铅盐、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特别是氰化物)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剩余的废液也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应倒入废液缸或由教师指定的容器里。
金属汞易挥发,并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逐渐积累会引起慢性中毒。所以做金属汞的实验时要特别小心,不得把金属汞撒落在桌上或地上。若不小心撒落,必须尽可能地收集起来,并用硫黄粉撒在落汞的地方,让金属汞转变为不挥发的硫化汞。
洗涤的仪器,应放入烘箱或气流干燥器上干燥,严禁用手甩干。
不要用湿的手、物接触电源,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水、电、煤气一经使用完毕,就应立即关闭。
点燃的火柴用后应立即熄灭,不得乱扔。
不得将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带出实验室。
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实验完毕后应洗净双手。离开实验室时,应关好水电和煤气。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化学实验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安全顺利完成的前提,人人都应严格遵守。
三、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为了对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处理,每个实验室内应准备一个急救药箱,主要准备下列药品:
碘酒(3%) 红药水 酒精(70%) 硼酸溶液(饱和)
创可贴 消炎粉 醋酸溶液(2%) 硫代硫酸钠溶液(20%)
止血粉 甘油 双氧水 (3%)硫酸镁溶液(20%)
烫伤油膏 碳酸氢钠溶液(1%~5%) 氯化铁溶液(作止血剂)
高锰酸钾晶体(需要时配成10%溶液) 硫酸铜溶液(5%)
还应准备以下工具:医用镊子、剪刀、纱布、药棉、棉签、绷带、医用胶布等。
(1)中毒急救 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气体蒸气使之解毒。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气体而感到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应注意:氯气、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用兴奋剂。皮肤沾染毒物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消毒剂洗涤伤处,如有伤痕,应迅速处理并立即请医生治疗。毒物进入口内,应将5~10mL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后立即送往医院。
(2)创伤 伤口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若是玻璃创伤,应先把碎玻璃从伤处挑出,轻伤可涂以紫药水(或碘酒),必要时撒些消炎粉或敷些消炎膏,再用绷带包扎。
(3)烫伤 伤势不重,可擦些烫伤膏;伤势严重,应立即就医。
(4)酸致伤 先用水大量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酸液溅入眼睛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医院处理。若被氢氟酸烧伤,应用大量水冲洗2min以上,再用冰冷的饱和硫酸镁溶液或70%酒精清洗半小时以上。
(5)碱致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如果是碱液溅入眼中,用硼酸溶液冲洗。
(6)溴致伤 应立即用乙醇或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伤口,再用水冲洗干净,并敷以甘油。若起泡,则不宜把水泡挑破。
(7)磷烧伤 用5%硫酸铜、1%硝酸银溶液或1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并用浸过硫酸铜溶液的绷带包扎,或送往医院治疗。
(8)触电 应立即切断电源,尽快用绝缘物(如竹竿、干木棒、绝缘塑料管棒等)将触电者与电源隔开,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9)火灾 要一边灭火,一边防止火势蔓延,可采用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等措施。灭火时要根据起火原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火势大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但电气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实验人员衣服着火时,切勿惊慌乱跑,应立即脱下衣服,用水浇灭,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
四、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如不将其处理随意排放,就会对周围的环境、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废液、废气和废渣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才能排弃。三废中的有用成分,如不加回收,在经济上也是一种损失,通过处理,消除公害,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也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可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排到室外,以免污染室内空气。对于产生毒气量大的实验,必须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氟化氢等可用碱溶液吸收,一氧化碳可直接点燃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可用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分子筛等)来吸附废气中的污染物。
有回收价值的废渣应收集起来统一处理,回收利用,少量无回收价值的有毒废渣也应集中起来分别进行处理或深埋于离水源较远的指定地点,无毒废渣可直接掩埋,掩埋地点应做记录。有毒且不易分解的有机废渣可以用专门的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
无机化学实验中产生最多的是废液,酸性废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滤液用石灰或碱中和,调pH值至6~8后,可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