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十五讲(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西方,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社会。此时,希腊社会形成了城市国家(polis或city-state)政治共同体,产生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化,涌现出一批社会贤达。

美国政治哲学教授萨拜因(George H. Sabine)曾经用图表勾画了西方文明产生发展的大致景观[3]。按照一般的历史发展线索,人们将西方政治研究分为不同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现代时期——当代时期。

1. 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政治学”

(1) 时间:公元前500-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00-公元476年。“古典政治学”时代被分为两个阶段: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

(2) 研究主题: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后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古代希腊以城市国家(city-state)为政治共同体,Polis是希腊人生活的基本单位。这种城市国家的特点是:小国寡民,市民朝夕相见,彼此熟知。城市国家到了希腊末年,无力保护自己的安全,城市国家的观念也便渐渐地走向衰落。随着罗马帝国的日渐扩张,希腊各国最终被征服统一,代替城市国家观念兴起的就是罗马帝国的世界国家论。这种观念由于后来基督教思想的渗入和传播而逐渐完整,成为整个中世纪的主导思想。

(3) 理论内容:政治思想与伦理学相结合;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早期西方文化和以孔、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一样,都把人类的善、幸福和正义作为社会生活的最高目标和政治生活的首要目标。

(4) 理论贡献:柏拉图创立了“理念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理想国”和“哲学王”统治的理论,这为以后理性主义、绝对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亚里士多德则区分了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界限,认为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而政治学则研究人群的善。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科学,它以研究最高的善为目的,是一门专门研究组织和安排人类群体生活的学问。而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国家是最高的社会团体和组织,所以,他着重探讨了希腊城邦和各种政体形式。此外,他还研究了政治变迁的原因等,这为政治研究沿着现实主义、历史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5]

(5) 古罗马时代被分为三个时期:①公元前700年以前;②公元前510-公元前27年的共和制时代;③公元前27-公元476年的帝国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法律的研究和思考当中,罗马的法学家以及早期基督教的思想是西方政治研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体现。他们的理论被萨拜因称为“关于世界社会的学说”。世界国家观的始祖首推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65)。他以斯多葛派(The Stoics,创始人为芝诺[Zeno])的自然法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世界国家理论。这种理论作为罗马帝国的政治理念,造成了空前绝后的大一统帝国。

2. 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学”

(1) 时间:公元476年-14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方世界进入了“中世纪时代”(the Middle Ages)。中世纪的前半段被称为“黑暗的时代”(Dark Ages)。期间,西欧的学问几乎消失,拉丁语只在僧侣阶层保持活力,欧洲大陆遭到武力蹂躏。中世纪的后半段,也就是从11世纪开始,出现了学术和艺术的复活。同时,王国的发展促成了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产生,进而导致后来教会权力(the power of church)和国王世俗权力(the secular power of the monarchs)的冲突。[6]此时,封建主义(Feudalism)的权利义务体系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决定着现实政治关系。

(2) 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在人类发展史上,必然有一个宗教和神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西方的这个时代就是中世纪时代。对于世界“终极原因”的探讨导致了神学理论的产生。

(3) 理论内容:中世纪的主导力量来自罗马教会(the Church of Rome)。期间,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只能被置于神学架构之下。在政治问题上,人们要为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组织、政治秩序和各种政治现象寻找一种终极性的解释,为政治的合法性提供说明。中世纪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神学性解释形成了神学政治学。

(4) 理论贡献:中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354-430)和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1225-1274)。他们为天主教辩护,主张神权至上、君权神授,进一步阐述了世界国家的观念。他们所阐述的神学政治观念成为当时的正统思想。另外,中世纪也存在着教派的斗争(为争夺正统)与教权和君权的斗争。这种斗争在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经院哲学”与“异端邪说”的斗争。

(5) 使神学政治理论逐渐衰弱下去的重大历史事件:一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二是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摇篮的城市的兴起;三是14世纪兴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文艺复兴运动(Renaissance);四是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他的理论以研究现实政治为核心,提出政治的目的不是神而是人[7],这标志着政治观念的历史性变革。

3. 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

(1) 时间:公元1500年-19世纪末。城市兴起,民族国家开始产生,罗马基督教的统治走向衰落,现代欧洲的政治格局和政治理念开始形成。

(2) 研究主题: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国家学说),如国家如何形成、政府的目的和形式、政府权力的基础和构建等。

(3) 理论内容和方法:人们开始用理性的头脑重新思考社会政治生活中最为根本的问题,因而产生了理性主义学说。这种理性主义主要体现在:①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摆脱了神学思维的影响,恢复了西方文化的世俗性;②以个人主义为本位,从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探讨政治问题;③以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假设、抽象观念(共相)等为手段,对政治问题进行哲学讨论。

(4) 理论贡献:中世纪时期,古代世俗文化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兴起和教会的统治而中断。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分别从外部和内部瓦解了宗教文化,恢复了西方文化的世俗性,唤起了资本主义精神。反对教会的斗争与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形成,使世俗王权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巩固。在此背景下,法国的布丹(J. Bodin,1530-1596)和英国的菲尔默(Sir Robert Filmer,?-1653)阐述了绝对君主(Absolute monarchy)理论。16-17世纪以后,王权的专断和贪婪上升为继教权专断和腐败之后的一个新的政治问题。“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制主义的社会契约理论(Social contract)、君主立宪(Constitutional monarchy)理论[8]和人民主权(Popular sovereignty)理论[9]的诞生。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自由竞争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以边沁(J. Bentham,1748-1832)和约翰·密尔(J. Mill,1806-1873)为代表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和自由主义(Liberalism)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政治研究的重要成果。[10]在政治实践中,民主政治成为发展的主流,托克维尔(A. de Tocqueville,1805-1859)就成为揭示这一历史趋势的最伟大的思想家。[11]19世纪以后,西方世界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此时,旧的以贵族和王权为政治主轴的社会基本上瓦解,而以工业社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开始形成。在这种结构中,社会出现了新的不和谐: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矛盾紧张,等等。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理性主义的幻想开始破灭。于是,出现了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的悲观主义哲学、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反传统、否定理性的超人(Superman)学说;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社会学和韦伯(Max Weber,1864-1920)对政治权力的社会学解释,以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从西方现代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可见,其主流理论经历了一个由君权主义向民权主义的转变过程。在民权政治理念得到确立以后,学术和思想界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坚持民权主义的消极自由主义者,走上了渐进改良、完善宪政的道路,这就是现代和当代西方世界占主导地位的自由民主主义理论(Liberal-democracy);一部分坚持激进变革,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走一条类似于积极自由主义者的道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社会主义(Socialism)和共产主义(Communism)学说。而介乎二者之间的则是当今欧洲流行的福利主义国家理论(Welfare state)。

4. 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学”

(1) 时间:进入20世纪以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经济危机和贫富差别,进而导致全面的社会动荡。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思考,使人们开始重视政府的积极作用。然而,政府之间所发动的战争以及战后一些国家高度的政府集权模式,又使人们对政府公共权力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2) 研究主题:政治学术界和思想界围绕政府和公共权力的作用问题,似乎出现了两种倾向:对政府和公共权力给以积极肯定的人,在谨慎地探索政府权力的限度,期待能够建立一个“积极政府”来调节社会矛盾;对政府和公共权力的消极作用异常敏感的人,抱着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坚决反对政府干涉和集权。

(3) 理论内容和方法:此时,政治理论出现较大的调整,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开始向政治科学研究转变,确立了新的政治思维模式。①从研究对象上讲,个人被视为真正实在、真正应当关心的对象;②在价值观念上,相对主义盛行;③在研究方法上,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主义成为主要方法;④在研究内容上,人们对以前的政治理论如社会契约理论、国家理论、民主理论等问题进行普遍反思。熊彼特(J. Schumpeter,1883-1950)对传统民主理论的批评[12]、波普尔(K. Popper,1902-1994)对自由主义的进一步阐释[13]、哈耶克(F. Hayek,1899-1992)对社会主义的批判[14]以及行为主义(Behaviorism)政治学的兴起,都是这一时代政治研究深入发展的体现。

(4) 理论贡献:早在1880年,由美国政治学者J.W.柏吉斯倡议,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政治学由此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进入20世纪,当代西方政治学大体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方向,在17、18、19世纪西方政治理论延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案,如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新黑格尔主义、现代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Fascism)、女权主义(Feminism)、生态主义(Ecologism)等。这些理论和方案,力图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社会政治现象做出新的解释,从而形成了政治理论研究方法和体系的多样性。当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Behaviorism)政治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一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流。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它要求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如投票行为、集体决策行为等)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政治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强调科学的定量分析;坚持以经验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原则,主张对政治生活进行价值中立的客观描述和经验研究。从1960年代开始,行为主义政治学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出现了与政治理论研究汇合的趋向,并主张放弃价值中立,回归现实政治,进行政策分析,等等。

焦点讨论:西方现代政治文化的结构性特点

基于自由主义基础上的现代西方政治文化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与东方文化相比较,我们通常认为它是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如下结构性特点:

1. 基于性恶论的法治主义

西方近现代文化承继了基督教的罪感文化,依据这一宗教文化,人的天性过去就从来没有好过,恐怕将来也不能指望它会有什么好转。每个人总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利益,这势必造成社会的矛盾与混乱,避免这种矛盾与混乱、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协调公私关系的机制就在于立法。人性为恶,立法方使之为善。因此,道德说教和“善良意志”从来也不能成为政治生活的依据,只有法治才能使大家过上一种稳定和谐的共同生活。

2. 基于个人主义的怀疑主义

所谓的个人主义是指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和倾向,即把个人的体验、个人的判断和个人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和尺度。文艺复兴实际是个人主义的兴起。近代以来,西方许多文化名人一再阐述“个人永远是目的,国家或政府始终是手段”的个人主义理念,这一理论必然导致对人性、对政府官员的权力以及对国家或政府的怀疑态度和戒备心理。在这种文化中,“清官明君”的思想较难形成气候。政治设计的立足点不是产生“好人政府”,而是从制度上防止“坏人”当政。

3. 基于相对主义的宽容精神

个人的体验、个人的判断和个人的意志被视为衡量和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与尺度,这也就是说,人们在价值判断方面,可以坚持自己的独立性。与此同时,自我的独立性和价值判断的个人性并不能成为强制别人服从的依据。因此,彼此不同的见解只有在相对宽容中寻求共同的认识。既然你有你的真理性,我有我的真理性,那么,我们只有在相互宽容中平心静气地行事,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即所谓的“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