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在挫折中涅槃重生的铿锵玫瑰(4)
【J.K.罗琳:点石成金的魔法妈妈】
从一个困窘的失业单亲妈妈到全球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能够处理和帮自己脱贫,依靠出售想象力,依靠向大众描述想象的世界而摆脱了现实世界的困境,并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娱乐事业王国,她的故事非常鼓舞人心。那么,J.K.罗琳到底有怎样的魔法?
☆人物概述
J.K.罗琳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1997年,她的幻想小说《哈利·波特》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连遭12家出版社拒绝之后,终于得以在英国布卢姆斯伯利出版社出版,但印数仅有500册。
任何人,包括罗琳自己也不会想到,8年后她这套小说会销售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屡屡名列各地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迄今累计已达4亿册之巨,并被翻译成近70种不同语言。
1998年,罗琳被《书商》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作家。
1999年,又被评为英国年度图书奖得主。
2008年10月,罗琳在《福布斯》杂志全球畅销书作者收入排行榜中名列第一,是排名第二的美国作家詹姆斯·帕特森收入的6倍多,而且比第2名到第10名高收入作者的总和还高。
2010年10月19日,罗琳在丹麦欧登塞市举行的仪式上获颁首届安徒生文学奖。
2010年10月20日,英国国家杂志公司发布由英国最具权威杂志编辑评选出的“全国100名最具影响力女性”排行榜,罗琳力压贝克汉姆妻子维多利亚和英国女王,摘得桂冠。在颁奖词中,评委会称,罗琳凭借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坚持不懈追求成功的毅力以及热衷慈善的品德获此荣誉。
这个世界,被她施了魔法
7月31日,是全世界“哈迷”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们热爱的那个魔法世界里的小英雄哈利·波特就是在这天出生的。而且,这一天也正是一手创造出哈利,被称为“哈利·波特之母”的J.K罗琳女士的生日。
1965年7月31目,在英国格温特郡的一家普通医院,罗琳呱呱落地。她的父母与魔法师毫无关系,一个是飞机制造厂的退休管理人员,另一个是实验室里的技术员,她还有一个小她2岁的妹妹黛安,他们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
罗琳一家闲暇时多以书为伴。年轻的父母总是在散发着淡淡书香的石头房子里与两个年幼的孩子尽享阅读的愉悦。
小时候的罗琳相貌平平,个头矮小,一头红发,脸上还有雀斑,后来还戴上了厚厚的眼镜,颇似《哈利·波特》中的赫敏·格兰杰。她也确实像赫敏一样努力读书,总想用自己的聪明和分数给人留下好印象,在学校里自命不凡,上课时第一个举手发言……
1983年,罗琳从埃克塞特大学法语和古典文学专业毕业,取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罗琳来到伦敦西南部的克拉珀姆,在父母的督促下开始进修双语文秘课程。接下来,她几乎是靠打零工为生,调查员、双语秘书、特赦国际组织文员等她都做过。闲暇时间,罗琳不喜欢与同事结伴去酒吧就餐,而是独自前往咖啡馆或其他安静的地方去写成人小说。
1990年夏天,罗琳在曼彻斯特乘坐前往伦敦看望男友的火车旅途中,一个一头凌乱的黑发、绿色眼睛、戴着一副圆眼镜的小男孩,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
罗琳好像被人施了魔咒,她静静地坐在那里,任由想象天马行空,故事细节就像在霍格沃茨寄宿学院的那数百只送信的猫头鹰般哗然而至——“他正准备坐火车去一所魔法寄宿学校,在此之前,他还不知道自己会魔法,一出场便没有了父母。”哈利·波特的朋友们也一个个从罗琳脑海中蹦出来,一大堆画面在她脑海中盘旋,她还看见一座充满神秘气息的城堡一一霍格沃茨寄宿学院。可惜没有带纸笔,火车到站时,这些画面罗琳一个字也没记下来。
面对残酷的现实,魔法并没有立刻上演。同年,事业无成的罗琳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她深爱的母亲去世了;和男友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罗琳决定离开伦敦,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在这里,她与葡萄牙小伙子乔治·阿朗特斯不期而遇,并迅速坠入情网。
1992年10月16日,婚礼当天,罗琳穿了一袭黑色礼服,或许已预示了她婚后生活的不顺利。异国婚姻并没有想象中的浪漫,他们争吵,然后和好,不断地轮回。在这段时间里,罗琳一刻不停地编写着《哈利·波特》,这成了罗琳生活的最大的寄托。
1993年女儿杰西卡的出生并没有挽回他们的婚姻。在一次争吵过后,乔治把罗琳赶出家门。罗琳带着4个月大的杰西卡和装满《哈利·波特》手稿的行李义无反顾地回到苏格兰,栖身于爱丁堡市一幢狭窄的没有暖气的单卧室毛坯公寓中。处于失业状态的罗琳不得不带着女儿靠领政府的救济金生活,而这笔钱刚刚够付房租和吃饭。
罗琳每天都把女儿放在婴儿车里散步,试着让她早点睡着。女儿一睡着,她就迅速推着她走进一家叫尼克尔森的咖啡馆,叫上一杯咖啡,然后赶紧开始写作。在尼克尔森咖啡馆的角落里,人们经常看到一位不修边幅的年轻女士,时而深思,时而微笑,不停地在纸片上写写画画。在她旁边,放着一辆婴儿车,一个漂亮的女婴在酣睡。在写作时间之外,为了补贴家用,罗琳还做多份兼职的文秘工作。
日子终于在1995年开始迎来转机。这年1月,她通过了大学硕士资格的申请;夏天,她成功离婚并取得了女儿的抚养权;更为重要的是,她最终完成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手稿。
从未出版过书的罗琳不知道要把书稿寄给谁,书稿打印出来后,她就试着寄给了几家出版社和经纪人,但都被退稿。她干脆跑到图书馆翻阅《作家和艺术家年鉴》,在众多的名字中,仅凭喜欢“里特”这个充满童趣又可爱的姓,她就决定将前三章稿子寄给经理人克里斯托弗·里特。
1996年2月,编辑布里昂妮·埃文斯收到罗琳寄去的三章手稿,她只匆匆扫了一眼,以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而他们并不代理儿童图书,就把这三章手稿扔到了退稿箱里。不过,在寄出退稿通知前,布里昂妮整理了一遍需要退回的稿子。罗琳手稿上的手绘草图吸引了她的注意,布里昂妮一口气读完了稿子,感觉很好。于是,她立即把稿子推荐给老板克里斯托弗·里特,并征求老板的意见,是否应该把作者的全稿要过来看看。
很快,罗琳收到了一封简要的索稿信:“谢谢你,我们想看到手稿其余的部分,并保证绝不会泄露。”罗琳欣喜异常,在简陋的屋子里乐得手舞足蹈,一连将信读了七八遍。
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终于由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了。尽管首印只有500册。当罗琳拿到自己的书的时候,她把书夹在腋下,逛遍了整个爱丁堡。看见自己的书在书店里售卖,她不禁高兴得有些发抖。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出版后的第三天,美国学者出版公司以10.5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美国版权。不到10天,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以1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电影改编权。
罗琳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自1998年夏天出版了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至2007年7月推出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销售势头一次高过一次。随后,华纳公司将《哈利·波特》系列搬上大银幕,形成了越来越猛烈的“哈利·波特”飓风。
罗琳就像哈利·波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魔法的世界里已经赫赫有名—样,全新的生活在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单身母亲面前如万花筒般地展开了,金钱、名誉、赞扬、非议还有新的婚姻,接踵而来。幸福的魔法也降临在她的身上,2001年,罗琳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在苏格兰的新居携手再度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谁说靠写作就不能获得幸福也不能致富?
J.K.罗琳就是“点石成金”魔法的现实版。据统计,她的财产已达到10亿美元——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写”出来的亿万富豪。
J.K.罗琳手中的笔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向全世界的读者施展着魔法,大人、小孩、男人、女人、政客、明星,无—不被其吸引。
华丽转身,“我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作家”
2005年3月,美国《福布斯》杂志专门撰文,对“哈利·波特”这个品牌进行了评估。由于书籍、电影等不断在全球热卖,该品牌估价已经突破了10亿美元。
北京时间2005年7月16日早7时1分,是“哈利·波特”系列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全球首发时间,图书销售巨头亚马逊公司声明,他们已经接到了创纪录的150万册预定数。美国排名前三的书店都举办了隆重的首发仪式,而众多“哈迷”也在现场焦急等待书店开门的那一刻。
2006年6月,英国《图书》杂志公布“英国健在的最伟大作家”排名,J.K.罗琳名列榜首。同时,罗琳透露,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中会有两个当初预定以外的角色死亡,并暗示说哈利等中心人物也可能在其中。广大“哈迷”开始担心哈利·波特将难逃一死。大名鼎鼎的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和约翰·欧文甚至请求罗琳不要“赐死”哈利·波特。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2007年7月6日播出的节目里,罗琳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她含泪写下系列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艰辛过程。她说:“当我完成接近终结的一章时,我绝对是号啕大哭。”罗琳独自在酒店房间中写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她回忆说:“我发自内心地在哭,我在酒店的小酒吧一口气喝下半瓶香槟,回家时,我的脸上满是泪水冲下的睫毛膏。那可真是太难了。”
2007年7月21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首发当天,24小时之内,全世界范围内共售出逾1500万册,其中德国39万本,英国265万本;美国则达到830万本,创下书刊销售纪录,居《今日美国报》“最畅销书目榜”首位。甚至面市前一天英国皇家邮政推出的“哈利·波特”纪念邮票,预订量也超过30万套。
2007年7月12日,为了表彰本国各界杰出女性的突出成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180位杰出女性代表在女王下榻的白金汉宫共进午餐。这些被邀请到的杰出女性包括J.K.罗琳、英国前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夫人、著名律师切瑞·布斯、名模凯特·莫斯等人。在宴会上,罗琳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女王对她的小说和哈利·波特这个人物非常感兴趣,女王是个地地道道的“哈利·波特”迷。
尽管罗琳曾坚定地表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将是该系列的终结篇。《哈7》出版后,众多“哈迷”热情依旧,纷纷要求罗琳再推续作,让她“时常感到脆弱”,萌发了写《哈8》的念头。易受“哈迷”影响是罗琳的一个特点,她《哈7》的结尾最终放弃“杀死”哈利的原始想法,正是源于“哈迷”的强烈反对。而且,她不仅让哈利活了下去,还让他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
当然,大女儿杰西卡也是她续写《哈利·波特》的最大动力。据悉,作为罗琳最铁杆的粉丝,杰西卡曾一次次地问她,能不能再看到有关哈利的故事,令身为母亲的她感到“很难做到永远拒绝女儿的要求”。
不过,罗琳表示:“如果我要续写,哈利将不再是故事的主人公。我可能会从结局处的10年之后开始写。”《哈7》的结尾处,哈利·波特夫妇、罗恩与赫敏夫妇及老对头马尔福各有儿女。“10年之后”,恰巧适逢“儿女们”长大成人。因此,有国外媒体猜测:“‘哈迷’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哈8》的主人公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孩子。”
罗琳凭着“哈利·波特”的魔力登入了《福布斯》杂志“全球10亿富翁排行榜”。43岁的罗琳是“10亿富豪俱乐部”中唯一的英国女性、唯一的作家,是世界上白手起家打入其中的仅有的5名女性之一,也是最年轻的成员之一。
罗琳成名后,并没有被罩在自己头上的光环所迷惑,依然醉心于自己的写作。她仍然习惯性地想在咖啡馆的宁静角落继续进行创作,但随着知名度的增加,媒体对她越来越关注,这已经变得不可能了。她在爱丁堡买了一座房子,用来躲避媒体,以使自己能够安安静静地写作——那始终是她快乐的源泉。
《哈利·波特》风靡全球后,罗琳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上百个查询电话。从微软公司到波音公司,到生产杯碟甚至生产牛油的公司,都来查询可否用她书中的人物来推广他们的产品。所有这些,都被罗琳拒绝了——她不想让自己的作品用在这些可笑的商业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