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6章 冬日悲歌
春去秋来,时日行走迅速。不觉冬日的风亦开始刮起来,分明还有些雨雪夹杂着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
又是一年行将过去?
最近几年,先生越来越关注四季的变化。春花秋树,看似繁华,却都是此生彼灭,本无永生。世人常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感慨岁月的无情。但这“草木一秋”来年春天还有再生发之际,“人生一世”又怎能再有轮回?
先生这几日忽然有些担心,多年勤苦操劳的沈九娘,眼看着一日懒似一日,似乎得了什么病症。终于支持不住躺到榻上。先生无非请医诊治,先生只道是她得了风寒病,赶紧请郎大夫开药熬汤,只是治了数日,竟一病不起,越来越重。先生心知耽误不得,连换了两个大夫,手段都是相同,眼见沈九娘性命垂危。
那一日,先生抱着已经五岁的小桃笙坐在床边,有心跟她攀谈几句话。此时九娘一见先生和小桃笙,气色总算还不错。先生放下小桃笙,紧紧握住九娘之手自愧道:“一切都怪我,自己终究一事无成,让你吃了那么多苦。你放心,我另外再去找更好的大夫,一定会治好你的病。”
“不,不,先生……”
九娘紧紧握住他的手,生怕他离开。她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未来,早把目光落到小桃笙身上,眼神立刻亮了些,但说起话来依旧有气无力。她心里一定舍不得离开这两个最亲密的人吧?可是,她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该死的风寒,令她的生命已经变成一盏行将干枯的油灯,只剩下微弱的一小团火星。
她只能带着满怀的不舍和痛惜,紧紧握着先生的手艰难地道:“伯虎,你,你不要走,我只想和你好好说几句话,这,这一生中,承蒙你不嫌弃娶我为妻,我,我本想尽力持好家务,让你专,专心诗画学有所成。但不成想,我竟是无福、无寿之人,从今往后,可能我再帮不了你什么,我只是担心小桃笙,我真的很担心她,希望你一定要好好待,待咱们的孩子……”
“娘,娘你不要说了,爹你快去找大夫啊!”已经五岁的小桃笙,自然能够察觉到娘的痛苦,立刻着急地哭起来。
眼瞅着九娘病倒,先生自是无比焦急,他真是急了。这一辈子,他已经遭遇了太多不幸,倘再失去九娘,他该咋办?只和小桃笙相依为命吗?天生他又不善料理生活,怕是一个人无力支撑下去。不行,无论如何也得找医生给她诊治,哪怕把桃花坞给卖了,也要把九娘救回来。
他立刻满城遍寻名医。其时巧云的父亲,亦是自己的岳父徐廷瑞,早已年纪老迈耳聋眼花不再出诊。他四处打听着,好不容易从阊门附近找到一个高明的大夫,最近亦抱病在家休养。
先生再三相求,只得挣扎着来给九娘瞧病,一见九娘牙关紧咬,嘴唇已经发紫,连手腕都瘦得只剩一层皮肉,却只摇摇头并退出内室,只开了三方剂子,对先生道:“病症太急,乃积劳成疾后邪火入侵,损坏五脏六腑,老朽已经尽力,先生千万勿怪。”
先生顾不得多想,送走先生之后立刻手捧药方外出抓药,然后又带着药跑回家煎成药汤。此时的小桃笙也极懂事,甚至帮着先生添柴熬汤。
冬末的一天夜里,北风刮得更急,凄厉的风中,从城北角的一处园落中,忽尔传出一声男人的沧桑长嚎:“啊,老天爷,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
那天半夜,先生一生中最为敬重、最为亲密的妻子沈九娘,在和他共同生活了七年之后,彻底抛下先生和和小桃笙撒手人寰……
三日后,先生极尽所能,为九娘举办了隆重的丧事。
其时先生的一众好友几乎都来了,他们知道九娘在先生心中的分量,深为他失去爱妻而难过。但他们同时也劝解先生,说他还有一个小桃笙,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在九娘坟前,先生和五岁的桃笙一直痛哭不停,其状惨不忍睹,令那些前来参加哀悼的人们无不伤感同情。
九娘的逝去,令先生遭受了人生中最为沉重的打击。但是现在的先生,又完全不似以前那样颓废。不错,以前他可只是一个人生活,所以当个浪子也是无妨。现在他还有一个小桃笙,他和九娘共同所有的可爱女儿。她的眉眼里,依稀能看到九娘的影子吧!即使九娘走了,先生为了桃笙的未来,从此不再去勾栏,亦不再整日里酗酒。
尚在懵懂中的小桃笙极其懂事。有一日,她居然对先生说:“爹,娘不在了,以后让我来照顾你好了,但是有一件,不许你再喝醉酒,桃笙不愿意看到你整日里醉醺醺的样子。”先生闻听莫不凄然答应。
对于生活的打理,先生的确是一个弱者。许多时候,他也会有些社会上的应酬。一时急了,允明却也劝他把孩子送到自己家中,徵明亦是如此,他家吴氏夫人亦算是贤慧女人。但先生总感觉不便,都推辞了。幸好弟弟唐申挺重兄弟情义,应急时也把小桃笙接过去。
前些日子,先生意外听说都穆辞官回来,住在南濠里,竟未跟原先这帮朋友中的任何人打招呼。先生觉得好奇怪,亦疑心当年的何姑娘是否跟他在一起。又一想,都是过去之事,倒不必过问。干脆装做不知,只是一心打理自己的生活。
那年江南秋试之后,先生又有新的收获。有一日,徵明竟带来一个年轻小子,约在十七、八岁。先生异常惊讶,此小子似曾熟悉,只不知在何处见过。
便询问徵明,徵明且笑道:“去岁大家曾在王阁老家中相聚,他随其兄也在其中。他叫王宠,字履吉,也是和你差不多。他父亲亦是吴趋南濠商贩,他在十六岁时亦考入府学生员,倒不比你当年的荣耀差到哪里。另外他于书画篆刻无所不精,不信你可当面一试。”
先生闻听,当即勾起自己少年任侠时的回忆,一时带笑且伤感。先生问徵明:“你们此番应试,结果如何?”徵明笑道:“一如继往,怕是在你意料之中对不对?他和我一样,上次会试,我们亦是同路,现在算是同病相怜。”
“呵呵,幸亏我这次没去……”先生忽觉失言。现在面对着后生,怎能说出这样颓废的话呢?恐怕自己当年也是应了时景,瞎猫碰上死耗子,要不是梁洗马看重自己……
只几次与王宠交往,先生渐渐喜欢上他。徵明说的不错,王宠的书画篆刻的确独树一帜,尤其诗文方面,竟与先生有过几次对仗,比如王宠所写的《赠唐伯虎》:“举世皆罗网,怜君独羽毛。百年浑醉舞,万象总风骚;长袖娇红烛,飞花洒白袍。英雄未可料,腰下吕虔刀。”亦有《九日过唐伯虎饮赠歌》,“唐君磊落天下无,高才自与常人殊。腾骧万里真龙驹,黄金如山不敢沽。……”诗中略有奉称之意,却也能对上先生心思。
先生感动之余,即时席上作答:“我观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诺杯酒中。义重生轻死知己,所以与人成大功。……”
先生与王宠两赠两答,后又见他篆刻书法果然高明,从此对他有惺惺相惜之意。至于后来小桃笙出现,见了王宠也不陌生,甜甜叫一声:“叔叔。”
王宠知道是先生的女儿,见她眉眼儿清秀,小小年纪竟也识得无数文字,也能拿起毛笔写几笔大字,心下大悦,抱起来亲个不停,感慨道:“好个漂亮的小姑娘,要是我也有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就一生守护着读书写诗,再不想别的。伯虎先生,日后若有机会,倒让她上我家中住几日,这几日夫人常常说,她特别想找个小孩子陪她解解闷儿。”
先生听了,连声答应,又对小桃笙道:“你且听好了,叔叔喜欢你,叔叔要带你去见婶娘,你去不去?”
“去,我去,叔叔,你们家婶娘漂亮吗?爹,不如我去之后,请婶娘也到桃花坞来玩好不好?”
“好,你说什么都好,只是不要淘气,爹全都答应你!”看到女儿开心,先生现在也有些开心了。
先生和王宠之间的友谊,就这样亲密地建立起来。可能许多人无法理解,两个人在年龄上相差如此巨大之大,足足相差二十五岁,但却在一夕之间成为挚友。后来先生更是把小桃笙托付于他,与他成为儿女亲家,足见其对王宠的信任和挚爱。这其中的原因,亦或是二人共同相似的出身,亦或是在诗书画方面的共同爱好。
未来一段日子,先生的生活本来开始归于安详。但是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后来在先生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又是他完全所意料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