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章 027庆功宴
对于大部分的军士来说,得了赏赐,就必须享乐。
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有一天没一天,别指望他们能够攒钱,及时行乐才是最重要的。
正月二十三日,因刘义真给了他们两天假,军士们陆续出营快活,往长安及五陵原喝酒吃肉,狂嫖滥赌。
当然,也有不少军士顾家,愿意分出部分财货捎寄回去。
这个任务自然也就落在南下办差的刘乞头上。
别人捎带,将士们不放心,至于刘乞的话,他们不是相信刘乞的为人,而是信任刘乞背后的刘义真。
不过,刘义真给了刘乞这么多任务,刘乞也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刘义真打发了不少亲随跟着刘乞南下,又分出府上五百名奴仆同行。
甚至刘义真还给镇守襄阳的后将军赵伦之写了封信,快马递送,请他派兵接应。
毕竟财帛动人心,他可不想这支队伍在半路上就让人给劫了。
赵伦之是刘裕的亲舅舅,也就是刘义真的舅公,于公于私,他都会答应。
午后,刘乞拜别刘义真,带着众人押运将士捎寄的财货启程。
按照计划,他们将由武关南下,走水路,由汉水汇入长江,直抵江东。
出城时,刘乞望见不少军士耷拉着脑袋被押回军营。
刘乞叫住一名军官,问道:“他们这是犯了什么事?”
这军官显然见过他,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解释道:“都是一些酒后闹事的。”
刘乞嗯了一声,没有再理会这名军官,领着队伍继续出发。
后方,军官撇了撇嘴,不忿道:“哼!目中无人!桂阳公都没这么大的架子。”
其余军士深有同感。
如果是以前,受人轻视也就算了,反正肉食者们也没把他们当人看。
但是对比刘义真对待他们的态度,这些军士自然对刘乞不满,同时也越发感激刘义真。
一介家奴,尚且可以颐指气使,刘义真身为权臣之子,关中之主,却愿意放下身段与将士们亲近,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才显得刘义真的善意弥足珍贵。
刘义真并不知道刘乞出城还有这样一出插曲。
他在准备今晚的庆功宴,他很看重今晚的宴会,如果所料不差,这将会是渭南士族的一次集体投诚。
黄昏时,桂阳公府门庭若市,安西将军府、雍州刺史府、东秦州刺史府、西戎校尉府的幕僚们陆续登门,人头攒动,喧闹非凡。
韦肃走下马车,一眼就看见了王寮。
王寮出自京兆王氏,为东秦州别驾,位在韦肃这个东秦州主薄之上。
他是京兆王氏的主事之人。
至于王修,虽然贵为安西长史,主政关中,但他们这一房早在前秦灭亡后就已南渡,王修直到去年才重返故土,与留守关中的王氏族人已经算是远亲了,自然轮不到他来话事。
韦肃快步走向王寮,与他打招呼:“王别驾,下吏有礼。”
“原来是韦主簿,无需如此见外。”王寮笑道。
京兆王氏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后人,自东汉起,累世显达,前秦时,司空王堕、中书令王鱼都是出自这一家族。
虽然唐朝时的关中六大姓中并没有京兆王氏,而以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并列。
但在这一时期,京兆王氏在关中的郡望不逊韦、杜。
韦肃提议道:“别驾如若不弃,不妨与我同行。”
“如此甚好。”
二人一同进门,由府中管事引路,于回廊中穿行。
韦肃压低了声音问道:“不知别驾预备了多少钱粮、部曲。”
今晚说是庆功宴,其实是一场捐献大会,韦家对标杜氏,准备献出三万斛粮,八千匹布,以及二千部曲。
如今韦肃找上王寮,就是想摸一摸京兆王氏的底。
担心王家在此基础上加码,如此,倒显得韦家的诚意不足。
王寮淡淡道:“家中虽有积蓄,但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宗族早有定论,不让杜氏专美于前即可。”
韦肃意会,随即放下心来,王寮不至于拿这种事情骗他。
至于其它的中小士族,且不说他们能不能拿得出这么大一笔捐献,想必也没有哪家敢盖过韦、杜、王三家的风头。
......
入夜,桂阳公府灯火通明,明光殿内,宾客满座。
今日之桂阳公府,即西汉明光宫,是西汉的皇家避暑场所。
明光宫南接长乐宫,整座宫室周回两公里,正殿东西宽八十米,南北进深三十四米,登临殿台可西望长安市集,东眺渭河景观。
刘裕入长安,便是占据了明光宫为府邸,他走后,又留给了刘义真居住。
一曲歌舞奏罢,刘义真站起身来,举杯道:“本将幸得朝廷重视,委以此任,自掌权以来,夙兴夜寐,唯恐有负天子重托,不敢懈怠,如今痛击贼虏,有此大胜,这一杯,遥敬天子。”
众人纷纷起身,跟着刘义真敬了一杯。
虽然刘裕篡位之心,已是路人皆知,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当然,到了年底,刘裕弑君以后,刘义真就连表面功夫也可以省了。
敬完第一杯,还有第二杯,刘义真再度面向东南,遥敬刘裕。
之后他便不喝了,刘义真拎着酒壶,步下台阶,首先来到王修面前。
王修哪能继续坐着,他连忙起身。
刘义真拿过王修的酒盏,满上后,递了回去,说道:“王长史镇长安,抚百姓,供后勤,不绝粮道,可谓劳苦功高,当饮此杯。”
王修激动不已,刘义真今日第一个敬他,就表明对王修过去冒犯自己权威的行为并不心存芥蒂。
“下吏多谢府主!”说罢,王修接过酒盏,一饮而尽。
刘义真又逐一敬了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有功将吏,勉励他们几句。
在他敬杜骥的时候,杜骥饮尽杯中酒,大声道:“启禀府主,下吏听闻府库空虚,府主为了赏赐将士,不惜变卖宋公赏赐的器物,下吏为此惭愧不已,身为僚属,自当为主分忧,杜氏愿献谷粮三万斛,布八千匹,部曲二千,助府主平灭贼虏。”
刘义真也仿佛第一次听说这事,欣喜道:“好!京兆杜氏不愧华夏高门,果真赤胆忠心,我当禀明家父,予以表彰,杜别驾,请再饮一杯!”
说罢,又敬杜骥一杯。
(感谢混乱才能带来公平献出的500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