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012杜骥夜奔

韦玄离开父亲韦华的房间,回到自己的院落,恰逢女儿、女婿省亲,韦玄灵机一动,将女婿杜骥唤到了一间静室。

杜骥出自京兆杜氏,十三岁时受其父的指派,前来韦府问候韦华,意外得到了韦玄的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如今杜骥在刘义真的雍州刺史府担任主簿一职。

静室内,翁婿二人对坐,杜骥疑惑道:“不知丈人有何指教。”

韦玄却突然责备他:“你的府主将有性命之危,贤婿如何能够安坐此间。”

杜骥脸色大变。

此前就说了,关中士族分头下注,有人暗地里准备迎奉赫连勃勃,自然也就有人尊奉正朔,将在晋军战败后,跟随刘义真撤离长安。

杜骥便是其中的代表。

他不怕晋军败,怕的是刘义真有所闪失。

南渡之后,杜骥要想有所作为,需得受人赏识,被贵人提携。

否则,便如韦华的兄长韦谦一般,出身名门,却在投奔东晋后一生碌碌无为。

韦华一个汉人,当初叛晋入秦,也是深感出头无望后的无奈之举。

杜骥认为自己不离不弃,追随刘义真渡江,自会有他的一份前程,所以服从宗族的安排,愿意背井离乡。

可刘义真如果死在了关中,杜骥独自跑去了南方,只怕也不会受到刘裕的待见,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杜骥立时站起,急切道:“丈人可是听说了什么消息?还请直言。”

韦玄当然不会说是他父亲韦华给赫连勃勃透露了刘义真的行程:“刘义真擅离长安,闹得沸沸扬扬,赫连璝定然知晓此事,我担心他会半途截杀。”

“丈人可有把握?”杜骥疑惑道。

韦玄当然有把握,赫连璝在知道刘义真去了前线后,就曾遣人入长安,让韦华探听刘义真的行程,明摆着是要袭杀他。

但韦玄明知此事,还是摇头道:“并无把握,不过,贤婿不妨亲至咸阳示警,好教刘义真有所准备,纵使老夫猜错了,也能让刘义真看到贤婿的忠心。”

杜骥将会南渡,这并非秘密。

因为他年轻,而且是雍州主簿,从职位上来说,算是刘义真的高级幕僚,跟随刘义真去了南方以后,必定前途无量。

“小婿多谢丈人指点,大恩大德,没齿难忘。”杜骥大喜过望。

正如韦玄所言,他辛苦前去示警,就算夏军不至,但也忠心难得,可如果赫连璝真的来了,他可就立下了大功,今后必受重用。

韦玄笑道:“你若有心的话,将来南渡以后,记得提携你的内弟。”

内弟即妻弟,也就是韦玄的儿子。

韦华年纪大了,因为曾在南方遭到排挤,所以不愿意离开关中。

韦玄故土难离,也不肯走,但他有两个儿子,打算让其中一子南渡,如果杜骥受到刘义真的信任,将他推荐给刘裕,韦玄相信以自己女婿的才能,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但凡他肯念旧情,提携妻弟,韦玄就算没有白帮这个忙。

当然,尽管韦玄支持其父暗中投靠胡夏,可论及本心,他还是希望刘义真能坐稳关中之主的位置。

毕竟刘义真虽然顽劣,却也不像赫连勃勃那样凶残。

而且,韦玄同样也是汉人,后秦已经灭亡,他对东晋的归属感,可要强于胡夏。

倘若晋军胜了,有朝一日韦华东窗事发,韦玄凭着让杜骥示警之举,也不必担心遭受牵连。

如果晋军仍是溃败,无奈撤出长安,今夜前去示警的是杜骥,京兆杜氏的子弟,与他韦玄无关,他们父子对赫连氏忠心耿耿,有功无过。

其实杜骥也知道了韦玄是在利用自己,但正如韦玄所言,只要去了,就会有好处,杜骥也心甘情愿让他利用。

“丈人叮嘱,小婿不敢忘怀。”说罢,杜骥起身告辞。

韦玄也不留他。

杜骥与妻子回到府中,叮嘱府中管事明日替他向刺史府告假,又带了家中部曲十余人,悄悄缒墙出城,向西狂奔。

只是还没走出数里地,就被哨骑发现了行迹。

“何人夜行!速速报上名来!”数十名骑卒围了上来,他们张弓搭箭,指向杜骥一行人。

杜骥知道长安以西的道路都被封锁了,包围他们的不可能是夏军,当即表明身份:“我是雍州主簿杜骥,有重要军情禀告府主。”

带队的骑士名叫荔非灵越,是安定籍的汉化羌人,他不认得杜骥,但既然眼前之人声称有重要军情,荔非灵越也不敢延误大事,问道:“杜主簿会不会骑马?”

杜骥点头道:“善骑。”

关中的士族子弟哪有不会骑马的,之所以步行,无非是城门已经关闭了,只能翻墙出来。

荔非灵越当即重新分配了军马,他与五名骑卒以及杜骥,总计七人,分得二十一匹马,留下其余将士原地监视杜骥的部曲,随后一人三马,直奔咸阳大营。

不过,荔非灵越没办法直接带杜骥去见刘义真,且不说还没确认杜骥的身份,就连荔非灵越自己也没资格接触到那位关中之主。

好在杜骥出自望族,又是刘义真的主簿,与安西将军府的将吏们倒也相熟,他跟着荔非灵越来到辕门外,待有人入营通报后,不久,段宏便匆匆赶了过来。

“段参军!”

“杜主簿!可是长安出了变故?”

“与长安无关,我是担心府主遭遇夏贼袭击,特来示警。”

段宏闻言,长舒一口气,他还担心是长安发生了叛乱。

面色诡异地打量了杜骥一眼,见他气喘吁吁,段宏想了想,还是把杜骥带去了刘义真的寝帐。

刘义真尚未就寝,大战将至,他也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难免有点紧张,人一紧张,就失眠了。

见帐内亮着烛光,段宏请刘乞代为通禀,片刻后,刘乞走出寝帐,搜了杜骥的身,确认没有怀揣利器后,刘乞笑道:“二位,将军有请。”

杜骥跟着段宏走入寝帐,见到一名少年手不释卷,挑灯夜读,正是安西将军刘义真。

“下吏参见府主。”二人恭敬行礼。

“免礼。”刘义真放下了刘裕所著的一卷《兵法要略》,看向杜骥,笑道:“杜主簿不在长安,何以夜奔咸阳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