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PREFACE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催生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研究探索和推广新型储能技术将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电力系统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产生重大意义。当前,新型储能产业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种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未来十年,新型储能技术将在安全、成本、性能、寿命等领域取得更多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形成成熟且多样化的产业集群。
为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编委会针对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和产业发展战略开展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科技攻关、资金投入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新型储能是汇集新能源技术、储能本体技术、储能支撑技术和电气工程的融合交叉学科,技术创新路线的研究涉及能源、电力、信息、材料、机械、化学、金融、自动化等多个领域。自2023年3月,编委会开始启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简称《路线图》)编制工作。期间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会议论坛等多种方式组织了来自政府部门、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单位的近千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家参与广泛的调研和细致的论证。《路线图》主要编制单位包括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广东省大汽联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佛山仙湖实验室、深圳大学、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
《路线图》共分为10章,围绕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开展技术分析与研判,规划创新发展策略。其中第1章是概述,明确新型储能内涵与边界,系统梳理产业链、技术链和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构成,进一步规范新型储能分类,探讨了技术创新愿景、目标与发展方向;第2~9章是路线图的核心内容,分别为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冷)、氢储能等5大本体技术以及能源电子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技术等3大规模化支撑技术,这几章紧密结合我国的产业特征,分析国内外技术现状,研判发展趋势,凝练创新需求;第10章提出了新型储能未来发展路径和策略。
新型储能产业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特点。《路线图》紧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系统分析产品技术现状及核心参数,逐个研判新型储能不同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进程和发展优先级,提出技术创新愿景与技术攻关重点问题清单,提出前瞻部署、梯次培育的技术创新路径,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供重要参考,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战略指引。在参考《路线图》的基础上,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统筹引导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力。通过本书的阅读,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领会新型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重要性,更准确更科学地认识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路线图》的编制受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与技术路线研究,2024-DFZD-19)的资助,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受数据资料和编写时间所限,《路线图》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孙学良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