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南路留离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琴声与代码

回到上海后,江心秋的生活被实验室的代码和论文填满。但每天晚上十点,他都会准时收到一条短信。

“今天的练习结束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终于能完整弹下来了。“余晓娓的短信总是这样开头。

江心秋会放下手中的论文,仔细回复:“辛苦了。记得喝点温水,别着凉。“

他们的交流大多通过短信。余晓娓会拍下校园里的银杏树发给他,金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江心秋则会分享实验室窗外的夜景,东方明珠塔在夜色中璀璨夺目。

2008年春天,江心秋终于攒够了钱,买了去南昌的火车票。这一次,他提前告诉了余晓娓。

“我在车站等你。“她的回复很简单,却让江心秋心跳加速。

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当他拖着行李箱走出站台时,一眼就看见了人群中的余晓娓。她穿着米色风衣,长发扎成马尾,在寒风中轻轻摆动。

“等很久了吧?“他快步走过去。

余晓娓摇摇头,从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给你带了热牛奶。“她的手指冻得有些发红,“我知道你胃不好。“

江心秋接过保温杯,温热的触感从掌心一直蔓延到心里。他们并肩走在南昌的街道上,路边的梧桐树刚刚抽出新芽。

“我带你去个地方。“余晓娓突然说。

她带他来到一家老旧的唱片店。店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见到余晓娓便笑着打招呼:“小余来了。“

“陈爷爷,这是我朋友江心秋。“余晓娓介绍道,“他是个很厉害的程序员。“

江心秋有些局促地点头。余晓娓轻车熟路地走到角落的唱片架前,抽出一张黑胶唱片:“你听过格伦·古尔德的《哥德堡变奏曲》吗?“

他摇头。余晓娓将唱片放在老式唱机上,悠扬的琴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

“这是我最喜欢的版本。“她轻声说,“古尔德弹得很慢,每个音符都像是在思考。“

江心秋看着她专注的侧脸,突然明白了她说的“音乐像一座孤岛“是什么意思。那一刻,他多希望自己也能懂音乐,能和她一起分享这座孤岛。

回到上海后,江心秋开始自学音乐理论。他在实验室的电脑上安装了一个钢琴模拟软件,趁着午休时间练习。同事们笑他:“老江,你这是要转行当音乐家啊?“

他只是笑笑,继续对着屏幕上的琴键敲击。虽然弹出来的音符生涩难听,但每当听到熟悉的旋律,他就会想起余晓娓在唱片店里的样子。

2009年夏天,余晓娓来上海参加钢琴比赛。江心秋请了假去接她。

“我住这里?“余晓娓看着眼前的快捷酒店,有些惊讶。

江心秋脸红了:“我......我攒的钱只够住这里。离比赛场地很近,走路只要十分钟。“

余晓娓却笑了:“挺好的,很干净。“

比赛那天,江心秋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余晓娓穿着黑色礼服走上舞台,聚光灯下的她美得不可思议。她弹的是李斯特的《钟》,难度极高的曲子。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江心秋看见评委们频频点头,他知道,余晓娓一定会拿到好名次。

果然,她获得了第一名。领奖时,余晓娓的目光扫过观众席,与江心秋的视线相遇。她眨了眨眼,嘴角微微上扬。

那天晚上,他们在外滩散步。黄浦江的风吹起余晓娓的长发,她突然说:“我可能要出国深造了。“

江心秋的脚步顿了一下:“去哪里?“

“维也纳。“她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他,“那里有最好的音乐学院。“

江心秋看着江对岸的灯火,沉默了很久才说:“这是很好的机会。“

“你会等我吗?“余晓娓问。

“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余晓娓笑了,从包里拿出一个MP3:“这里面是我录的曲子,想我的时候可以听。“

江心秋接过MP3,握在手心里。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的距离将不再只是上海到南昌的火车,而是跨越半个地球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