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青藏高原修水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澜沧之钥

手术室的红灯第三次闪烁时,苏铭发现自己的指甲缝里渗出血丝。消毒水的气味与记忆中的江水腥咸在鼻腔里纠缠,监护仪尖锐的警报声与三十年前堰塞湖溃坝的轰鸣共振,将他的灵魂撕扯成两半。

“准备二次除颤!“主刀医生的白大褂下摆掠过金属托盘,发出类似水文监测仪器的嗡鸣。苏铭突然看清了那个困扰他半生的梦境——根本不是预兆,而是迟来的真相。1999年母亲参与的澜沧江水文测绘,2008年震惊中外的堰塞湖险情,2023年这场突如其来的心肌梗死,在时空中串成带血的珠链。

电极板贴上母亲胸膛的瞬间,苏铭的视网膜上炸开怒江第一湾的等高线图。原来当年那个被学界嗤笑的叠梁拱坝方案,才是阻止灾难的唯一钥匙。鲜血从咬破的唇角滑落,他在时空漩涡中发出困兽般的嘶吼:“让我回去!让我修那座该死的大坝!“

**2000年3月12日LSXZ水利局**

凛冽的高原风像千万把钢刀扎进肺叶,苏铭在剧烈的头痛中睁开眼。泛黄的《水利学报》从膝头滑落,封面日期赫然是千禧年早春。窗外,布达拉宫的金顶正刺破晨雾,一群黑颈鹤掠过经幡,翅尖沾着未化的雪粒。

“小苏工,陈局叫你去开会。“门缝里探进半张黝黑的脸,是司机老周。他右耳那道疤和二十年后一模一样,只是此刻还结着新鲜的血痂——上周运送勘探设备遭遇山体滑坡的见证。

苏铭的指尖抚过办公桌上的搪瓷缸,缸底褐色的茶垢里还沉着半片茉莉花瓣。这是母亲的习惯,她总说高原苦寒,要留点江南的春意在杯底。前世这个搪瓷缸在2003年母亲病逝后就再没装过茶水,此刻却蒸腾着袅袅热气。

会议室里飘着红塔山与酥油茶混杂的气味。投影仪在幕布上投出扭曲的等高线,五十岁的陈局长用铅笔敲着澜沧江上游某处:“这个鬼见愁坝址,日本专家团说是建坝禁区。但下个月上面就要来考察...“

“能建。“苏铭的声音惊落一截烟灰。在十二道错愕的目光中,他抓起红笔圈住前世记忆中的月牙形山坳:“这里基岩是前寒武纪片麻岩,只要采用叠梁式拱坝结构...“

“胡闹!“总工程师王振国拍案而起,震得保温杯里的枸杞上下翻飞,“叠梁结构只存在于教科书!实际工程要考虑地震带活动频率...“他的怒吼戛然而止,因为苏铭正在白板上画出三维应力分布图,连预应力锚索的黄金分割点都精确到毫米。

细雪扑打着玻璃窗,苏铭的后背渗出热汗。当他写下最后一个参数时,会议室死寂得能听见高原红柳在风中折断的声音。陈局长的茶杯盖“当啷“撞在杯沿:“这些数据...你怎么得到的?“

“昨夜山神托梦。“苏铭摩挲着腕间母亲求来的天珠。前世这串七眼天珠在母亲葬礼上莫名碎裂,此刻却在皮肤上泛着温润的光。

走廊尽头的公用电话亭里,苏铭的指尖悬在拨号盘上方颤抖。母亲此刻应该正在怒江峡谷进行水文测绘,那个导致她肺水肿恶化的致命任务。听筒里传来杂音,像是湍急的水流声。

“妈,立即停止使用美制测深仪!“他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改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测点要避开三号断层的氡气溢出区...“

“小铭?你怎么知道我们在测试进口设备?“母亲的声音裹挟着江风,“等等,你那边怎么有转经筒的声音?你不是在BJ设计院...“

电话突然中断。苏铭猛地回头,看见走廊拐角处半片藏袍倏然消失,铜制的转经筒在墙面上投下细长的阴影。

**当日下午澜沧江临时营地**

卓玛将卫星电话的电池仓重新扣好,指尖残留着陌生工程师急促的呼吸。这个汉人工程师竟然知道他们藏在牦牛皮帐篷里的美制设备,甚至准确说出了三号断层的坐标。她望向神山卡瓦格博的方向,经幡在暮色中翻卷如燃烧的火焰。

帐篷里传来父亲与日本专家的争执声。“山田先生,我们世代供奉的神湖不能安装你们的水下传感器!““格桑队长,这是科学...“卓玛握紧腰间的藏刀,刀柄上镶嵌的绿松石映出她眼底的忧虑。今晨在圣湖边发现的那些金属罐,表面印着的樱花标志与日本人西装上的徽章一模一样。

三百公里外的LS,苏铭正盯着施工图上的坐标发呆。王振国摔门而去时扬言要查他学术不端,却不知道这些数据浸透着前世八千个日夜的悔恨。他突然抓起铅笔在等高线间勾连,当最后一笔落下时,图纸上赫然呈现出一把古老的藏式钥匙——正是卓玛家族世代守护的“澜沧之钥“图腾。

窗外传来乌鸦的啼叫,三长两短,与前世堰塞湖决堤前夜听到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