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4
聊天,可以碰撞出新的角度

当别人跟你接触的时候,你就能够提供很多观点,也就是一个所谓能够启发人心的、丰富的人。

我判断,那些被认为是“治疗别人的人”,当然也从别人身上得到很多东西,他没讲而已。


一个新兴宗教的教主出来,接受大家欢呼,问大家好,好像治愈了很多人,可是那些信徒对他的崇拜和热爱,也很大程度上喂养或是治愈那个教主本人。


我才不信有那种教主,一直用气功帮你治疗,最后气功用尽他自己就七孔流血死掉,如果有这种教主,他创的教当然一个礼拜就完蛋。治愈者把人治好之后,他从被治疗的人的身上也得到了很大的能量,这种相互关系才可能持续。

如果别人误会我是一个治疗别人的人,当然是大家搞错了,我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也得到莫大的乐趣,如果没有得到莫大的乐趣,没办法一直当主持人的。当个主持人,老是觉得在伺候来宾,老是觉得很委屈,这种主持人能做得好吗?没办法的。我每次主持完节目都兴高采烈,因为知道了很多事情,是本来在自己的生活里无从知道的,我觉得根本赚到了,这是一种互相的治愈。


我喜欢看书,并不是因为看书是什么高级的事,而是因为能写出好书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几乎是历史上各方面最聪明也最向往分享的人,才会去写书。 你在看书的时候,完全不用跟那个人打交道,却把他最聪明的部分都拿到手,变成一个能够推演出很多角度去看事情的人。当别人跟你接触的时候,你就能够提供很多观点,也就是一个所谓能够启发人心的、丰富的人。

看节目也是一样,你看一个辩论节目,里面就同一件事情提供了大概近十种角度,其中有七或八种是你没有想过的。习惯了这样看待事理,以后别人跟你接触的时候,就会发现你总能跳脱现状,不被轻易困住。

多几个角度,就多几个治疗的可能。


打算永远从同一个角度射击,很多猎物都会射不中,事物不可能迁就我们那个唯一的、僵硬不变的角度,而要靠我们竭尽所能去找到适合万事万物的角度。


人跟人聊天,应该都不会怀抱着很崇高的使命感,跟你聊天是打算要治疗你,那叫门诊,不叫聊天。你跟朋友在一起鬼扯一小时,他不会跟你鞠躬说谢谢你今天对我的启发,只会觉得心里好过多了。回去之后,他会察觉,自己跟别人在一起只是喝酒打麻将,跟你在一起,好像心里舒服很多,他就会有意愿跟你做朋友。倒过来想,你是不是也觉得从他身上得到有趣的东西?如果有的话,你们俩就会变成朋友。


没有关系是建立在单方向的治疗上的,只要你能提供对方并不具备的角度,你就也可能启发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