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徽商汪家 海盗汪直
两人说了这会儿话,大概也有休息了十来分钟,接下来江河尝试着坐起,虽然还是不免浑身疼痛,但终究是勉强坐了起来。
坐起之后,江河又再次活动了下双手,屈伸手臂,确认无碍后,便翻身爬起。
旁边的王微看着江河坐起后,目光中似乎稍有些遗憾。不过见对方已经坐起,她随后便也尝试着坐起。
这时江河已经半跪着爬起,见她也要起身,连忙伸手过去,要拉她起来。
“多谢!”看到江河伸过来的手,王微只是稍犹豫了下,便伸手过去,拉住他手,然后在他的帮助下缓缓坐起。
拉着王微坐起后,江河便适时放开她手,指向旁边自己拴马的地方,道:“你先坐着,我过去把马牵过来。”
王微闻言,自是点头答应。
江河将自己进山时骑乘的那匹矮马拴在旁边一棵小树上,那马正在优闲地低头吃草。
江河走过去,解下缰绳把马牵到王微身旁,然后又伸手拉了王微站起,扶她上马。
但上马却需要一只脚踩马蹬,另一脚则在地上做支撑。而王微一只脚扭了,既不能以这只脚独自站立,也不能用这只脚去踩马蹬,只能由江河半扶半抱着才终于上去。
这个过程中自然免不了有身体接触,不但惹得王微羞红了脸,江河也是感觉有些浑身躁动。
毕竟这具身体才是个十七岁的少年,正是好色知少艾的年纪,稍与漂亮的年轻女性接触,就免不了有点儿心猿意马了起来。
其实刚才两人撞在一起的时候也有点儿,不过江河那会儿光顾着疼了,却是没心思想别的。
扶了王微上马后,江河总算感觉好了点儿,然后他连忙解下马上拴的一个牛皮水囊,打开连灌了几口里面的凉白开,让自己冷静。
灌完之后,他这才想起王微,便把水囊递向王微道:“王姑娘要喝水吗?”
不过问完他才想起这是自己刚喝过的,不由立即尴尬一笑地又收回了手。
就算是他那个时代,陌生男女共喝一瓶水也是十分不合适的,更别说古代这种男女大防比较严重的时代了。
王微看着他的尴尬,带着谅解地一笑,道:“麻烦江公子把我的背包拿来。”
“哦,好!”江河答应一声,便过去拿王微刚才解下的背包。
拿起一看,但见这背包是用比较结实的粗布縫制的,上面的收口是个抽绳,只需把两边的绳子一拉,就能收紧。
这种抽绳的收口袋,现代也比较常见,没想到古代就已有了。不过这个工艺本来也就不复杂,没有任何科技含量,古人能够想到,也是情理中的,并不算令他太意外。
背包另一边便是缝制的两个宽厚肩带,用双肩背自然比单肩背更省力一些,也更能用上力。而且做成这种袋子,也明显比包袝更加方便,且能装的东西也较多。
大部分古人只是缺少更开阔的眼界与见识,并不代表没智慧。甚至古人中的一些智者,比许多现代人要更睿智。
而且古代的一些工艺,就算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某些工艺也做不到能完美复制。
比如在他那个时代被称做中华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就做不到能够按同样的材质,完美复制出第二把。
也无外乎现代社会某些商品经常宣传什么纯手工打造了,有时候手工打造的确实是精品。只不过能够打造出精品的大师,终究只是极少数,远比不上工业化的规模。
眼下的这个时代,也正是工业革命的契机。
而且据江河在历史课本上学来的知识,晚明这个时期,也正是民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阶段。
若是再给明朝几十年时间,说不定就有可能自民间催生出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了。
明朝虽然也禁海,但可不像清朝时期那么闭关锁国。相反,明朝跟外界与西方的交流非常频繁,而且也善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比如明朝火器中的佛郎机炮、佛郎机铳、鲁密铳,包括其中最有名的红夷大炮,都是仿制由西方传过来的一些先进武器。其中还包括一些改进版本,而且某些改进版比原版都好,让西方人称赞。
所以明朝虽然禁海,但并不闭关锁国。而且早期的禁海令,到明朝末年这个时期,也是基本荒废了,出海走私的更是屡禁不绝。
甚至明朝中后期所谓的倭寇,其实里面真正的倭人很少,反而大部分都是出海走私的海盗。
比如著名的大海盗汪直,就是个正儿八经的明朝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汪直原本就是徽商出身,是徽州府歙县人,跟现在的江河是同乡,出身于歙县的汪氏家族。
而徽商中的汪家,生意比江家做的更大,也更为有名。并且家族人口十分庞大,是现在徽州府排行第一的徽商家族。
尤其汪姓本来就是歙县的第一大姓,被称作是“四门三面水,十姓九汪家”。歙县县城是三面环水的格局,故有此称。
徽商中便有不少从事海贸的,汪直正是其中代表。他也正是因为出海走私,所以被朝廷打击为了海盗。
实际上汪直当时还帮助明军一起围剿过某些海盗,但因为生意做大了,手下良莠不齐,有些手下私下勾连海盗与倭人入寇侵掠沿海,才让汪直被迫成了海盗头子。
但就算如此,汪直也一直想要归附招安。后来南直隶总督胡宗宪派人联络汪直,与他谈好了招安的条件,汪直接受后便前来归附。
可惜却因为当时的浙江巡按王本固不赞同胡宗宪的招安之策,瞒着胡宗宪直接把汪直抓住给杀了。
王本固这个不讲信誉的做法,直接使汪直的手下全部叛乱成了真海盗,一时倭患糜烂。
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明末党争中的一个体现。
因为当时的胡宗宪依附严嵩,是严嵩党羽,而王本固却自认为是清流,再加上民间又传胡宗宪姑息养奸,豢寇为重,并且还收受了汪直的贿赂,再加上胡宗宪是徽州府绩溪县人,与汪直算是同乡,所以王本固对胡宗宪的招安之策十分反对。
但他反对不认同也就罢了,完全可以上书参奏,却私下把汪直给杀了,这就是所谓的清流士大夫,连基本的信誉都不讲。
当时胡宗宪招安汪直是请示过朝廷的,也得到了朝中的批奏与同意,所以王本固的做法完全就是损伤的大明朝的颜面。
就这,老王过后也屁事没有,最后还做到了吏部尚书的高官,安享晚年。死了以后,后人还评价他“本固强毅有为,三历柄臣不少挫,时服其鲠。”还有“历事三朝,伟节丰功,昭人耳目。”
据说汪直还是把火器引进日本的关键人物,并且汪真曾在日本建立自己的基地,后来甚至裂土封国,直接占了日本的一块儿地方,割据称王,建国号为宋,自称徽王。
所以这个在国内一直被认为是汉奸的明朝大海盗,在日本却很受祟敬,甚至日本人还给他立了塑像。而且在当时的日本战国时代,汪直也是当时日本的一支大势力,无人敢惹。
江河把背包拿给马上的王微后,王微打开背包,也从里面取出一个水囊,打开自己的喝了几口水,然后便顺势将背包挂在马鞍上。
江河见她放好背包后,问道:“王姑娘你是一个人进山的吗,不知下榻何处,我送你回去。”
王微道:“我今日却是有人陪同,不过他们没陪我一起爬山,而是在前面的掷钵禅院等我。”
江河闻言,不由道:“这可当真巧,我原本也是打算要往掷钵禅院一行的。既然如此,我这便带你过去。”
“多谢江公子,有劳了!”王微谢过后稍顿,又接道:“今日陪我进山的这位同伴,江公子可能也认识,他也是出身你们徽州府的徽商大族。姓汪,名汝谦,字然明。号松溪道人,也被称作湖山主人。”
江河一听,又不由暗道真巧,他才刚连带想起了汪直,这居然就立马听说了一个汪家人。而且过不多时,便会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