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万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出宫

五更天,夜色浓稠如墨,将紫禁城紧紧包裹,不见破晓曙光,黎明尚在沉睡。

在太监宫女的重重拱卫下,一位美妇人身着丧服,披麻戴孝,缓缓来到熹宗的灵柩前。四下里灯炬簇拥,亮如白昼,可这阵仗全然没有祭拜应有的肃穆,反倒像是一场热闹的焰火晚会。

此时,在乾清宫内穿戴衮服的朱由检,察觉到远处的异样光芒,眼眸中闪过一丝狠厉。他四更天就起身洗漱,准备上早朝,途中正巧碰到客氏出宫,心中虽无波澜,却也暗自留意。他深知,客氏这般大张旗鼓,不过是为了掩盖心底最深处的恐惧,不过是虚张声势,给自己壮胆罢了。她不过是个没有名分的乳母,为求善终,怕是早就暗中谋划,给自己留好了退路。况且近日,朱由检收了不少魏忠贤进献的女子,客氏自觉年老色衰,危机感顿生,生怕被无情抛弃,就像她当年狠心抛弃婴孩尸骨,任由其坠入枯井,无声无息。

“这客氏还真和历史上一样嚣张跋扈,这排场,都快赶上我这个皇帝了。”朱由检暗自思忖。

不仅朱由检注意到了这动静,就连在午门外候朝的百官,也瞧见紫禁城内火光冲天。

“这到底是怎么了?”一位官员满脸疑惑,向身旁人问道。

“莫不是宫中哪处走水了?”另一位官员猜测道。

不知情的官员们纷纷寻找熟悉的同僚打听情况,一时间,午门外人头攒动,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而那些知晓内情的人,却都讳莫如深,紧闭双唇,仿佛眼前这一切从未发生。他们摸不清如今的局势,只能静待陛下下一步动作,再做打算。

“这朝局,恐怕要有大变动了。”有人低声感叹。当下阉党权势滔天,无人敢公然站出来对抗,贸然站队,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陛下,今日乳娘要出宫,来见你最后一眼了。”客氏站在灵柩前,哭得梨花带雨,那模样,像是真的伤心欲绝,满心懊悔。她心里清楚,若不是自己当年手段太过歹毒,没给大行皇帝留下子嗣,这皇位怎么也轮不到朱由检来坐。

“陛下,妾身要走了。”她的声音凄惨,在紫禁城上空回荡,让周围的内侍们都不禁动容。这些内侍大多是客氏的心腹,今日她出宫,他们自然要侍奉左右。要是执意留在宫中,日后就真成了无人照管的孤家寡人,哪天被人打死,都不会有人在意。

铺垫许久,这场闹剧的重头戏终于登场。客氏拿出一个小匣子,外面用黄龙袱精心包裹着,里面装的是熹宗的胎发、痘痂,以及多年来剃下的头发、掉落的牙齿和指甲等。

“陛下,这些都是陛下的,臣妾烧还给陛下了。出了宫,妾身就真的孤苦伶仃了。”客氏边哭边说,那模样,好似真的在承受着刨心割肉之痛。她将匣子里的东西,一样一样,缓缓扔进火盆,目光呆滞地望着火焰,直到所有东西化为灰烬,才缓缓转身。

“恭迎奉圣夫人出宫。”内侍王朝忠扯着尖细的嗓子高声喊道,那声音,恨不得让整个紫禁城都听到这个消息。今日这一去,他自己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客氏掀开轿帘,最后望了一眼灵柩,哀婉哭泣。她心里明白,此刻的眼泪,不是因为伤心,而是演给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看的。她要让朱由检知道,自己对大行皇帝情深义重,关系非同一般,让他不敢轻易对自己下手。

“起轿。”王朝忠的声音再次响起。就在众人以为可以平安出宫时,一个高挑健壮的小黄门,突然跨刀匆匆走来,直直地横在了轿前,一步也不肯退让。

“小子,方正化见过夫人。”此时,一缕金乌的光辉恰好落在方正化的肩头,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王朝忠眼皮一跳,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厉声呵斥道:“你既然知道轿子里坐的是谁,为何还敢阻拦?”

方正化不卑不亢,大声回应道:“陛下有旨,紫禁城内严禁起轿,不容僭越。还请夫人下轿。”

“小子,你这是找死!”其他内侍见此,以为还和从前一样,客氏的命令无人敢违抗,便手持金瓜、腰刀,气势汹汹地朝着方正化围了过去,想要将这个不知死活的小黄门当场拿下。

方正化却如同一棵苍松,稳稳地站在原地,一步未退,就像多年后在保定城墙上面对流贼时一样,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

“若是你等再靠近,休怪我不客气!”他双手紧握刀柄,手背上青筋暴起,太阳穴高高凸出,眼眸中射出阴鸷狠厉的光芒,犹如一头饥饿的猛虎。

“小子,口气倒不小!”冲在最前面的内侍,见方正化毫不退缩,挥动着手中的金瓜,就要狠狠砸下去。

就在这时,轿子内传来客氏虚弱的声音:“都给我住手!”那声音,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原本要落下的金瓜,停在了半空中,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众人都愣住了,不明白一向跋扈的主子为何突然认怂。打,还是不打?他们一时没了主意。

客氏歉意地弯腰下轿,语气顺从:“若是陛下有旨,妾身遵命就是,这就下轿走出去。”

王朝忠也察觉到不对劲,连忙上前搀扶客氏,接话道:“走走也好,多瞧瞧这紫禁城。”

方正化依旧不发一言,像个忠诚的卫士,紧紧跟随着出宫的队伍。一路上,队伍里一片死寂,没人敢多说一句话。

御座上的帝威,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两百多年的王朝威严,岂是他们这些靠皇帝生存的内侍能够轻易抵挡的。

队伍缓缓穿过内务府,走过断虹桥,走走停停,方正化始终寸步不离。很快,队伍中的一些内廷二十四衙门的管事察觉到异样。他们本只是来给客氏送行的,可不想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出宫。

一名典簿停下脚步,面露难色:“我不走了,我还要回去当差,在此就别过各位了。”说罢,转身就要往内务府跑。

这一举动,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不少人也纷纷反应过来,跟着调头:“我们也有些事情要办,得回去。”

一时间,出宫的队伍乱作一团。客氏却像丢了魂一样,行尸走肉般朝着西华门走去,对身后的骚乱浑然不觉。

方正化见状,立刻拔出腰刀,寒光一闪,刀刃架在了最先离队的典簿脖子上:“陛下有旨,既然走了,那就请走完吧。”

那典簿不过是个文宦出身,平日里哪见过这阵仗,双腿发软,像个木偶似的,乖乖调转身,重新回到队伍中,声音颤抖:“好好好,我这就回去。”

其他内侍见此,也都没了反抗的勇气,讪讪地回到队伍里:“还是快些走吧。”他们想着,先随队出宫,日后再想办法回来。

西华门外,早已等候多时的恭送队伍,原本正敲锣打鼓,准备迎接“九千岁奶奶”风风光光地回宫。

“恭迎奉圣夫人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