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真的才上大一?
这三个条件,其实双方心知肚明。政府甩掉包袱,刘强拿到资质和优质人才。剩下的,不管是优先权还是保证就业,都可能是空话。
刘强很清楚,不管是协议还是合同现在都是一纸空文,政府又不是一个人的,后续的事情谁也定不准。他加这一条其实就是打一个迷魂阵,反正各种工程以后多的是,你们找别人也是找,找我也是找。
我这有现成的,松城自己的企业,亲儿子好办事儿。我有活干,你们就有钱花。刘强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人都能懂这个道理。
纸面上,强国公司的义务也很重,全盘接收在职和退休所有人员,职工买断保底按现在工资和年龄计算不能低于政府最低档位线,按社平基数转交给社保部门的话,需要安置资金380万。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建设局的领导开口就要四百万的原因。
现在这个协议,钱不需要给政府,但是需要完成职工改制后的安置问题,刘强要了一个保证期限,一年内完成。
政府这边也同意。毕竟谁现在拿出三百万的真金白银都不容易,何况刘强给出的安置条件并不完全要交还给社保买断,优先要做重置调整,目的是救活设计院而不是破产拆解。
协议签上,双方都认为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建设局执行晚宴规格很高,请了分管副市长参加。
“什么?小刘同志,你刚上大一?”
万博文副市长吓了一跳,“了不得,不了得,年少有为,未来前途无量啊!”
“真的?真的才上大一?”
建设局的一把手何明涛更是没想到折腾了自己四五天的这年轻人,竟然是个刚上大学、和自家儿子一般大的少年。
“啧啧,这要只就事论事的话,小刘这老谋深算的表现,比我们这几个四五十岁的老家伙都要厉害!”
“何局你可就别损我了,呵呵。敬何局长一杯!感谢您的谆谆教导……”
刘强不接这个话头,嘿嘿一笑,敬了杯酒。
刮目相看之余,这几位中年领导不由暗暗自嘲,搞了半天竟然连一个小孩都没有斗过!
.
协议签了,后续的工作很多。设计院重组和各种资产处理,各种事情需要一件件的办。
刘占国感觉满脑子都是浆糊,五六百口子人,一天就得搭进多少钱!
看着信心满满的儿子,他也只能装淡定,夹着皮包一副“我是有钱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样子,其实,内心里已经紧张的不行。
“别慌,爸。现在,你已经成了他们的老板,纸面上可是写的清楚,咱们用400万进行股改,占90%的股权,市里10%的地皮加项目优先权,放心吧,你亲儿子不会坑你!”
强国建筑和设计院签订公改私协议的事情,当晚就放了风出去。很快,绝大部分设计院的职工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一时间,风起云涌的各种传言传遍大街小巷。
“这下子,真完了。”
“可不是,市里真的把咱们卖了。”
“这三年来,卖的卖,破产的破产,还少吗?先是第一食品,后来是水泵厂、皮革厂、毛毯厂,现在终于拿咱们这些事业单位开刀了!”
“好好的一个事业单位,哎——”
“好个屁!你也不看看,现在的设计院是一百来人养近六百在职退休的人,吃闲饭的就有多少!”
“该死脚朝上,看看新老板到底要怎么弄吧,我倒是感觉这是好事,那些混子、吃空饷的肯定要完。”
那边放风,这边拉人。
刘强直接找了院长曹春国,连夜进行工作安排。
“强国公司现在有三处水利工程,一个在建工地,还有两个商开的计划准备实施,你们十个设计勘测室从现在开始,按原工资水平全额补发三个月的工资,立即分组行动。”
具体的情况,他们去现场会有人介绍对接。
第二天一大早,曹院长把召集到一起的人分成了三伙,指派了领队,先后离开。
第一批三十人立即坐火车西去呼市。
冬季的施工期马上就要结束,但是设计工作可以不停。做好各项设计之后,明年春天一化冻,家属楼将以极速方式推进,必须得弄成一个业内的标杆,哪怕赔钱也得干。
另一批六十多人去了一百多公里的宁县。路桥公司那边从杜大舅手里找来的水利工程也需要人,虽然修房子的这批人并没有水利的资质,可是并不妨碍设计院这边向水利设计院那边借人来用。都是几十年的老交情,院长曹春国发挥作用,借了资质还顺带着借了水利设计院那边的十几个人一起去宁县。
松城建筑设计院的曹春国在改制这次重要人生转折面前,他没有选择回归事业单位。而是和绝大多数同事一起选择出来闯一闯,刘强承诺的一千二百块一个月的工资,加上绩效,比他在原单位赚三倍的工资还要多。
他才四十多岁,没理由不选择努力一下。就算哪一天刘氏父子这个私企不行了,他也不会后悔,大不了去南方投奔同学,身为一个华水毕业的老技术员,还怕没有工作?
时代变了,这个社会终于需要能干事的人了!
曹春国虽然质疑刘家的财力,可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配合起工作来,很是顺畅。
刘强拿到人事科送来的花名册和内设机构情况,一整晚都在忙着重整设计院,早上又亲自送走一百多最重要的技术骨干,这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该到手的,都有了。
勘察与设计的队伍甚至比资质还要重要。
人才永远是最宝贵的资源。就搞基建而言,刘强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现在有了一支技术队伍,至少设计房子这一块不会再去借人来搞。
暂时对于强国基建这个只能搞自建内部楼的草台班子来说,这发展已经很算是迅速了吧?
这个事情搞定,相当于在基建大业前进道路上迈开最为坚实的第一步。
刘强把花名册上关于技术专长,工作岗位之类的全都翻看了数遍。
如果说早上送走这两批人是宝的话,那后来剩下的近三百在职人员差不多算是一堆良莠不齐的杂物。
一言难尽——
“一百多人干活,养五百多人,这简直没有天理。这样的国企不倒,真是天理难容!”
刘占国一脸愤恨,“所有好的企业,都是他们这样的给霍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