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5章 黄肠提凑
休息区后面有一道铁门,不注意看,压根就不会发现。铁门外面是一面一人高的镜子,能将人整个照进去。
赵绥移开镜子,然后打开铁门,拿出那把特殊的钥匙插进孔里,又用特殊的手法敲了敲门几下,后面的铁皮就缓缓动了起来。
宋弦月看着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不禁问道:“这么复杂?”
赵绥回答道:“等你满了半年,宋先生就会让我告诉你了。”
宋弦月叹了口气,门后有一个楼梯,非常窄,只能容一人经过,走在上面,仿佛有一种走天梯的感觉。
赵绥在前面走着,宋弦月跟在后面,里面很黑,视线很差。
宋弦月伸手摸了摸墙壁,这里的墙壁很奇怪,外层是铁皮,里面是一种很特殊的材料。她去过不少古墓,对各种材料十分熟悉,这市面上非常罕见的水泥,而且里面还掺杂了其他的物质,是任水魈设计建造的,那种物质只有他在研究,宋弦月十分确定。
往下走了五六层的样子,他们从一道非常窄的门出去,这道门只能侧身过去,而且要是稍微壮实一点,很有可能就卡在那里了。
宋弦月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挤了过去,刚一出去,就看到一个不大的空间,里面摆放着一些奇怪的器具,还有一些散发着古老气息的卷轴。
赵绥在一旁介绍着这些物品的用途,宋弦月一边听着,一边仔细观察着这个空间,她心中清楚,这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她,一定要将这些秘密一一揭开。
宋弦月初到赵家时,只觉得这家人行事处处透着古怪,尤其是挑选帮忙打理地下仓库的人,竟都是十来岁、身形瘦削的大学生。
她暗自揣测,或许是赵家图这些年轻人好拿捏、好使唤,直到被赵绥领着踏入那片地下空间,才豁然开朗。
地下一片漆黑,幽谧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声响。
他们带的手电筒光芒在这巨大的空间里,如同飘摇烛火,只能勉强照亮周身一小片区域。宋弦月跟着赵绥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里走,隐约瞧见里面蛰伏着诸多庞然大物,它们静默无声,像是沉睡的巨兽,又似凝固的夜影,影影绰绰间,隔着老远的距离,叫人心里直发慌。
越往里走,寒意越甚。宋弦月这才发现,所谓的地下仓库,竟是修在一处大水库之上。脚下是冰冷的水,深不见底,水汽弥漫,让这地下空间愈发湿寒。
水面上错落搭建着铁质走廊,赵绥步伐沉稳,带着宋弦月踏上。这些走廊蜿蜒在巨大的水池上方,池中水色黢黑,宛如化不开的浓墨,透着股诡异。
宋弦月探头往下瞧,水里浸泡着数不清的货物,只露出一小部分在水面之上,歪歪扭扭地贴着标签。
赵绥见她好奇,主动开口解释:“这些水都经过特殊处理,能长久保存东西。”
宋弦月半信半疑,拿出手机,对着那些露出水面的货物拍了几张照片。当光线照亮那些货物,她瞬间瞪大了眼睛,只觉呼吸一窒。
那哪是什么普通货物,分明是一座座来自不同朝代的古墓!
有黄肠题凑那般规整的,也有其他形制各异的,或古朴,或繁复,皆带着岁月沉淀的沧桑。这些巨大的立方体,沉默地浸泡在黑水之中,也不知在这地下沉睡了多久。
宋弦月粗略扫了一眼,这里少说也有十几座,张家人竟私藏了如此多的古墓,还安置在这七仓的地下。
赵绥停下脚步,看向宋弦月,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现在明白我们为何挑那些瘦削的大学生了吧?这门窄,货物重,水下情况又复杂,只有身形灵便的人,才能在这仓库里来去自如,搬运东西。”
宋弦月这才恍然,想起那些被赵家选中的大学生,个个瘦得像竹竿,原来是为了适应这地下仓库的独特环境。
此刻,宋弦月心中满是震撼与疑惑。
这些古墓从何而来?张家人为何要将它们藏在此处?赵家又在这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她下意识看向赵绥,月光下,赵绥的脸庞隐在阴影里,叫人看不真切。
一阵阴冷的风从地下深处吹来,宋弦月不禁打了个寒颤,只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谜团之……
“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周代和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中。
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
所谓“黄肠”,颜师古注引苏林的说法即黄心的柏木,就是去皮后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
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墓葬中的“题凑”结构,据文献记载,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但缺乏实物的证据。
从已有的汉代考古材料可知:“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
“黄肠题凑”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
例如,长沙象鼻嘴1号墓、BJ大葆台1号墓等都使用了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外面还有便房。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天山汉墓位于高邮市的天山镇境内。在1979年发掘于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其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礼仪的葬礼“黄肠题凑”,并出土金缕玉衣残片。初步考证墓主人系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墓。
“黄肠题凑”墓穴重要的代表就是位于SX省BJ市凤翔区南指挥村的秦公一号大墓,扬州的高邮“天山汉墓”和BJ大葆台广阳顷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规格最高、最宏大。
1974年到1975年在BJ大葆台发掘的两座墓也属黄肠题凑式,墓主人据测可能是西汉燕王刘旦或广阳顷王刘建和王后。
其中一号墓保存较好,这座墓的题凑用15880根柏木椽垒成,平面呈长方框形,外径长18米,宽10.8米,高约3米,壁厚0.9米。北壁共垒30层,每层纵铺108根,东西两壁亦各30层,每层横铺160根,南壁有缺口(即门),东西两侧30层,每层纵铺34根。
黄肠木绝大多数制作平整,表面打磨光滑,呈棕褐色,木质很好,经鉴定,是柏木。一般长90厘米,宽、高各10厘米,个别也有高、宽各20厘米的。层层之间没有榫卯固定,全是平堆起来的。有的黄肠木不平正,就垫上薄木片或木屑加以调整,使各层保持严密紧凑,只是在黄肠题凑顶部加一层压边木,以巩固整个结构。
这种形式与前引《汉书·霍光传》苏林注所讲的情况完全吻合。与长沙题凑墓不同的是,题凑高度超过了椁室,墓室顶盖棚木直接压在题凑上面,题凑起了承重墙的作用,从而使整个墓室结构更加严密。
另外,这座题凑墓的外藏椁建在题凑外面,由扁平立木构成双层外回廊,题凑内部空间则被划分为前室、后室和内回廊三部分,后室中部置重椁和三层套棺。
形制最复杂、保存最好的黄肠题凑墓发现于江苏高邮县天山,墓主人可能是西汉中晚期的某代广陵王或王后。一号汉墓的题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35米,东西宽11.2米,高约4米,前后两面设门,门外均用短题凑封闭,使墓室俨如方城。
题凑内外各有一层回廊,内回廊同于椁室,重椁套合在一起,椁室内分前、后室,套椁置于后室。内外回廊均被分隔成若干小间,内置木俑、木兽、陶器、漆器、铜钱等随葬品,小室门扉、壁板上有食官内户、中府内府等字样,表明这些小间是对地面宫室的模拟。这座墓的题凑木较有特点,在857根木头上均涂有一层黄色颜料,两端横截面中心部位嵌小方木块,又在四面凿出阴阳榫,使与上下左右的题凑木互相吻合。
当然,后来人们研究,认为题凑木上加涂黄色颜料,可能与用楠木代替柏木有关,而在两端中心部位镶嵌小方木,或许是《盐铁论·散不足》上绣墙题凑的实物证据。
总而言之,“黄肠”强调的是材料和颜色,也就是黄心的柏木;“题凑”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
合起来解释,“黄肠题凑”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致累而成的厚木墙。
这种葬制起源于何时尚有争议,但在西汉盛极一时,已是公认的事实。
宋弦月站在那片巨大黑影前,眼神里满是疑惑与好奇,这些黑影像是沉睡的巨兽,散发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她回头看了看那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缝隙,转头问身旁的赵绥:“到底是先有七仓,还是先有这些东西?”
赵绥微微摇头,眼神有些飘忽,“不知道,我来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在这里了。”
宋弦月围着这些黄肠题凑转了几圈,这些古老的建筑构件,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她再回头看了眼来时的路,心中满是疑问,“我很好奇,如果张家人将这些东西提出去,怎么弄出去?”
赵绥笑了笑,“我听家里人说过张家人本事极大,还有五鬼搬运的方法,他们家的古楼就是用这种方法迁移过来的。”
宋弦月沉默了,张家是个十分神秘的古老家族,和宋家没什么联系,看到这个地方,她忽然意识到,可能不是没有关系,而是无法让外人知道。
哪怕宋家和张家交好,可她其实根本不了解张家当年发生了什么。
刚想往前走,赵绥却突然停了下来,不走了,他开始解开身上的衣服,一件接着一件。
宋弦月愣了一下,快速转过身,“非礼勿视。”
可赵绥却突然向前走出一步,站在她面前,宋弦月就看到里面装备齐全的潜水服,果然,身材纤细,和女人的身体有的一拼。
接着他将身后的背包拿了下来,拉开拉链,从里面拿出两副潜水眼镜,一副递给她,有些不自在的看着她。
宋弦月有些莫名其妙,刚才不是说带她了解仓库吗?怎么突然就换了装备?“这是……”宋弦月微微挑眉,心说这不是让她下水吧?
接着,赵绥递给她一套潜水服,宋弦月看了一眼,和他身上的十分相似,不过看起来小一号。“你怎么会准备这些?不过你确定我们要下去?”宋弦月指了指那些颜色很古怪的水,有些不自在。
“你就不想下去看看?”赵绥戴上潜水镜,又拿出两个水下探灯。
宋弦月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会选择赵家人来守仓库,总归是他们细心,可能还有胆子大吧!可她注意到赵绥的耳朵红了。
“我们要下去,这水……”赵绥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做准备工作,随后瞬间跳入水中,探出头来:“我去水里看一会儿,你先换衣服。”
宋弦月看了看手上的潜水服,忽然想起之前听徐昌岭说过的一件事,赵家人,是不是当年宋家来到南城,再江边遇到的一户人家,据说当时宋家有艘船沉了,赵家人水性极好,打捞沉船,在水下工作十分厉害。
她微微抿唇,思考着要不要下去。
这时,赵绥从水里探出头来,对她喊道:“这水没问题,你放心下来吧。”
想了几分钟,宋弦月发现自己不可能不下去。
关于七仓的秘密,她迟早要了解清楚的,况且这上面已经如此惊心动魄了,下面的东西指不定会让人更加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