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瑾瑜以怀 甄陶为范
秦大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玮、瑜者,珍玉也。玮瑜女史,人如其名,心怀瑾瑜,纯美婉约,温慧贤达。此次她携来第二部收藏著述,展卷之后,耳目一新。
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瓷器收藏著述,既不乏方家的精准眼光,也充溢着女性的细腻情感,笔意清雅,娓娓而谈,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收藏故事,令人过目不忘。尤为可贵的是,文章的着力之处并未囿于收藏中的际遇与体验,更提炼出颇有见地的鉴赏知识与理论。一个好的藏家,其境界绝不止自得于私藏的绝世珍品,窃喜于藏品的价值增长,而是乐于藉古望今,甄辨文脉:这就是投资者乃至投机者与真正藏家的差别。藏鉴之大道在于:保藏,甄赏,品知,分享。这是一个真正藏家所应该经历的成长过程,也是收藏境界升华的径道。玮瑜在书中以亲历者的身份,将自己在收藏过程中的认知和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其中不乏通识的鉴藏知识,亦有自己潜心所做的统计与钻研,这些论说见微知著,处处可见她收藏的用心与专注,应该是达到了对藏品“品知”的境界。2017年10月16日,“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珍品展”在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隆重开展,玮瑜的藏品作为主要展品献展给观众,倾心倾力与业界同仁专家共同策划展览,“分享”自己之所得、所爱,又使我们看到她佳品共赏的瑾瑜胸怀:希望在为民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回味明清御窑文化的那份精致与高贵。这样的胸襟气度,让人感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左)和冯玮瑜|
时下也有许多藏家汲汲于公布藏品,刊发图录,但往往失于功利,好像是为了给藏品一个身份,不论真伪有书为据,甚至不惜自欺欺人。与玮瑜这本著录相较,缺一份安详、敬畏,差一段藉古望今的追忆和感情。许多年前,我仍在读博士的时候,看到台湾出版了一本书,是香港藏家郭良惠所著《郭良慧看文物》。书中在讲述购藏的故事之余,还做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大陆的收藏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这样的著述使我们看到了港、台地区在经济先期起飞以后逐渐育成了较为成熟的收藏市场。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大陆的藏家也能如此,不功利、不煽情、不忽悠,将收藏的心境、鉴藏的要领娓娓道来,对藏品背后的历史内涵乃至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细细探索?欣喜的是,玮瑜的“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丛书与郭良惠的著述殊途同归,同样表达了收藏中的心路历程与审慎思索以及绵绵不绝的情感。笔意优美细腻,不流于枯燥说教,当得现今逐利熙熙的收藏大潮中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