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胶熬就独用角:鹿角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鹿与帝王

秦朝施行暴政,民不聊生,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政权不稳,天下英雄揭竿而起。后来变成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相争不分胜负。韩信本可以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蒯通劝韩信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只有高材捷足者先得之。”此处记载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指秦失了天下。《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亦有记载:“于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可见,在汉语言文化中,鹿常用来代指天下或帝王,故“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群雄逐鹿、秦失其鹿、中原逐鹿、鹿走苏台”等成语中的“鹿”均是指天下,“逐鹿”即是争天下。那么,鹿何以能代称天下呢?

这要从“龙”说起,在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图腾是龙。《礼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神兽,现实中并不存在。商纣王为了凸显自己的权力和尊贵,搜刮民脂民膏以修鹿台供其骄奢淫逸。龙后来逐渐演变为封建时代皇权的象征,皇帝称为“真龙”。明英宗所穿龙袍上绣有很多龙,这些龙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龙头上有非常显目的角。宋代《尔雅翼》描述龙的形象,谓其:“角似鹿。”龙头上有两角,其原型即是鹿角。鹿又称“斑龙”。角是雄鹿的特征,也是其武器。鹿角蕴含勇武、阳刚与生殖之义。因此,鹿角被记录在古代先民崇拜的龙图腾上。

而且,鹿的性能力很强,如《本草纲目》言:“鹿性淫,一牡常交数牝,谓之聚。”《抱朴子》亦载:“南山多鹿,每一雄游,牝百数至。”牡指雄鹿,牝指雌鹿。《本草经疏》载:“鹿乃仙兽,纯阳之物也。其治劳伤羸瘦,益肾添精,暖腰膝,养血脉,强筋骨,阳道之圣药也。”阳道指阴茎。由于鹿的生殖能力强,具有鹿色彩的神兽龙本身也蕴含了古人的生殖崇拜,故《五杂俎》载:“龙性最淫”。

龙在中华文化中是皇权的象征,龙的形象上又有鹿的影子,故有“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群雄逐鹿”之谓。《史记·淮南王传》载:“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谏而丢失了天下,后人以“麋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故李白有诗云:“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小雅》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其中就蕴含了曹操招贤纳士、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