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十年:解读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谜团](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19/48303719/b_48303719.jpg)
·资产负债表型衰退假说能否解释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资产负债表型衰退假说如果能够作为解释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强有力假说,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用来解释21世纪以后日本经济的表现呢?我们可以确认的事实是,21世纪以后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状况有所改善。
图0-1显示的是1998年3月至2019年3月,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率,即贷款风险管理余额除以贷款余额的比例。各大银行(包括城市银行、原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的不良债权率在2002年3月达到顶峰(9.42%)后出现了急速下降,2019年前后维持在1%左右的低水平;地方银行业也出现了相同的趋势。在2002年3月到达峰值(8%)之后,不良债权率稳步下降,2019年3月已降至1.76%。虽然合作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率水平明显高于各大银行和地方银行,但自2003年3月开始也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企业各部门的资产负债状况。图0-2显示的是日本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银行借款比例,即1980年以后,企业的银行借款余额除以其总资产的比例[3]的变化情况。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大型企业由传统的向银行贷款筹资,转而通过发行债权和股票的方式进行筹资活动,因此银行借款比例出现了大幅下降,而且这一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仍在持续。中型企业方面,21世纪以后,银行借款比例也在不断下降。中小企业方面,整个20世纪80年代,银行借款比例出现了上升趋势,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银行借款比例也在一直下降。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17152/27853819707107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7_0001.jpg?sign=1738886913-69p1WkAC4ErHKIdq9eBlbI3HBv1DlGCy-0-20afda95d91b11c48f9003e6dc6c4f37)
图0-1 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金融服务厅。
图0-3显示的是非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银行借款比例变化。从图中可见,中型企业、中小企业的银行借款比例在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都是上升趋势,但是中型企业自1997年以后,中小企业自1998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另外,大型企业的借款比例下降趋势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加速,而且自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不论企业规模大小,银行借款比例都降低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17152/27853819707107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8_0002.jpg?sign=1738886913-VxWLB1fPeQtUGBwhJMa33ELvgC9nMA13-0-8ce9c77834be049e335354f55c4f18da)
图0-2 日本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银行借款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财务省《企业法人统计调查》。
用家庭借款余额除以土地和固定资产总和得到的家庭借款比例,也出现了类似的走向。1994年激增至19.3%,2004年后上扬势头戛然而止,之后一直稳定在27%的水平。
综上所述,各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状况在21世纪后有了很大改善。因此,如果资产负债表型衰退假说仍具有说服力的话,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就应该出现复苏的迹象。但是,多项统计指标显示,日本经济依然停滞不前。图0-4显示的是1985年以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虽然1991年到1999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值为1.02%(以2000年为基准),2000年以后的平均值为0.92%(以2011年为基准),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为了排除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除去2019年和2010年,再次计算出的平均值,也仅比20世纪90年代高出了1.09%,差距并不明显。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看,没有证据表明日本经济在21世纪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17152/27853819707107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9_0003.jpg?sign=1738886913-AWYG9v5hh2Vzsq8eVscSijuie6Xk1aVE-0-202060fe98c829dc5b827bb0ecef948e)
图0-3 日本非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银行借款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财务省《企业法人统计调查》。
从家庭的意向调查来看,也没有证据表明日本经济2000年以后出现了复苏迹象。日本厚生劳动省[4]的《国民生活意向调查》,是一项针对国民生活意识展开的调查,主要内容是“对家庭的综合生活状况有何感想”。图0-5显示的是1986年以后,在调查中回答“生活艰难”和“生活舒适”的家庭占比变化。2000年以后,回答“生活艰难”的家庭占比持续上升,2000年至2014年增加了11.7%。与此同时,回答“生活舒适”的家庭占比在2000年以后保持了平稳状态。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17152/27853819707107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0_0004.jpg?sign=1738886913-UiBu6QuSllHcFQTltftgURovzyQs8a7w-0-59f63e7e2759877e3252d72a30f33162)
图0-4 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内阁府《国民经济核算》。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17152/27853819707107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0_0005.jpg?sign=1738886913-yucQHuoyEnP9wZ2JYEhIixUcreA16H4K-0-3111a252686ecefd5176d2cb59e669ba)
图0-5 日本“生活艰难”和“生活舒适”的家庭占比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国民生活意向调查》。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企业的意向调查结果。日本内阁府[5]《企业行为相关的问卷调查》中,提出了“企业对未来5年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如何预测?”的问题。图0-6显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预期,在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的长期预测出现大幅下降。2000年以后,虽然大幅下降的趋势画上了休止符,但长期预测的状况并未改善。2007年以后,经济增速的预测值维持在1%左右的低水平运行。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17152/27853819707107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1_0006.jpg?sign=1738886913-kRiZvUz0g72bBSCb8lBWE1yUDcLppm8H-0-505a0d738cce1ceb8aa242bd5587c5da)
图0-6 日本企业对未来5年经济增长率预测
资料来源:日本内阁府《企业行为相关的问卷调查》。
如此一来,虽然各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状况在2000年以后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日本经济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如果资产负债表型衰退假说无法有效解释2000年以后日本经济的低迷状况,那么其替代假说又该是什么呢?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个新的假说,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但是在提出新假说之前,我们需要对截至目前,围绕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展开的各种讨论进行梳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