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万物背后的复杂性
第一章 复杂的生命与变幻莫测的世界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细胞、人类、生态系统和社会组织是如何不断进化的?要从根本上弄懂这一切,我们就需要借助复杂性理论的力量。
生命可以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
无论是在冰冷(或滚烫)、高压、昏暗无光的海沟深处,还是在喜马拉雅这座遍布冰川的世界最高山脉上,都存在大量的微观生命。在这两者之间的天空中、海洋里、陆地上,更是有数不清的生命在不断地繁衍更替。另外,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数十亿年当中,地球上还会出现更多奇妙的生命,其繁杂程度将远超人类的想象。
长期以来,生命的多样性、复杂性一直都是个未解之谜,我们并不清楚宇宙为何能够孕育出生命,也猜不到生命在未来会发展成怎样奇特的形式。想要从根本上弄懂这一切,我们就需要借助复杂性理论的力量。
复杂性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运作原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复杂”指的并不是“晦涩难懂”那种复杂,而是一类具有如下特点的交互系统:一定的开放性、不可预测性、自我发展性、自我适应性、自我维持性。本书所要探讨的正是后面这种复杂性——我们想要知道,宇宙中的物质为何可以通过自组织孕育出生命;量子泡沫[1]的交互作用为何能够逐渐形成原子、分子等物质形式,进而一步步形成细胞、人类、社会结构、生态系统,以及那些更为复杂的东西。
生命复杂性具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在每一个单独的实例中,整体都大于部分之和。即便清楚地知道了一个生命系统(比如一个细胞、一具躯体、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单个元素的特征和行为,我们也无法预测这些元素的交互作用可以涌现出怎样神奇的性质。在复杂性理论中,这类令人称奇的涌现结果又被称为“突现特质”,或被直接称为“涌现现象”。
这种不可预测性不仅是复杂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这个世界的关键特征,它为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总的来说,人类、宇宙和机器是两回事:当环境发生改变或机器跟不上潮流时,它没有能力改变自己;而一个复杂性系统,比如人体或人类社会,则可以改变自身行为去适应变幻莫测的世界。这种创造力便是复杂性的精髓所在。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它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信息。日常生活中,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社区、团队合作、崇高的共同目标等概念——尽管每个人能力不同,天赋各异,但如果齐心协力,彼此合作,就能创造出个体难以企及、无法想象的协同价值。一个顺风顺水的团队、一场社会运动、一次完美的聚餐,都是很好的例子。
不过,复杂性的概念远比人体结构和社会行为广泛得多,复杂性系统也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学和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中也有它的身影。比如宇宙自身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由复杂性编织起来的网络,它无时无刻不在孕育新的生命,以至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认为,生命就是宇宙的核心目的,生命就是宇宙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宇宙中最为宏观的世界为相对论所描述,最为微观的世界则为量子力学所描述。二者看似不可调和,但复杂性理论巧妙地在二者之间建立了联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无疑是两种极为成功的科学理论,但它们自身并不能阐明那些最基本的存在要素(空间、时间、物质、能量)如何能够演化出生命体的复杂行为及其社会结构(生态系统、文化、文明)。所以我们需要复杂性理论,用它分析基本物理活动所产生的那些实体如何一步步地将自己编织成越来越庞大的结构,并逐渐交织成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动态、自然的生命系统。
虽然复杂性科学的研究目标相当宏伟,但我们也可以在潜心研究的过程中学到很多和自身相关的东西,比如它可以回答某些隐藏在“存在感”背后的关键谜题。
呱呱坠地之前,我们一直生活在子宫当中,和母胎浑然一体,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作割裂:这里不分自我和他人,也不分婴儿和母亲。逐渐地、不可避免地,我们会进入婴儿早期阶段,脱离这种舒适的一体性,进入另一种状态——一种分离的状态。皮肤将一切分割开来,里面包裹着的是“我”,外面的一切是“世界”。换句话说,整体变成了部分。
有时,我们可以幸运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再次找到完整统一的感觉,体验到某种比自我更强大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经历,很多人就会整天活在挣扎之中,想要弄懂“我”和“世界”如何才能联系起来。倘若我们能够回忆起那种浑然一体的统一感,我们就有可能回首,思索“如何才能重温那种感觉”;倘若我们无法回忆起那种统一感,我们就有可能惶惶不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尽管我们并不清楚少的到底是什么。
复杂性理论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世界的科学手段,还可以在探索该理论的过程中启迪我们,帮助我们认识到身体具有可渗透的边界,深入了解意识的本质,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认知一切事物。复杂性理论还可以赋予我们灵活看待问题的宝贵能力,这种灵活性甚至可以唤醒我们与整体之间真切、深刻的亲密联系,进而帮助我们寻回曾经拥有的东西:那种与生俱来的、与万物融为一体的能力。
[1]量子泡沫(quantum foam),约翰·惠勒于1955年提出的一种在普朗克尺度(10-35米)出现的物理现象。——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