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汉朝的怪圈:为何深陷权力交替的漩涡?
强汉盛唐,谁不服就打谁;闽越不服,挥兵东南,打到他服,夜郎自大,对汉有异心,兵攻夜郎。击匈奴,收河套,夺河西,开丝路.封狼居胥,燕石勒然,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结束长期分裂,人口一度超越罗马帝国,科技使1000多年后的西方科技黯淡无光,他的思想至今依然是中国的主流思想。
汉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全能王朝,真正意义上的中央文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全盛王朝,强到使一个王朝的名字成为一个民族的名字的王朝,究竟因何而灭亡?
东汉幼儿园:《出师表》中诸葛亮与文备探讨汉朝衰落时说过一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恒灵也“也就是说诸葛亮和刘备认为汉朝的衰亡,恒灵二帝要负很大的责任.可恒灵一帝却表示不背这个锅;东汉前三位皇帝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在皇帝这一职位上还算干得成功但到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开始.汉朝陷入“皇帝年幼-太后临政一皇帝亲政一任用宦官-扫除外戚→皇帝早亡→新帝年幼“这样一个怪圈当中。
汉和帝9岁称帝,二十七岁去世;由年仅100天的小儿子刘隆继位一年纪最小的皇帝。在位221天夭折-寿命最短的皇帝,其母邓太后与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迎立清河孝王庆的儿子刘祜为帝,时年13岁,年龄正好合适,刘祜二十一岁时邓太后病逝,汉安帝刘祜宦宦势力铲除了邓氏外戚集团,此后,宦宦势力成为东汉政坛的重要力量.刘懿,刘保汉冲帝,汉质帝等帝的位置皆由宦宦或外戚扶持,上位后其支持者在朝膛一手遮天,成为朝堂的真正话事人。
在六十年间,朝堂话事人的位置一直在宦宦和外戚间变换。
到恒灵二帝时,汉恒帝刘宏凭借宦宦铲除梁氏外戚,将大权交给了和自己歃血为盟的宦官,引发了东汉著名大事件一第一次党锢之祸.汉恒帝当了22年皇帝.36岁去世,此时是公元167年.从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去世,到第十一位汉恒帝去世,七代皇帝只经历短短六十一年强和清朝唐熙或乾隆一人在位时间持平,皇位更换之频繁古今少有.
且汉安帝,汉顺帝,汉帝在位期间,权力基本被宣宣或外戚掌控,皇帝本人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到汉恒帝将权力给宦官时,东汉灭亡的锅很大一部分得由掌权的宦官负责(可别指望一群宦官有什么家国情怀》。卖官醫爵:东汉后期,朝延的财政因羌族叛乱而全面恶化,汉安帝至汊灵帝共花费284亿钱,最终国库空空如也,中央财政基本崩溃,为解决财政问题,朝延祭出卖官鬻爵的办法:
原先有一定职位的官吏,只要缴纳相应数额的钱粮,可以得到关内候,五大夫,虎贵羽林郎的官爵,地位更低的人,比如商人,屠户、工匠,只要出钱就能成为基层小吏,或是去军队做低级武官.汉灵帝刘宏在位时,一方面朝延为扑灭各地叛乱花费甚多,一方面他自己却大兴土木,醉生梦死:
1建立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和美女2建裸游馆、3建流香渠、鸡鸣堂.178年,汉录帝刘宏因缺钱花,开始了中华历史上最为疯狂的大规模卖官行动,对于“卖官“一事极有心得:关内侯,虎贲.羽林郎这类官职敞开卖,甚至至公九卿这样的高官都能买;九卿定价500万钱,三公(东汉三公为大尉司徒司空)定价1000万钱!
汉灵帝为赚更多钱推行竞标法,价高者得,三公职位在当时特别抢手,曹操的父亲曹嵩花1亿钱才把“太尉“搞当手,以粮价换算,东汉末期的一亿钱大概值人币三亿元,绝对的富可敌国。拆东墙补西墙,无墙可拆,就只有毁灭.花钱买官的人到了职位自然是上下其手捞个够本,最终由整个社会承担苦果:东汉好比一位不喝水马上就会死的病人,不得不喝下掺有卖写鬻爵这种慢性的美酒,不喝立马死,喝了晚些死,度过眼下的难关再说.用钱买官的人呢;对上阿谀奉承点头哈腰.对下敲骨吸髓立竭泽而鱼、抓住一次次媚上期下的机会中饱私囊。
结果就是:顶层官员权势滔天,中层官员贪赃枉法,欺下瞒上.因买官干瘪的钱包再次鼓起来,底层的百姓呢;想活命,他们只想活着,可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无法忍受的百姓只能反叛。
东汉在汉灵帝的统治下彻底陷入民变一征税平叛-再次民变“的恶性循环中,加速奔向末日
察举制,世家盘根连结:察举制由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主要特征为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或者中央,被试用及考核后,再任命官职。注重声名取士,以荐举为主,考试为辅,地方长官随时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刚出现很多人的确是真的为天下,为社稷,为朝延。
可推荐的人多了,放眼整个朝堂,天下,官不过两级,一打听,呦,竞是同一族的人举荐的;想做官,得有人举荐,举荐后,承着人情,想往上,身后有人手中有银,心中不慌,想同事关系好,帮帮忙推荐新人少不了,连帮结派,从此朝堂我家说了算。在各家族伤之下,相互结党营私,串通一气,在各大家族与他们推荐上去的人猫鼠同眠,沆瀣一气下,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这层关系网下,就是皇帝想动某个人,都要看这人身后势力的分量:
在这层关系网下,位高权重的人官官相护,形成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安弱守雌的中层官员瞒上期下,不停榨取油水,即使在朝廷人微言轻的家族,凭着关系网,通过兼并土地,榨取生油水发展成为豪强地主这些豪族拥有的土地阡陌纵横,拥有的依附民众成千上万,所谓“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这些豪族在自己的田园建起围墙,形成“闭门成市的局面.权力.地位高者甚至拥有部曲等武装力量,俨然是一个个小小的“独立王国“。刘秀下令推行的度田“失败,更证明东汉豪族势力的强大与根深蒂固,在经济方面,整个东汉的财政来源必须依赖他们;政治上,豪族与州郡官员结合,形成更大的地域网裙带网,如在西汉能选拔优秀人才的察举制,到东汉已被豪强控制,垄断壮途的晋升途径甚至出现个别的“累世公卿“另一方面。
豪族的崛起,使在园经济不断繁盛,自耕农走向破产。迎接他们的只有三个下场;要么沦为流民,四处游荡;要么沦为依附民,仰豪族鼻息而活;要么沦为盗贼,甚至揭竿而起。
多数选择成为依附民,这就使各豪族的武装力量越来越强,成为影响东汉灭亡的又一因素,而无法生存的农民只能揭竿而起,使各地起义的力量不断扩大。皇帝无道,群雄割据: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继位以来,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除沉溺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并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伴乃我母“。
有皇帝的宠幸,宦官在对百姓敲诈勒索,搜刮民脂民膏方面可谓肆无忌惮。汉隶帝对宦宦的宠信与依赖成为,后来叛变的导火索。
汉灵帝还将所有的官位和爵位明码标价,看权力大小定不同价格,多人竞争同一职位,价高者得,除此文外,官员想升官也要交钱,这就导致当官者从未想过励精图治,一心搜刮民脂民膏,试问有这样的掌权者.老百姓何以安居乐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身为皇帝,刘宏为何执着于敛财呢?
答案是,扩大“后宫“身为皇帝,手握无上权力。
刘宏却从未理解过权力,心中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目标,“享乐“。
在现代,都羡慕韩国财阀的快乐生活.殊不知和做为女子开档裤发明者的汉灵帝刘宏一比,财阀,不过是弟弟中的弟弟。
成年以后,但凡有点姿色的宫女,只要被刘宏看到,都没能逃过他的魔爪。最巅峰时,刘宏曾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临幸了上百个宫女.所谓的江山社稷,早已被刘宏抛在脑后,甚至这个一国之主,带头学起了胡人文化,他穿着胡人衣,拉起胡人乐、满朝文武为了讨好这个昏庸的皇帝,竟让狗穿着官服招摇过市,真可谓是离天下之大谱。
当皇帝与满朝武都成为“蛀虫“,王朝也就到了灭亡之际.当十常侍之乱发生后,,刘宏也到了弥留之际。
只不过临死之死,将权力交给宦官之首赛硕,将权力交给宦官?这是什么操作?前面的赵高,党锢之祸所产生的影响,到死前也看不明白吗?
皇帝年幼,致使权力更选频繁.始终无法真正掌握权力,而世家最终盘根连结,无法根除,大权旁落之时,惟一有机会绝地翻盘的汉灵帝,一心享受,将权力交于宦官,焉能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