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对于前端开发者而言,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兵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需求和层出不穷的技术选型时,都会经常对自己发起“灵魂三问”。
- 我在哪儿?
- 我该怎么办?
-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
不管你的焦虑来自无法确定的方案、开发遇到的阻碍,还是听说隔壁桌的同事又掌握了一门新技术,你一般会把驱散焦虑的美好期待寄托在某一本书或者某一个技术博客上。
但是你会发现,在看完书和博客之后,自己更焦虑了:刚了解了代码层面的最佳实践,又发现还要处理不同运行时的场景;好不容易趟过了兼容性的“坑”,还要面对一堆关于开发工具、模拟调试和持续集成的问题。
你无法参透框架或者研发流程设计者究竟在想什么,只能从框架背后的技术栈中选取一个自认为最重要的环节去研究,但仍然对技术全局一头雾水。
这就是为什么前端开发者在面对不断更新的前端技术时总是会望洋兴叹,原因跟前面提到的“灵魂三问”直接相关。
- 你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 你不知道该怎么办!
- 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来阅读本书吧!
本书通过San这个轻巧的前端框架,展示了前端框架设计和开发实践的全景图,包括:
- 业务框架的架构和使用;
- 研发工具和构建工具的最佳实践;
- 前后端协同开发的核心方法;
- 跨端渲染流程的设计心得。
如果你是团队的前端技术负责人,本书会让你充分了解如何设计一个满足业务需求且具备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的高性能MVVM框架,并指导你围绕这一框架构建稳健的工具链和研发流程。
如果你是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前端新人,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对前端框架的设计以及主流研发模式获得全面的认识,以便在自己负责的领域中正确发力,为整个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里要感谢参与本书创作的工程师们(按照所著章节顺序排列):钱思成、樊中恺、王凯、梅旭光、杨珺、金展、廖焕宇、朱国玺、王永青。
他们来自百度KFive,这是一个人数众多、负责手机百度等移动端产品开发的大前端技术团队。在开发面向数亿用户的移动端和PC端产品的过程中,他们亲身实践了本书中提及的技术方案和研发框架,并且因此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本书的内容全部源于这些经过亲身实践、在日复一日的需求迭代中汲取出来的真知灼见。
还要感谢San框架的作者董睿(Erik)在浩浩荡荡的前端框架浪潮中提出了一个轻量级的解决方案,好让本书能以该框架作为案例,构建在架构设计、开发流程和研发工具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决策框架。
百度KF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