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是礼仪之邦
他山之石
小组讨论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是一部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进步史。礼仪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礼仪自产生以来就不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际交往的扩大、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着。
我国的礼仪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它伴随着社会性质的变革也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的变革。
中华礼仪文化微课视频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远古时代,人们在自然界觅食和栖身,由于对自然界还没有规律性的深刻认识,所以感到强大无比、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是不可预见与控制的,是令人敬畏的。因此,在礼的产生阶段,礼的行为指向主要是大自然(也包括人类本身)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
随着人类的进化,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人们发展了对它的认识,认为自然界中一切恐怖的力量都是由某种神灵主宰着,因此由敬畏自然力量发展到崇拜主宰自然力量的神灵,有了图腾崇拜。礼的行为指向成为主宰自然力量的神,敬神成了礼的特征。后来,人们又把沿袭下来的一系列传统风俗习惯,当作全体氏族成员在生产、生活各种领域内应遵守的规范,礼的内容和形式大大丰富。比如,半坡时期人们在家族集会议事时,就有男左女右席地就座,老人坐上边、小辈坐下边的礼仪。礼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国家产生后,“礼”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由对自然力量的崇拜转向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与崇拜,将对天地神灵的祭祀礼仪导入人际关系。因此,礼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原始的图腾宗教意识发展成一整套的伦理道德观念,由个人之间日常交往的礼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扩展到政治领域,许多不成文的习惯逐渐演变成具体的条文规定,并打上阶级的烙印。
西周时期,周公集“礼”之大成,提出一系列礼制。通常认为传世的《周礼》和《仪礼》就是周公的遗典,它们与其释文《礼记》合称为“三礼”。周公丰富了礼的内容,提高了礼的境界,虽然周礼有建立秩序、确立等级,树立君主的尊严和绝对权威,以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但同时它也体现了人类希望建立一种和睦的人伦关系、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愿望与能力。
春秋时期,孔子以“仁”丰富了礼的内容。“仁”的内涵,是德与礼的综合。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以“礼”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政治行为规范。礼仪发展的意义正如《曲礼上》所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以礼作为自我约束的规范,明确人区别于禽兽的特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巨大进步。
历史名人故事
子游治武城
其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都崇尚儒家主张的“礼治”,沿袭周礼,并根据自己统治的需要,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礼仪逐渐成为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总则,它融思想准则、政治经济制度、道德、习俗于一体,强有力地规范着人们的生活行为、道德追求与是非善恶观念,成为维护等级社会等级秩序的准则。
盛唐时期,礼仪随着文化的兴盛繁荣而更加发达,封建统治者不仅推崇礼教,还把《仪礼》《礼记》等著作升格为《礼经》。宋代是封建礼教发展的又一高峰,出现程朱理学,礼仪也向家庭迅速扩延。明朝时,朱元璋大力推崇礼教,使举国礼化,制定了祭祖、祭天、祈年等仪式规程,明确了君臣之礼、尊卑之礼、交友之礼等社会活动规范,形成了政治统治所需要的一系列礼仪。同时,家礼向深层发展,详细规定了家庭成员及亲属间各种相互关系的礼仪礼节。清代,统治者很快接受了汉族的礼制,并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
总之,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礼制中的等级观念越来越被强化,礼的治国安邦的功能越来越被强调,礼逐渐成为统治者维护自身地位和权益的有力工具,成为他们制约人性、限制民众自由的统治手段。可见,传统礼仪在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等方面的确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中国古代文明传承几千年而不曾中断,与礼仪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传统礼仪文化的本质是维护等级制,所以它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实行思想专制、巩固统治的理论武器。礼仪文化从周礼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发展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一系列封建礼仪教条,它的消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如此漫长,封建思想如此顽固不化,和盘根错节的封建礼制不无关系。所以,随着社会的进步,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们激烈抨击礼教,其原因就在于封建礼制从根本上扼杀了中华民族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知识库
跪拜礼
资料来源:中华五千年网.(2007-12-06)[2014-03-02].
中华民族礼仪传统中的糟粕,我们应该摒弃;但其中的精华,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是“以文化人”,主张“内省”,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注重调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将个人的权利与群体的义务、责任联系在一起,主张义重于利。这些伦理观、价值观对于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文化素养是大有裨益的,而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格言则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正说明了它们的永恒价值。
我国的现代礼仪,摆脱了封建落后的成分,以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和现代生活为基础,表现出新的现代社会关系和时代风貌。现代礼仪的许多内容和形式,都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形成的。其中既有为适应当代社会需要而生成的新的行为规范,又有对西方国家礼仪的借鉴,也不乏对传统礼仪的选择继承。现代礼仪生动地体现了礼仪文化的生命力和革新精神。
知识库
握手礼的起源
正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在新文化建设的进程中,礼将会越来越淡化其在社会政治秩序和国家机构建设方面的色彩,而侧重于人际交往和思想品德修养过程中的礼仪规范,渐次成为一种适用于国际交往、社会交际和道德约束的精神与原则。在当代,礼仪正在回归它的本位,充分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