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你自己和宝宝
相信你自己
其实,你懂得很多。虽然你想尽力做一个最好的家长,但最好家长的标准并不总是那么清楚。育儿信息纷繁错杂,难以甄别。每个人各持己见。上一代人坚持的育儿经验可能已经不再有效。
你不必把朋友和家人的话句句当真,也不要被专家的忠告吓倒。你要敢于相信自己的常识。只要你泰然处之,相信自己的直觉,那么抚养孩子就不是非常困难的事。了解如何把尿布包得舒适服帖、适时增加固体食物固然重要,但事实告诉我们,父母给予孩子的天然疼爱比那些重要百倍。每当你把孩子抱起来,给他喂奶、换尿布、朝他微笑的时候,他都会感觉到他属于你,你也属于他。
对不同的育儿方法研究得越多,人们就越发肯定,父母凭着慈爱的天性为孩子所做的事情都是最好的。当父母树立起自信心,能够自然而又放松地照顾宝宝的时候,就会收到最好的效果。即使出点差错,也比由于强求完美而过分紧张好得多。
积极回应宝宝的哭闹非常重要。不过你若不能总是立刻做出反应,他就能学会如何自己安慰自己;当你对刚开始学步的孩子失去耐心的时候(所有父母都难免这样),你的孩子就会知道你也是有情绪的。孩子们需要明白,人可以发脾气,但同时也要有能力去调整情绪。
孩子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这种力量促使他们不断地成长、发现、体验,让他们学会如何跟别人相处。许多教育方法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顺应了这种强大的驱动力。儿童具有适应能力。他们会犯错,遭受挫折,然后继续成长。所以,请相信你自己,同时记得相信你的宝宝。
如何学会做父母。阅读育儿书籍和博客的确会有所助益,不过父母却是从自身成长方式中学习到最丰富的育儿经验。如果一个孩子在随和的环境中长大,他很可能成为一名随和的家长;与此相反,那些严厉的父母养大的孩子很可能成为比较严厉的父亲或母亲。我们都会在某些方面和自己的父母相似,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尤其如此。当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可能忽然发现你的父母也曾对你说过同样的话,连语气和用词都一模一样!
想想自己的父母。他们做的哪些事情在你现在看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呢?他们的哪些做法又是你绝不想去效仿的?想一想,是什么塑造了你现在的样子,你又想成为怎样的家长?这样的自我审视会帮助你理解并相信自己为人父母的本能。
你会发现,自己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做父母。你会发现,你能够熟练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洗澡。同时,对于这些帮助和照料,你的宝宝也总是表现出心满意足的样子,让你充满信心,慈爱之情油然而生。你们会慢慢地建立起牢固而又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但是,你不能指望自己立刻就能找到这种感觉。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影响自己的孩子,但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为人父母是一个人不断成长和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认清你的目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良好的学业成绩是我们对孩子的最高期望吗?跟别人保持融洽关系的能力是否重要?你是希望孩子具有锋芒毕露的个性,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还是希望他们能够与人合作,某些时候能为他人的利益放弃自己的渴望?你希望他们成为规则追随者,还是独立思考者?
一些父母每天都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纠缠,却在为什么要养育孩子这个首要问题上陷入迷茫。父母需要时不时花一些时间去通观全局。我希望抚养孩子的经历可以帮助父母厘清思绪,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父母也是普通人
父母也有需要。育儿方面的书籍,包括这本在内,对孩子的需要强调得太多,说他们需要爱,需要理解,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的呵护,需要严格的管教,需要保护,需要友谊,等等。当读到自己该怎么做的内容时,父母们有时会觉得身心俱疲。他们形成了这样的印象:父母就应该无欲无求,除了孩子以外,他们不该拥有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自然地感到,维护儿童利益的书籍会把所有责任都归罪于父母。
为了公正地对待父母,这本书要用同样的篇幅来阐述父母的实际需要,比如他们在家里家外的烦心事,他们的疲惫,他们需要听到的赞赏(哪怕是偶尔的),说他们干得不错。养育孩子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准备合适的饮食、洗衣服、换尿布、擦屎擦尿、劝架擦泪、听孩子讲难懂的故事、参加他们的游戏、看那些对成年人来讲毫无趣味的书、逛动物园和博物馆、应孩子的要求指导家庭作业、在做家务和收拾庭院时被热情的小帮手拖累、拖着一身疲惫在晚上参加家长会等。
事实就是这样,养育孩子是一项漫长而艰苦的工作。它的回报不能即刻显现,你还常常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然而,父母跟他们的孩子一样都是普通人,也都很脆弱。
当然,父母们不是因为想当英雄才养育孩子的。他们要孩子是因为爱孩子,想抚养自己的骨肉。亲手抚育自己的孩子虽然很辛苦,但是看着他们长大成人,多数父母都会感到这是一生中最大的满足。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培养孩子都是一件富有创造性、充满成就感的事。跟这件事相比,世俗的物质成就带来的自豪感就显得黯然失色。
不必要的自我牺牲和过分劳神。面对为人父母的新责任时,许多做事认真的人都会觉得自己肩负着使命,必须放弃所有自由和原来的快乐。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还是原则上的必然。还有一些人则完全陷入其中,忘了其他所有的兴趣和爱好。即使他们实际上能够偶尔抽空出去轻松一下,心里的愧疚感也会使他们难以尽兴。他们会让朋友们觉得扫兴,反过来,朋友们也使他们感到不快。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厌倦这种囚徒似的生活,禁不住下意识地怨恨自己的孩子。
对许多父母来说,全身心地呵护新生儿很正常。但一段时间过后(一般到了2~4个月),你的注意力就应该重新扩展到孩子以外的事务上去。尤其要注意跟你的伴侣保持深切又亲密的关系。要挤出一些时间,专门跟你的伴侣或者其他重要的人在一起。不要忘了用目光交流,别忘了彼此微笑,更不能忘记表达你心里的爱意。要尽量争取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继续夫妻生活。要记住,父母之间紧密而又深切的关系是孩子学会跟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孩子成年以后与他人交往时最有可能效仿的范例。所以你能够为孩子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就是让他加深(而不是限制)你和伴侣之间的关系。
天性与培养
你有多大的控制力?我们非常容易从育儿书籍中得到这种印象:孩子长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父母。只要教子有方,就能培养出好孩子。如果你的孩子说话晚一点儿,或者爱发脾气,这自然都是你的错。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有的宝宝天生更难被安抚,更容易恐惧,更加鲁莽,有时也更让父母难以应付。如果你运气不错,你的宝宝可能会性格温和,与你情投意合。如果你没那么走运,你可能就要学习一些特殊的技巧来帮助孩子茁壮成长。比如,你可能需要学习如何安抚肠痉挛的宝宝,或者如何引导一个过于拘谨的宝宝尝试小小的冒险。
但是,仅仅掌握技巧依然不够。你还必须接受孩子天生的特点。孩子需要那种被人真正接纳的感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和父母一起努力,越来越好地控制自己。
接受你面前的孩子。性格温和的夫妇适合生养天性敏感细腻的孩子,但要迎接一个精力旺盛、执拗任性的宝宝,他们就可能完全没有准备。无论他们多爱孩子,都会发现自己不知所措,无从应对。相反,另一些夫妇或许能够轻松愉快地对付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家伙,却对一个安静的、喜欢沉思的孩子感到非常失望。
父母并不是圣人,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落空时,也难免会情绪低落。另外,当孩子大一点儿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让我们在有意或无意间想起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的某个兄弟姐妹或者长辈。一位父亲可能对儿子的懦弱性格非常不满,这种情绪很可能跟他自己小时候克服害羞的痛苦经历有关,但这位父亲也许并没意识到。
你对孩子的期待和渴望是否适合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性情,这一点影响着你和孩子能否顺利地扮演各自的角色。若期望和天赋很难匹配(没有规定一定要匹配!),那么父母就要去做出相应调整。父母不能改变孩子的天性,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比如说,如果你长期因为孩子不是一个数学天才或体育健将感到失望,或者你逼迫孩子做他天生就不擅长的事情,那双方都会遭受一些不必要的痛苦。但如果你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你们共同生活一定会融洽很多。更重要的是,你的孩子也会在成长中学会接纳自己。
不同家庭面临的不同挑战
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没有唯一的正确方法,同样,对于家庭类型而言,也没有哪种是最好的。孩子可以在各种家庭里茁壮成长,双亲的、单亲的、跟祖父母或者养父母一起生活,或者生活在一个大家族当中。但是为了表述简洁,我在大多数时间只使用“父母”这种措辞。
不符合典型一父一母模式的家庭可能需要做一些特殊规划。比如,在同性恋人组成的家庭中,家长需要制订一些计划,让孩子可以接近两种性别的成年人;如果孩子是从国外收养的,父母就需要费些心思让他接触出生地的文化(孩子有时候很想知道);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父母需要弄清楚,自己的孩子如何能够在成长过程中与传统(有时是多个传统)和社会建立联系。对于那些父母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种族的孩子,则需要去学习接纳多种文化根基。优秀的父母就要精心筹划,尽力满足孩子需求;所有家庭皆是如此。
全球流动性。有些家长生活在远离自己成长环境的国家。离开自己熟悉的一切,例如家庭、语言、文化、国土,就会备感压力,涉及抚养孩子这个问题时就更是如此。父母小时候需要的重要的环境和事物,在新的地方根本没有。家乡好父母的标准在这里甚至可能被看成是对孩子的忽略或虐待。难怪做父母的经常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忧心忡忡或是愤怒不已。
灵活性是成功的关键。一个家庭需要坚守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也要参与主流社会生活。要想获得成功,孩子们可能需要学会在家里和在学校使用不同的语言,还要在两套社会规则之间来回转换。父母需要在孩子往来穿梭于不同世界的时候找到支持他们的方法,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要接纳新鲜事物。孩子们成长的世界与上代人的世界是如此不同,所以,不仅是移民家庭,同样的紧张感也牵动着所有其他家庭。
特殊的挑战。有特殊健康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孩子会对父母提出额外要求。那些找医生做检查的奔波辛劳,那些在医院的日日夜夜,那些你希望和孩子一起做却不能做的事情,所有这些都可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这些父母依然挺身而出,迎接挑战。那些在别人眼中稀松平常的时刻和发育里程碑,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过去的经历也会成为一种障碍。作为成年人,我们自然会回想自己儿时经历的场景。如果你小时候有过一段艰难的经历,如果你的父母特别严酷,如果他们不得不克服情绪问题或成瘾问题,那么你就能体会到主动做出改变有多么艰难。
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来自不同生活背景、面对各种困难的父母都找到了智慧和勇气,为孩子提供成长需要的一切。反过来,他们的孩子又把这些好品质回馈给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