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路径

如果说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的关键一环,那么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建设将是这一系统全面提升的关键一步。专业思政就像平台,将近年来建设的卓有成效的课程思政串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思政教育方式的提升,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会计学专业由于其独特的属性,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要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在企业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财务共享服务迅速发展,会计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该专业不仅面临发展方向的侧重点转移,还将面临不断深化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的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1 注重通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相结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一朝一夕之功,专业通识教育的使命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会计的应用技能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例如,“会计学专业导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包括会计学专业整体认知、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专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毕业就业去向、财经法规等,教师在讲授会计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能阐述该知识点背后的逻辑、体现的精神、需要创造的价值,以及相关的思想、艺术和哲学等知识,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

3.2 强化专业课程对价值观的共频共振作用

在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以会计学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全方位有特色的专业思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它能将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专业思政建设可以在课程体系中选择3~4门专业课程,例如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作为主干课程,认真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中。“财务会计”课程可以结合财经法规,加强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法规教育,强化学生的准则意识,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客观公正的职业习惯,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税法”“经济法”等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明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使其养成守规矩、明是非的职业道德操守,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公正执业道德水平。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结合我国财务管理发展前沿和相关政策法规释义,充分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知敬畏、守底线的职业品质。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管理实践中重细节、致良知,不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使其养成遵规守纪、秉公办事、公正廉明的职业习惯和敬业精神。在这些主干课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一些与价值观相互印证的案例,可以达到共频共振的效果。

3.3 紧抓实践教学平台,深化价值观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实践教学在全部教学中的比重达50%以上,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主要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因此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践、实训课程不仅包括校内实验室模拟,也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加大会计学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在会计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和勇于钻研的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敢于担当,使其养成积极奋斗的会计职业信念和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结合学生就业去向和岗位需要,如财务核算、会计管理、审计等岗位,加强对学生会计学专业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并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