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简要回顾

与国际二语习得研究相比,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起步较晚。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前只有零星文章发表,如Hayes(1988)关于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真正发展起来是在90年代,出现了一批针对汉语特点的习得顺序研究,如Jin(1992,1994)关于“把”字句和无主句的研究,Wen(1995)关于“了1”和“了2”的研究,Ke(1996)和Everson(1998)关于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Everson & Ke(1997)关于汉语阅读策略的研究等。新世纪之后,研究文章呈几何数增长。但汉语课堂研究只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

如前所述,国际二语课堂研究随着二语教学市场的变化和二语习得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发展,呈阶段性发展至今。早年研究者关注的是课堂语篇、教师课堂语言特点,以描述法研究为主;八九十年代人们关注的是不同课堂任务特点、可理解输入和意义协商互动之间的关系,实证性研究数量增加;当前更多的研究者把重心放到语言输出、课堂纠错反馈、语言形式教学、任务法教学上,以实验研究为主。但汉语二语课堂研究没有经历上述阶段性发展过程。还是以美国为例,研究者数量极少,研究文章星星点点,可以说基本呈空白状态。比如,课堂纠错反馈、任务教学、语言形式教学是目前国际二语课堂研究的重点,但汉语二语界此类文章只有寥寥数篇(不包括理论介绍和教学经验文章),如Li,S.(2012)通过网络进行的语用功能教学实验,Li,S-F.(2014)的纠错反馈与语言能力、工作记忆的相关调查,Shen(2010)汉字双码教学实验,Yuan(2012)任务时间与实施条件对学生语言流利度、复杂度、准确度影响的研究等。

或许由于数量过少,且研究方法有可商榷之处,近年来发表的几篇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综述文章均未把课堂研究单独列项进行总结。以Zhao(2011)文为例,在其综述里,只是分类总结了以往对不同语言形式的习得顺序研究,比如“把”和“了”等,似乎对二语习得研究这个领域理解得过于狭窄。Zhao特别在最后总结中提到,现在有关学术刊物只是登载语言本体研究和与教学有关(pedagogy-related)的文章,显然作者把课堂研究视为教学法讨论类文章,不能不说是遗憾。Ke(2012)的综述长达40余页,重点总结了美国学者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对汉字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做了非常详细的总结,也对语法形式、语用功能习得顺序的研究做了综述性阐述,但未对课堂研究进行分类总结,只对个别研究有所提及。

与国际二语习得界相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起步较晚。尽管如此,对课堂教学与学习者汉语语言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始,本书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呼吁更多的研究者特别是研究生关注、进入这一领域,从理论角度和实证层面对汉语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搭建一个把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结合的平台。

结语与思考

本章对课堂二语习得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工具做了纵横两方面提纲挈领的介绍,为读者更好地阅读本书以后各章做一个铺垫,同时也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章对自己阅读过的二语课堂研究文章做一些回顾性的分析、思考、总结。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本章内容,请找出一篇汉语二语课堂习得研究文章,认真研读后写出一篇分析总结报告。请注重该研究的研究题目、实施时间、理论框架、研究方法、设计方式、结果分析、研究结论、课堂实际指导意义、局限性、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等。

深度阅读推荐

1.Chaudron, C. (2001) Progress in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Evidence from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16-2000.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5(1), 57-76.

Chaudron 是最早开始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的学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研究范围到研究方法对2000年以前发表在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上的第二语言课堂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作为二语课堂研究的入门阅读。

2.Ellis, R. (2012)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 Malden, MA: Wiley Blackwell.

Ellis是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家。这部著作是他对过去30余年研究界对第二语言课堂多方面探索的总结,可以说是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的百科全书。

3.Loewen, S. (2014) Introduction to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utledge.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在教学环境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教学实践意义。研究实例大都是近几年发表的,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动态。

4.Nunan, D. & Bailey, K. M. (2009)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Heinle: Cengage Learning.

Nunan多年来一直从事第二语言课堂研究。这部著作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第二语言课堂研究,是有志于进入本研究领域的教师和研究生的必读书。

5.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2014)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 Thir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这部著作自1986年出版以来,读者众多,影响深远,2001年和2014年分别推出了第二版和第三版。该书对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方法的历史变迁和各个流派特点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


1 本章节是对国际二语教学历史的简单纵向概述,难免以偏概全。如读者希望对这一方面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请阅读Richards & Rodgers 新版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