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戒寒凉
夫四百八病,大约热者居多,寒者最少。无怪乎河间论火,丹溪之补阴也。但泥二子之书而不考究《内经》,堕于偏颇,害人特甚。盖热病属阳,阳邪易散易治,不死。冷病属阴,阴邪易伏,故令人不觉,久则变为虚寒,侵蚀脏腑而死。(初起不觉之证,最能害人。往往轻忽之,而一变致死者不少。)况人身之火多亦是当然,天之六气,火居其二。今之庸医执壮火食气之说,(《内经》壮火食气之说,犹炎暑盛而人气乏,相火炽而真元伤,非凉药之治,亦非热药之谓,马元台1不察此理,妄为注释,遗讹后学不浅。)溺于滋阴苦寒之剂。殊不知邪之中人,元气盛则能当之。乃以凉药冰脱,反泄元气,是助贼害主也。夫凉药不知害了多少人。若元气稍虚者,无不被凉药冰败而死。脾胃有伤,焉望其生。如人饮热汤及炙2之物,从龆3至髦4,断无损人之理。《内经》言膏粱5之变,只发痈疽,况膏粱发疽者,百无一二。故知热之养人,时刻不可缺也。若以冷水饮人,不须三日,即为腹疼泄泻,脾虚胃败矣。故燧人1立法,食必用火,万代苍生得以活命。俗医大用凉剂,譬于饮人冷水,阴害黎民,良可慨也。不见当今医家,祸及子孙甚至灭门绝后,皆学术不精之报也。(医者观此切须猛省,误用凉药之害真实不爽。予见近代时医专用温平者,或延一息,终见陵替2。专以寒凉攻伐,夭札3人命者,诚未见其有后也。)
1 马元台:指明代医家马莳,字仲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2 炙:指烘烤煎炒的食物。
3 龆(tiáo):儿童换牙。此处引申为儿童。
4 髦(máo):长发下垂的样子。此处引申为老人。
5 膏粱:泛指肥美的食物。
1 燧(suì)人:燧人,生卒年不详,传说中三皇之首,尊称“燧皇”。相传在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被后人称为“火祖”。
2 陵替:衰落,衰败。
3 夭札(yāo zhá):夭,短命、早死;札,指遭瘟疫死亡。
[提要]
本段主要阐述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人元气的道理。
[白话解]
众多疾病当中,大概热证居多,寒证较少。难怪刘河间阐发火热致病,朱丹溪主张养阴治法。但是拘泥二者书中所言,而不探究《黄帝内经》,则难免失于偏颇,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热性病证属阳,阳邪容易驱散、容易治疗,患者一般不会死亡。寒性病证属阴,阴邪容易潜藏,所以一般不会被察觉,病程一长就会变为虚寒证,侵害腐蚀脏腑致人死亡。(发病之初没有症状的病证,害人最为严重,由于往往被人们忽视,一旦发生病变,致死者很多。)况且人体本来自身的火就较多,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性质属火热者占去其二。当今庸医拘泥于壮火食气这一说法,(《黄帝内经》中壮火食气的说法,就好像炎热酷暑时人体耗气感觉疲乏,相火炽热能灼伤真元之气,这不是寒凉药物可以治疗的,也不是热药的作用,马元台没有考察这个医理,胡乱添加注释,遗留的错误思想严重误导了后世医者。)只知一味使用苦寒滋阴的药物,竟不知邪气侵袭人体,元气盛就能抵挡邪气。如果用寒凉药物伤人阳气,使阳气脱失,则反而耗泄了元气,这是帮助邪气更进一步地侵害人体。寒凉药物不知伤害了多少人。如果人体元气稍有虚弱,一定会被寒凉药物败伤阳气而死亡。脾胃受到了伤损,怎么能指望他有存活的希望呢?就好像人喝热汤、吃煎烤的食物一样,从儿童到老人,肯定不会伤损人体。《黄帝内经》中提到因饮食膏粱厚味引发的疾病,仅有痈疽而已,况且这种病,一百个人中也没有一两个。所以,要知道温热可以温养人体,人体一刻也离不开温热。如果人饮用冷水,不超过三天,就会腹痛泄泻,这是因为脾胃的阳气受到了伤害。所以火祖规定,食物必须经火加工,后世万代才得以保全性命。庸医大剂量地使用寒凉药物,就好像给人喝冷水一样,于不知不觉中使平民百姓深受其害,实在是让人感慨啊!难道看不见当今医家,使自己子孙后代也受到伤害甚至遭受灭门绝后之灾,都是医术不精的报应。(医者看到这里真的应该反省一下,误用寒凉药物的伤害是真真切切的。我看到近代医家专门使用温和性平药物的,有的患者可能延长一段生命,但最终人体元气都会衰败。专门使用寒凉药物使人丧命的医者,真没见过他们有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