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烟草受害国。为了将吸烟危害健康的坚实科学证据展示给国人,2012年卫生部组织专家撰写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发布的系统阐述吸烟危害健康的权威报告。由于《报告》对吸烟危害健康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阐述,学术内容丰富,传递信息权威,成为我国控烟工作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在控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此后,为了便于大众传播,我们从《报告》中凝练出30条“控烟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用于公众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认知、推动控烟政策改变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距离《报告》发布已经过去8年。这8年间,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控烟政策,如2013年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2014年颁布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与此相关的《互联网广告暂行管理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2015年6月1日北京正式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2017年3月1日上海实施《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此外还有深圳、西安等城市陆续出台了全面无烟法规。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2018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牵头履约职责被划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7月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由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控烟行动位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6项行动中的第4项,与其他14个专项行动中的11项密切相关。这8年间,我国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控烟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无烟卫生健康系统建设,推进临床戒烟治疗,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组织烟草流行监测,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控烟工作,多部门、多层次的控烟局面正在形成。
虽然我国控烟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国人吸烟率仍居高不下,公众对吸烟危害健康认知仍亟待提高。为了进一步“让科学警醒吸烟之害”,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中日友好医院组织、聘请控烟及慢性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2012年《报告》内容进行更新,撰写《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2020》)。
《报告2020》的主要内容包括吸烟与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电子烟的健康危害。组织撰写工作采取与2012年版《报告》相同的项目管理方式:项目工作组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汇总、归纳,共收集研究文献2万余篇;以此为基础进行文献筛选,确定了《报告2020》所采用的800余篇主要科学文献;随后,基于1964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提出的因果关系推断方法,从关联的一致性或可重复性、关联的强度、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时间顺序和关联的连贯性或合理性五个方面,对主要科学文献的证据等级进行评价;根据这些文献所提供的科学证据,对2012年版《报告》中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内容与核心结论进行更新,撰写新章节“电子烟的健康危害”。为了突出《报告2020》的中国特色,工作组在文献筛选和报告撰写过程中,特别注意对中国研究结果的引用和描述。工作组邀请国内外40余位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初稿进行了同行审议、高级科学审议,并对每一位审议专家的意见进行详细记录,逐一核对、解决审议专家提出的问题。之后,工作组对审议、修订后的报告进行统稿。
我们相信,传播前沿、科学和可靠的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可以引导民众认识到“吸烟为致病之首恶,控烟为防病之首善”。今后根据吸烟危害健康的进一步科学研究进展,我们还将动态修订报告或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做深入的专题阐述。
《报告2020》撰写工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内外多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同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医院、社区戒烟模式及干预技术研究(编号:2017YFC1309400)”等项目的资助。在此表示诚挚谢意。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报告2020》可能存在欠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编写组主编 王 辰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