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出来银行,那个挑水的还没来得及走开,蹲在门口,见到他们出来,蹿出来向太太说:
“祝太太大富大贵,小少爷富贵长寿!”
“他是我一起上来的……”
“我是这条街上挑水的。这个小兄弟是我在码头上认识的。我先看见你们家小少爷往马路上走……”
“你到里面门卫去上班吧。就说是白行长太太介绍的。”
那个挑水的中年男子笑着往里面跑去了。
回头望邓荣做了个大大的笑容。
走出美丰银行,前行不到三百米往右拐走进一条也宽敞的支路,两旁树木葱茏之间仿佛都是有钱人家的院子,那装璜雕刻很洋气的。进入第一家院子的门,里面也是宽敞的空间,花木繁茂下停着铁皮壳子的两个黑色的小车子。门庭在一排石阶上,棕黑色的门窗设计格外讲究。三层楼;
“这里面都是住的我们银行的高管。”
邓荣只管跟着她进去,无心理她说的话。
这一来,从此邓荣便成了这个家的一分子,夫妻俩都待他如这家的人,平时他的事就是与那个小男孩一起玩耍。也帮着家里出门跑腿买东西,那太太甚至教会了他开小轿车。
沒过两年,小男孩上幼稚园了,邓荣十七岁便进入美丰银行工作,到的部门竟然是金库,才去上班不到几日,便直接做了部门经理。
.
到几日,便直接做了部门经理。
.
毛玉兰兴走了一整天,天己黑尽了,还未到码头,见到路旁的一个小店子便进去开房子准备住一宿再走,谁知道己经没有单独的房子了:
“那厨房后面有个杂物间,你要住的话可以少收点钱。”
破破烂烂的柜台中的那个男的告诉她。
也住下了。心里想还少了钱,正好。
“往右拐的巷子进去走到底那间便是”
拎着包袱往里走,黑灯瞎火的走到哪里,吱呀一声推开门,连没有烛火都没有。借着木板隔壁依稀的烛光,看到这屋子破壁烂洞的,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发出一股浓浓的霉味道。令她觉得作呕的是门口外面是一排尿桶,墙壁也是破烂不堪的,靠门这边有一张摇摇晃晃的木头床,铺垫的是谷草。跟乡下庙子的自己家一样的,还嗅哄哄的感觉。进了屋子里,关上门,将那些破烂的东西堆到门口去堵起。又听见有男人在门外哗哗地撒尿。那里敢睡。摸索到一杆秤杆,心里怕,将那秤杆抱着斜坐在床上:
“听说又开始打了。冲进政府了,今天还挂出牌子了。”
“这下真的共和了。”
“那怕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了吧。”
“好过个屁!历朝历代帝王都是只顾着有权有钱的人……管你老百姓的死活才怪……”
听到隔壁的男女说话的声音。迷迷糊糊地坐了一夜。到丰都县城的码头,己经是第二日的清晨了。
.
只知道去重庆是上水的船,顺着江涛看了一会儿,身上有银元,去到乱石嶙峋的沙滩里的小房房的售票窗口,里面坐着一个中年男人正在啃玉米,像是吃早饭:
“老先生,我要买去重庆的票,上水的船。”
“去重庆的票嘛,什么上水下水的呢。”
见到叫自己先生,还是个眉清目明的小姑娘:
“我给你立刻上船的票,没有坐位,但是下午后即可到重庆,下午的票有位子,钱贵些不说,还要深更半夜到达重庆。我看你一个姑娘家不方便。”
“谢谢先生。”
识字,沿着船上的标识上到船上。不放心,又问了船中机房的人,都说是上重庆的船,这才走到船尾的甲板上,站在栏杆旁等到开船。
陆有德与雷有振回到大巴山县城,一起到了陆家,那铺子房子早己被解了封,进屋一看自己的儿子陆战还在家中住着,儿子己经十几岁,还做着中草药的经营。那个什么县令的举人早己不知道去向。自己打官司,干革命总算是有了立足之本了。于是又接到党组织的通知,让他去大城市为地下党组织在大巴山的地方武装筹集资金,提供给养。此时他正在发展雷有振加入共产党。经过组织批准,同意他们以夫妻名义去重庆开公司。陆有先后变卖了家产,携带儿子与雷有振来到重庆的较场口附近,先租了铺子,做起贸易公司。
邓荣正式在美丰银行做了管理金库的经理,依然住在行长家里,这天下班回家,见到家里面自己的房子里有一个年轻女孩的身影,吓了一跳:
“这个是我才去市场里为你请的一个女佣,让她伺候你的生活起居,她叫毛玉兰。才到大城市里来找活干的,我看她很清纯可爱。”
“我说太太,家里有那么几个佣人了,还有厨师,我一个人过的都很好了。”
“那怎么行呢?你现在银行的大经理了,知道那部门有多重要吗?我们美丰银行的金库。之前的人,最多半年就换一次,我们是费尽心思的了呀。”
知道太太他们用心良苦,于是笑着不说话了。
毛玉兰正在擦窗户,见到窗户外一片树木葱茏:
“我原来以为只有在我们乡下的山上才有这么大的树,沒想到你们大城市里的院子也有这么大的树。这里真好呀。”
见到眼前这个漂亮的女孩子,邓荣早己心花怒放了:
“你是山里的人?”
“是啊。不像吗?”
“不大像,长得这么白净。”
“家里穷吗?出来干活?”
一听到说家里,眼泪水哗一下就流出来了……邓荣家没有女孩子,见到女孩子流眼泪,顿生怜悯之心。
两个人坐在一起聊起家常来:
“说来你们家也是有钱人家,干嘛出了那么坏的老汉,还有那么坏的伯伯。”
邓荣听完她的诉说后,站起来大声说。
干脆佣人房也不让她去住了,就让她住在自己隔壁的一间小书房里。那毛玉兰是识字的人,聪明伶俐得很。住在书房,一边干活一边读书自学起来,必竟才十三岁,记忆又好,没有半年就会读书看报了。那太太也喜欢,经常一家一起过晚饭,让她给家人读报或者读书听。那邓荣早己不把她当什么佣人了,甘脆让她去美丰银行自己办的学校上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