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带给孩子四种后遗症
人喜欢做一件事儿,一定是做这事能带来好处。说服就是一件对家长有好处的事儿,所以家长干得乐此不疲。
但孩子不喜欢说服,因为说服没给他们带来好处,相反,还留下许多后遗症。
第一个后遗症是孩子学会了偷懒、省事儿。
孩子不仅懒得思考,还懒得做事儿,懒得把事儿做好。
“随便”“都行”“你们说了算”“我不知道”……懒得思考,自然就没主见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思考?因为长期的说服中,孩子发现“我的思考没有用”,甚至发现,“我的思考是错的”。顺应自然界用进废退的法则,孩子的思考经常做无用功时,慢慢地他就不愿意思考了。
懒得做事儿,因为他认为:反正是你的事儿、反正你做主。
在成都遇到一位小学女校长的儿子,上了高中,一点儿学习动力也没有。女校长把儿子的智商报告拿给我看:“你看,孩子智商挺高,为什么就不愿意学呢?”饭桌上,孩子根本不用动手,妈妈一直给孩子夹菜,还在说:“吃这个,这个有营养……”
趁着校长上卫生间,我问孩子:“你妈给你夹的菜,你爱吃吗?”
他无精打采地说:“还行吧。”
我问他喜欢什么,他摇摇头。
问他以后的打算,他低声说:“听我妈的……”
他做的所有事儿都被妈妈说服了,按着妈妈的意思办。既然是妈妈的意思,他当然没有做事儿的动力,更别提把事儿做好了。
第二个后遗症是内心长不大。
身体上人总会长大,18岁以后,成为男人、女人,别人会称你是成年人。然而,心理的成长太隐蔽了,到底有没有长大?不细致觉察,不会发现。
如果你在身边发现有这样的成年人,就是没有长大的伪成年人:
情绪来了无法控制、不敢独自做决定、总推卸责任、不敢承担后果、做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活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为了别人的感受委曲求全、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撒泼任性。
伪成年人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自己做主。
自己做主,孩子就启动了主动成长模式。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核心是: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主动成长模式中的孩子,对自己的选择充满期待,会找各种方式让自己成功,以证明:我是对的。而这个过程,让孩子积累了成就感,变得自信。虽然自己做主,也会面对失败,可对主动成长的孩子来说,失败也是成长的机会,他会从失败中学习,一步步让自己强大起来。
相反,长期被父母说服的孩子,在父母的推动下处于被动成长模式。比如,被说服要好好学习的孩子,他会觉得是在为你学。既然学习这件事都不是自己的事儿,他自然不会有期待,也不会调动自己的潜力去获得成功。
从小到大的这些关键时刻,从选玩具、交朋友,到选专业、挑学校,再到找伴侣、找工作,如果这些事里,孩子一直被说服,他会觉得自己无法对自己的人生做主,更无法负责。这就是“啃老族”“妈宝男”形成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第三个后遗症是自我价值不足。
什么是自我价值?就像我们会对身边人、事、物有价值的衡量,我们对自己也有价值的衡量。有些人,衡量后的打分高;有些人,衡量后的打分低。这个打分究竟跟什么有关?当然跟我们曾经的表现有关,跟周围人对我们的评价有关,而最核心影响的是:跟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有关。
父母对我们的评价,透过语言传达,更多时候还经由行动展示。比如,当我们一次次被说服,我们收到的信息是:“我的建议是不可取的,我是不值得信任的。”一个长期不被父母信任的人,自己又怎么会信任自己?同样,我们的孩子,自我价值也是这样建立。如果我们不停说服孩子,孩子就会不相信自己,进而导致自我价值不足。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不足,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爱吹牛——因为对自己的期待高,但又觉得自己不优秀,就用吹的方式去撑起来这中间的差距。
贪小便宜——内在是匮乏的,总感觉自己不足,就会想占别人的便宜,多要一些。
爱赌,喜欢以小博大——期待通过奇迹般的胜利来提升价值。
撒谎——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认为别人不喜欢真实的自己。
……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些行为,请先不要批评他,想一想是什么让孩子自我价值不足了?
第四个后遗症是孩子叛逆、不听话。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从出生到成人,会经历三次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在这个叛逆期,孩子自我意识第一次突飞猛进地成长。出生时,孩子会无意中认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是一体的,自己和妈妈是不分彼此的。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我”,他感受到我和你的不一样。最明显的行为是,孩子开始用说“不”的方式感受自我的力量。
第二个叛逆期出现在孩子7到10岁,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长大了,于是会像个小大人一样去说话做事。
第三个叛逆期出现在孩子13到18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青春期。
如果父母习惯用说服的方式跟孩子交流,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孩子服软了,承认你是对的,这时,你会看到一个听话的孩子;二是你的说服,孩子并不认同。在他小时候,你可以用长辈的身份压他,或利用他大脑发育不成熟来用道理绕晕他,但潜意识里的不满情绪会积累起来。到了青春期,孩子发现自己有力量了,反抗就开始了。很多家长发现,小时候听话的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其实是小时候听话的后遗症,现在爆发了。
图2-2 常说服孩子带来的四种后遗症
既然说服会导致这么多后遗症,如何避免呢?
对很多父母来说,一下子改变说服的模式确实不容易,有没有更有效的方式避免后遗症,甚至能治愈后遗症呢?
有,那就是增强孩子的自我价值。李中莹[3]老师在《重塑心灵》一书中,提出了非常具体又实用的执行步骤:
第一步,多做;
第二步,多做到;
第三步,多因做到而获得肯定。
第一步是让孩子多做,就是要多给孩子机会去自己做主,减少父母的代办。但生活里,父母代办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
比如,挑选玩具,孩子想选汽车。
家长:“家里全是汽车了,要不你选个恐龙?”
孩子:“可是这个汽车和家里的不一样,这个是跑车。”
家长:“怎么不一样了,你看这个也是蓝的,上个月你买的也是蓝的。听话,买恐龙吧。”
孩子:“好吧。”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代办,更普遍的还有高中阶段孩子选学校,更有甚者,硕士生选专业,父母都要插手。这就是不给孩子“做”的机会。
第二步是协助孩子“多做到”。如果你给孩子很多机会让他去做,他也做了,但没有一个做成的,就会积累大量负面经验,甚至以后不敢自己做主了。在这方面,我家孩子爸爸做得很好。孩子强烈要求买了八岁以上的乐高积木,但对于当时六岁的他来说,太难了。他刚开始拼,就急得大哭:“不玩了,我拼不好。”这时,孩子爸爸耐心地陪他,父子俩用了一下午,把这个乐高积木拼出来了,儿子得意地拿了作品跟我显摆:“好看吧,其实一点都不难。”有了这种想法,以后他就敢挑战高难度的活动了。
第三步是孩子做到后要肯定他。在孩子三岁之后,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要转化成孩子内在对自己的肯定,才会增强孩子的自我价值。孩子做成功一件事儿后,他自己就有一种满足感,这时父母在这种感觉上助推一把,这份内在的肯定就从小火苗一下子蹿成熊熊烈火,让孩子自我价值猛增。
还有一个超级有效的秘诀:孩子成长中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我都会暗中记录下来。当他在成长中遇到挫折,觉得自己不够好时,我就会把这些事当故事讲出来,让他记得曾经自己干过多棒的事儿。每次,我的故事不需要讲完就会唤醒他的记忆,他那份自信一下子又从心底升起。
是的,孩子也许会经历失败,但只要作为父母,我们永远记得他是一个多么独一无二的孩子,他就会永远欣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