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疑难病案解析(第2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2 头痛、头晕2个月,加重伴视物成双20天

【现病史】
患者女性,46岁。患者于2012年10月19日(2个月前)受到惊吓后出现阵发性左侧头面部刺痛,伴头晕,非旋转性,以及恶心、呕吐、烦躁、饮食差,无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视物模糊等。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颅脑MRI提示大脑皮质下多发缺血灶。2012年11月22日(20天前)患者出现视物成双、左眼外展不能,头痛性质同前,恶心、呕吐减轻。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12日门诊以“展神经麻痹”收住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意识清,体温正常,精神、睡眠及饮食差,体重下降3kg,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社会。
【个人史】
无疫水、疫源接触史,无家禽鸽子接触史,无放射物、毒物接触史,无毒品接触史,无吸烟、饮酒史。月经婚育无特殊。
【家族史】
父亲已故,死于脑出血,母亲健在,其1哥、1弟、1妹及1女均体健;否认家族其他遗传病及传染病病史。
【查体】
体温:36.7℃,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0/110mmHg。内科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精神差,语言清晰,智力粗测正常。双眼视力、视野粗测正常。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复视(左眼外展不能),无眼震。其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1.血、尿、便常规检查
正常。
2.血生化检查
肝功能白蛋白32g/L、前白蛋白122mg/L;肾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五项均正常;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0mmol/L。
3.风湿免疫检查
ANA及ENA(-),血补体C3、补体C4均正常。
4.心电图检查
正常心电图。
5.腹部超声检查
提示慢性胆囊炎。
6.颅脑MRI平扫(图2-1)
左侧鼻颅眶沟受压明显;左侧上颌窦、双侧蝶窦炎;颅脑MRV未见明显异常。
图2-1 患者颅脑MRI检查结果
注:A~C.颅脑MRI示双侧蝶窦炎、左侧鼻颅眶沟受压明显
【诊治经过】
入院后,患者拒绝腰穿检查,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6d、5mg×6d及对症止痛治疗,头痛及左眼外展无改善,2013年1月出现左眼睑下垂、左侧瞳孔散大、左眼球固定、左眼视力下降,复查颅脑MRI左侧鼻颅眶沟占位性病变,2013年1月22日全麻下左侧翼点开颅行海绵窦外侧壁活检术并部分切除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定位分析】
患者发病初期仅左眼外展不能定位于左侧展神经,随疾病进展,出现左侧眼睑下垂,左侧瞳孔散大,左眼球固定,左眼视力下降,左侧头面部刺痛,累及Ⅱ、Ⅲ、Ⅳ、Ⅴ 1、Ⅵ多组脑神经,符合眶尖综合征(orbital apex syndrome)。
【定性讨论】
1.感染
①真菌感染:以毛霉菌和曲霉菌居多,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或广谱抗生素、放疗及HIV患者,真菌由鼻窦向眼眶、脑侵袭。特别是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所致鼻-眶-脑真菌感染;②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三叉神经眼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③外伤或手术所致眼眶蜂窝织炎。该患者亚急性病程,符合感染性疾病病程,无带状疱疹及外伤手术史,且患者合并左侧上颌窦炎及双侧筛窦炎,激素治疗后病情加重,较符合鼻源性真菌感染累及鼻颅眶沟。
2.肿瘤
原发于眼内、眶内的肿瘤、鼻旁窦肿物和中枢神经系统占位都可以波及眶尖。临床上可以引起眶尖综合征的肿瘤多为:垂体腺瘤、脑膜瘤、神经鞘瘤、淋巴瘤、鼻咽癌和转移癌等。患者颅脑MRI未见占位性病变,且病情发展较快,故不考虑肿瘤。
3.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
此病系海绵窦、眶上裂或眼眶内非特异性炎症或肉芽肿病变,引起阵发性眼球后及眶周顽固性胀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伴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或展神经麻痹,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疼痛和眼肌麻痹,该患者不符合。
4.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病变仅限于眼外肌,出现上睑下垂和复视,但瞳孔括约肌不受累,但往往出现晨轻暮重,症状波动,该患者症状进行性加重未见明显症状波动,后期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且视力下降,不符合重症肌无力。
【病理结果】
所检组织炎性坏死,表面见大量真菌菌团,菌丝分枝并可见横隔(图2-2)。经组织培养为镰刀菌。
图2-2 患者海绵窦外侧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注:组织内炎性坏死,表面见大量真菌菌团,菌丝分枝并可见横隔,PAS×200
【临床讨论】
眶尖是眼部供应血管、神经和肌肉集中的部位,是眼眶与颅脑直接相通的地方。该处有两个重要结构,一是眶上裂,有眼静脉、脑膜中动脉的眶支、睫状神经节的交感根和感觉根、第Ⅵ脑神经以及第Ⅴ脑神经第一支通过,二是视神经孔,有视神经、眼动脉及来自交感神经的几个分支通过。眶上裂与视神经之间仅由一薄壁隔开并与中颅窝相通。眶尖综合征又称眶上裂视神经孔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复杂疾病,临床上定义为由于多种病变侵犯眶尖,引起一系列眶尖组织功能障碍的总称,包括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展神经(Ⅵ)、三叉神经第一支(Ⅴ 1)的损伤同时伴视力障碍。总结眶尖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非感染性炎症:如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该病主要累及海绵窦区域,亦可向眶尖发展累及视神经出现眶尖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其他非特异性炎症,如:Wegener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动脉炎等,需要有原发疾病的支持并排除其他诊断。②感染:第一,真菌感染,以毛霉菌和曲霉菌居多,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或广谱抗生素、放疗及HIV患者。真菌由鼻窦向眼眶、脑侵袭;其次,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眼支受累较为常见。③外伤或手术所致眼眶蜂窝织炎。④肿瘤:原发于眼内、眶内的肿瘤、鼻旁窦肿物和中枢神经系统占位都可以波及眶尖。临床上可以引起眶尖综合征的肿瘤多为:垂体腺瘤、脑膜瘤、神经鞘瘤、淋巴瘤、鼻咽癌和转移癌等。⑤其他:如外伤出血/医源性损伤,大多有确切的外伤史及病史。
眼眶与鼻窦的关系极为密切,除眼眶外侧壁外,其上、下、内三壁均为鼻窦所环绕,尤其是内壁后方、眶上裂和视神经孔与后组筛窦、蝶窦毗邻。一方面眶内壁存在泪筛窦间隙、蝶筛窦间隙等潜在空隙,另一方面眶纸板很薄,该区域静脉丰富又缺少瓣膜,血液在筛窦和眼眶之间可自由流通,这些特点构成了鼻源性眶尖综合征发生的解剖学基础。鼻源性眶尖综合征病因以真菌感染、鼻窦肿瘤、鼻内镜筛窦手术多见。该患者颅脑MRI提示左侧上颌窦、双侧蝶窦炎,考虑鼻源性真菌感染,术后病理证实为镰刀菌感染。
镰刀菌属(fusarium)是土壤中常见的腐生菌,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植物。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人群来说,有些镰刀菌是机会致病菌,主要引起局部感染。可通过外伤或外来异物导致的软组织或黏膜的感染,或通过吸入镰刀菌孢子,导致真菌性鼻炎、鼻窦炎和肺炎。患者可能是通过吸入镰刀菌致真菌性鼻-鼻窦-所致眶尖真菌感染。
【治疗及转归】
给予注射用伏立康唑(0.2g/次,每12小时1次)抗真菌治疗1个月,意识清,精神好,头痛消失,体温正常,仍左眼上睑下垂,左眼球固定,左侧瞳孔直径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无光感。
【最终临床综合诊断】
眶尖综合征(镰刀菌感染)
(张金涛 李东岳 张晨光)
【专家点评】
本病例最初仅限于单纯展神经损害,头颅MRI未能提供有效信息。随疾病进展,Ⅱ、Ⅲ、Ⅳ、V 1、Ⅵ脑神经均累及,定位于眶尖。因无明显感染征象,无糖尿病、免疫异常性疾病,一般临床思路会考虑海绵窦病变(例如CCF、局部肿瘤占位)或痛性眼肌麻痹。也要注意少见情况的鉴别如眶肌炎、局部硬脑膜肥厚炎症、局部淋巴组织增生症等。后期影像学提示鼻颅眶沟受压,最终由病理证实真菌感染,较为少见。本病例疑难之处在于,免疫力正常没有全身感染征象的患者,仍然可以发生鼻窦感染向海绵窦侵犯而导致眶尖综合征,这正是需要大家注意的,诊断思维需要全面考虑。
(戚晓昆 张金涛)
【参考文献】
1.何妮,王淳,张萍,等.6例眶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502-5504.
2.赵质彬,符征,牟忠林,等.鼻源性眶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66-68.
3.边俊杰,刘大川.眶尖综合征83例病因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7,7(1):209-211.
4.KEANE JR.Cavernous sinus syndrome:analysis of 1519 cases[J].Arch Neurol,1996,53(7):967-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