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17 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11天
【现病史】
患者男性,59岁。患者入院前11天夜间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牙关紧闭,双眼向上凝视,肢体抽搐,持续约2~3分钟自行停止,约5~6分钟意识逐渐恢复,醒后感全身乏力。发作前无先兆。病程中无发热、呕吐、瘫痪,无舌咬伤,无二便失禁等。入院前10天夜间再次出现类似发作一次,持续约数分钟缓解,仍未诊治。6天前于贵州省某县医院诊治,当天夜间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3小时内发作间隙意识未恢复,当地医院给予药物(具体药名不详)治疗后,抽搐停止,意识逐渐转清。2天前下午患者突发不言语,以点头、摇头方式与家人交流,夜间出现持续性躁动,伴大小便失禁,伴咳嗽、咳痰。来笔者所在单位急诊以“意识障碍待查”收入病房。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差,目前留置尿管,未解大便。
【既往史】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慢性病病史;“肺结核”病史,(正规服药7~8个月)后自行停药;否认“肝炎”等其他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
出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留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毒物接触史。吸烟30余年,20支/d,饮酒30余年,250~300g/d。否认冶游史。
【婚姻史】
已婚,配偶有高血压病史。1子1女均体健。
【家族史】
父母已故(死因不详);4个兄弟,1个妹妹,均体健;否认家族中遗传病及传染病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查体】
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6/68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平车推入病房,内科查体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模糊,躁动,言语混乱,查体不配合。脑神经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额纹基本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四肢及躯干肌肉无明显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可见自主活动,针刺四肢有躲避反应;四肢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霍夫曼征、Babinski征、Chaddock征均为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留置尿管。
【辅助检查】
1.血尿便常规和生化
AST 113IU/L,肌酸激酶(CK)285IU/L,血沉 72mm/h,乳酸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92mmol/L,HBsAb、HBcAb、HBeAb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
2.免疫和感染指标
CD4细胞绝对计数120/mm 3(正常范围≥500/mm 3),结核抗体弱阳性,脑脊液培养:5天提示球形芽孢杆菌生长,脑脊液常规、生化涂片染色正常,降钙素原正常。
3.脑电图
背景活动以5~6Hz θ波为主,调节调幅差,双侧半球基本对称。
4.头颅CT平扫
胼胝体膝部片状低密度影。
5.头颅MRI(图17-1)
双侧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膝部、压部对称性异常信号,T 2 FLAIR呈高信号。
6.其他检查
心电图正常;胸片:双肺感染,双上肺纤维灶;超声:右颈总动脉窦斑块,心脏超声、上肢和下肢血管超声、腹部彩超未见异常。
【定位分析】
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提示癫痫发作定位于大脑皮质;精神、行为异常定位于大脑皮质或/和皮质下白质(如胼胝体)。MRI检查进一步证实存在双侧大脑皮质和胼胝体病灶。
图17-1 头颅MRI检查结果
注:A.胼胝体膝部、压部对称性长T 1信号(箭头);B.胼胝体膝部、压部对称性长 T 2信号(箭头);C~D.胼胝体膝部、压部对称性DWI呈高信号(箭头);E.胼胝体膝部、压部对称性FLAIR像高信号(箭头);F.双侧半卵圆中心FLAIR像高信号(箭头)
【定性讨论】
患者中年男性,起病方式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及精神行为异常,查体可见意识模糊,头颅MRI检查提示胼胝体压部及膝部对称性长T 1、长T 2信号,DWI高信号,并累及皮质下白质、半卵圆中心等,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定性诊断为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又称马-比二氏病(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
由于胼胝体病变可分为:①广泛性病变:以变性及发育异常为主;在心脏停搏或癫痫持续状态时也可因缺血缺氧而致广泛损害,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人格改变,情绪淡漠,记忆力下降,肢体无力等,代表病变为马-比二氏病(Marchiafava-Bignami病,MBD)。②局限性病变:多由血管病引起,如腔隙性脑梗死;其他如多发性硬化、肿瘤、外伤等。局灶性病变主要引起肢体失用。因胼胝体病损时合并有其他脑部病变,故表现症状多较复杂和不典型。该患者急性起病,病程短,影像学上胼胝体病变为广泛性病变,符合广泛性胼胝体病变的病因,需考虑感染、中毒、血管、代谢、脱髓鞘等病因的鉴别。
感染方面:①细菌:虽然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为球形芽孢杆菌,但患者脑脊液细胞数、糖、氯化物均正常,蛋白不高,脑脊液革兰氏染色阴性,未给予正规抗细菌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这些均不支持细菌感染,故我们高度怀疑球形芽孢杆菌系污染的可能性大,遗憾的是因出院未再复查。②病毒: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MERS)可导致胼胝体病变。MERS好发儿童或青少年,病原微生物包括流感A、B病毒、轮状病毒、链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等,前驱症状以发热多见,其次为呕吐、腹泻、咳嗽等,神经系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谵妄、癫痫、意识障碍等,病程呈自限性,症状常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MERS影像学特点为局限于胼胝体压部(Ⅰ型)或同时累及深部白质或皮质下白质(Ⅱ型)的可逆性异常信号,病灶多为类圆形,呈T 2WI高信号,T 1WI等或低信号,FLAIR高或等信号,DWI呈高信号伴ADC降低,反映细胞毒性水肿所致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病灶多在1~2周内消失。此患者年龄、症状不符,也无发热等感染征象,影像学也不支持,不考虑病毒感染导致的胼胝体病变。③结核:结核导致的血管炎以及免疫反应导致脱髓鞘可以导致胼胝体病变。该患者有肺结核病史,本次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精神行为异常,结核抗体弱阳性,是否是结核性脑膜炎?该患者无乏力、食欲缺乏、厌油、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脑脊液检查正常不支持结核感染,颅脑MRI未见结核常见的颅底改变及脑积水,痰液抗酸染色检查阴性,均不支持结核感染。④其他少见病因(真菌、寄生虫)因缺乏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据支持而不考虑。
中毒方面:中毒时颅内常常累及双侧基底节、丘脑,因为这些部位代谢活跃,该患者头颅磁共振无此特点。且平常无毒物如甲醇、氰化物、二甲基锡、苯、CO等接触史,也无癫痫药物服用史,病史及影像学均不支持中毒。
血管病方面:因胼胝体为弓状白质纤维,向两半球内部的前、后、左、右辐射,来自前后循环四支血管(大脑前动脉的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后脉络膜动脉)重叠血液供应,这些血管发生闭塞时,可导致胼胝体及胼胝体以外的其他部位梗死。由于血供非常丰富,故胼胝体梗死发病率低,并且多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半卵圆中心、基底节等)。有的甚至与遗传性小血管病如视网膜耳蜗脑血管病变(Susac syndrome)以及CADASIL等伴存。梗死多呈偏侧性、局灶性分布,部分周围可以合并有出血。胼胝体梗死病因多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有学者将胼胝体梗死临床症状总结为:①三主征:意向性运动性失用(不能进行日常的运动)、失写症、触觉命名不能(不能命名放在左手的物体,而感觉无损)。②其他症状:交叉性视共济失调,Borin陌生手或异己手(认为左手不是自己的手),无动性缄默症,记忆力缺失,意志缺失,抓握不能,运动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失调。治疗过程中病灶可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该患者除年龄、饮酒外无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低于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无局灶阳性体征,影像学上病灶双侧对称分布,周围无出血。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不符合胼胝体梗死特点,不考虑血管病变。
代谢性方面:患者长期大量饮酒,有精神行为异常及意识障碍,需考虑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据统计,有12.4%的MBD患者同时存在WE,而15%~20%的WE患者同时存在MBD。该患者起病急,无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周围神经病变等WE的“三联征”。而且WE影像学一般累及中脑导水管周围核团。头颅MRI可见双侧丘脑及脑干对称性病变。急性期的典型改变是第Ⅲ脑室和导水管周围对称性T 2WI高信号,恢复期高信号降低或消失;乳头体萎缩也是WE的特征性神经影像。此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不符合WE特点。
脱髓鞘疾病方面:常见疾病为多发性硬化(MS),MS影像学表现为室管膜下特别是侧脑室的外上角、视神经、脑桥及脊髓等,可见大小不一类圆形或斑点状不规则T 1WI低信号、T 2WI高信号,或为融合斑。该患者59岁,属于MS少见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无空间和时间的多发,影像学上病灶主要位于胼胝体,除相邻白质外,很少累及其他部位。无MS特征的影像学特点,故不支持MS。
结合患者中年男性,长期大量饮酒,出现癫痫、精神行为异常症状,磁共振见胼胝体膝部、压部对称性长T 1、长T 2信号,DWI高信号,病灶位于胼胝体中层,不累及腹侧及背侧,在除外感染、中毒、血管、代谢、常见脱髓鞘疾病等情况下,只能考虑MBD,又称胼胝体变性(corpus callosum degeneration)或原发性胼胝体萎缩(primary corpus callosum atrophy),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常常致死性的继发性脱髓鞘病,特异表现为胼胝体的变性坏死和脱髓鞘改变,常伴有轴索损伤。
【临床讨论】
MBD至今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有长期酗酒病史,也有极少数发生于无酗酒史的营养不良患者,这与笔者之前报道的一例患者并无长期饮酒病史相符。但普遍认为与长期饮酒导致的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营养障碍等有关。以前只能通过尸检才能确诊,现在因为影像学的发展,MRI结合病史可以为MBD的临床确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MBD临床分型方法有两种:①按起病形式及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急性患者常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精神神经症状,如混乱、昏迷、癫痫发作、构音障碍和轻偏瘫,当患者出现典型的分离综合征的症状,往往被误诊韦尼克脑病、戒酒综合征或者脑炎;亚急性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痴呆;慢性患者表现为渐进性痴呆、分离综合征等。②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分为A型和B型:A型特点为急性意识障碍起病,表现为昏迷,可伴有锥体束征、肌张力高,早期MRI显示整个胼胝体受累、T 2WI高信号、胼胝体水肿,一般预后差;B型表现为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损害,有认知障碍、构音障碍、步态异常等表现,MRI显示胼胝体部分受累,一般预后好。本病例部分胼胝体受累,符合B型MBD。
本例影像学还有特殊之处在于DWI胼胝体区域高信号,提示病程较急,早期可能存在广泛的细胞毒性水肿;同时本例T 2FLAIR像提示广泛累及皮质下白质、半卵圆中心和长联合纤维束等胼胝体以外部位。MBD急性期患者较少出现胼胝体外损伤,有报道认为胼胝体外损伤往往预示着更差的预后。该病例预后较好,可能与及时治疗及对戒酒依从性较好有关。本例与李学涵等报道的病例类似,笔者认为MBD患者的预后和是否存在胼胝体外损伤关系不大,这也支持2004年的MBD二分类法中未将胼胝体外损伤纳入分型标准的观点。
本例还发现该患者合并有肝功损害(AST升高)和T淋巴细胞数目的下降:CD4 120/mm 3,CD8 204/mm 3,CD3 364/mm 3,CD4/CD8为0.6。 有临床报道显示 MBD 患者 T淋巴细胞数目显著的下降,经安咪奈丁治疗后T淋巴细胞数目上升。国外有报道显示酗酒者会展示出明显的T细胞亚群改变,可是仅有少部分(13%,31/293)患者CD4+T细胞数目降低,这提示CD4+T细胞数目降低可能是本病的特异性改变,并且该指标可能成为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Humbert报道4例MBD病例的NK细胞数目没有显著变化,数目下降较为明显的仅是T细胞系,这也和本病例类似,这提示在治疗上需更注意调节免疫功能、防治感染和保护肝功能。也有病例报道MBD合并肺部感染死亡。
MBD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大部分患者预后不良,B族维生素和叶酸治疗被认为可能有效,甚至有完全康复的病例报道。早期治疗是改善MBD预后的关键。该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神经营养、免疫调节、抗感染和抗癫痫等治疗。
【治疗与转归】
入院后第4天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正常出院。2017年2月18日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戒酒,摄入富含叶酸食物,精神好转,对答切题,行走正常,无抽搐发作。出院1年以来症状未再复发,且无新发症状,生活自理。
【最终临床综合诊断】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
(何涛 杨清武)
【点评】
慢性酒精中毒脑病三联征有Wernicke脑病、Korsakoff psychosis及MBD,主要与酒精介导的神经毒性和营养不良所致的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MBD最常累及胼胝体的体部,可合并膝部、压部同时受累,也可累及整个胼胝体,胼胝体外区域易受累的是大脑白质,其次是桥臂,较少累及大脑皮质。MBD临床症状多样,可为精神状态改变,包括意识模糊、谵妄、昏迷、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也可出现癫痫、行走困难、尿便失禁、凝视麻痹、异己手综合征和眼球震颤等。MBD临床放射学分A型和B型。A型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意识障碍和锥体束综合征,神经影像学的早期检查结果包括胼胝体T 2WI高信号(MRI)或边界不清的低密度(CT),与弥漫性胼胝体水肿一致,可合并胼胝体外受累,预后较差,致残率和病死率高。B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认知障碍、构音障碍、步态障碍和大脑半球离断症状,意识障碍多较轻微,早期MRI检查提示局限性胼胝体T2WI高信号,预后良好。典型的“夹心饼干”或“三明治”征是MBD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征象。本例符合B型。
(戚晓昆)
【参考文献】
1.杨洁,关晓力,李朝阳.儿童伴可逆性孤立胼胝体压部病变轻型脑炎7例临床特点及磁共振表现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1):74-76.
2.石士奎,季立平,程敬亮.胼胝体变性与梗死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J].国际医学放射杂志,2009,32(1):13-15.
3.HILLBOM M,SALOHEIMO P,FUJIOKA S,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a review of CT/MRI confirmed case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4,85(2):168-173.
4.ARBELAEZ A,PAJON A,CASTILLO M.Acute 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R findings in two patients[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3,24(10):1955-1957.
5.Caulo M,Briganti C,Notturno F,et al.Non-alcoholic partially reversible 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review and relation with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s: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Neuroradiol J,2009,22(1):35-40.
6.刘勇,郑健.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e-Bignami综合征)(附1例临床报告)[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8(3):182-183.
7.BRUST JC.Ethanol and cognition:indirect effects,neurotoxicity and neuroprotection:a review[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0,7(4):1540-1557.
8.KHAW AV,HEINRICH A.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diffusion-weighted MRI in corpus callosum and cortical lesions[J].Neurology,2006,66(8):1286.
9.KOHLER CG,ANCES BM,COLEMAN AR,et al.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report[J].Neuropsychiatry Neuropsychol Behav Neurol,2000,13(1):67-76.
10.HEINRICH A,RUNGE U,KHAW AV.Clinicoradiologic subtypes of 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J].J Neurol,2004,251(9):1050-1059.
11.MÉNÉGON P,SIBON I,PACHAI C,et al.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diffusion-weighted MRI in corpus callosum and cortical lesions[J].Neurology,2005,65(3):475-477.
12.李学涵,吕志宇,陈秀.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合并广泛胼胝体外白质损伤且预后良好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7):7-8.
13.HUMBERT T,BUREAU J,CHABRAND P.Immunological changes in a case of Marchiafava Bignami disease:response to amineptine treatment[J].Eur Psychiatry,1995,10(2):107-109.
14.ZULUAGA P,SANVISENS A,TENIENTE A,et al.Wide array of T-cell subpopulation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 use disorders[J].Drug Alcohol Depend,2016,162:124-129.
15.于成,陈先文.原发性胼胝体变性临床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1):49-51.
16.TUNG CS,WU SL,TSOU JC,et al.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 with widespread lesions and complete recovery[J].AJNR Am J Neuroradiol,2010,31(8):1506-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