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产品经理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从大趋势看IoT产品经理

IoT产品经理脱胎于上个时代的产品经理,与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在IoT和5G时代,IoT产品经理将越来越重要。

1.1.1 产品经理的自我介绍

这是一本讲产品经理的书,我觉得有必要讲一下产品经理的前世今生,所以下面就请“产品经理”本人先来给大家做个介绍吧。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以这种形式见面。我的名字叫产品经理,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网红了,英文名是Product Manager,大家平常都叫我PM,跟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的缩写一样,而且随着对我越来越熟悉,你会发现,我们俩总是形影不离,所以在阿里巴巴,我也叫PD(Product Design)。”

1. 出生

我是个美宝,我的年纪与工程师这些工种相比,还很小。我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一家叫“宝洁”(P&G)的公司,对,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广告资源新开发了一个香皂品牌,但销量一直上不去。经分析发现,销量不佳的重要原因是这款香皂品牌的营销策略与宝洁公司自家另一款非常成功的香皂品牌的营销策略很相似,新产品的定位与原有产品的定位重合,自然很难有质的提升。

这时,一位名叫麦克·艾尔洛埃的员工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理念。于是我有了最初的名字:品牌经理。我的工作是负责品牌的产品定位与广告投放。

简单来说,我是为解决一个产品的定位和营销策略而生的。

2. 成长

我经历过Web 1.0时代、Web 2.0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正在经历人工智能时代。

互联网普及之前,我一直处在童年阶段,我的成长环境大多是制造业,但自从我开始学习互联网,一切发生了突飞猛进的改变。

Web 1.0(1994-2005) 就像你们人类所经历的小学,在Web 1.0时代,新闻门户网站大行其道,我的名字“产品经理”在国内还不为人知,但在国外已经开始流行。这个阶段互联网刚刚兴起,产品开发以应用软件和行业管理系统为主,有较高的IT技能门槛,所以技术人员大多会充当“产品经理”这个角色。

Web 2.0(2005-2010) 我进入初中,互联网由Web 1.0开始向Web 2.0进化,互联网产品形态也开始变化。在Web 1.0时代,人们只能被动地浏览内容,而在2.0时代,人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并互动起来,搜索引擎、社交网站和博客便是这一时代的代表性产品。产品经理作为能够引领一个产品发展壮大的关键人物,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的名字也越来越被人熟知。

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2020) 我进入高中的野蛮生长期。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更多应用铺天盖地而来,产品与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触达用户,通过功能的丰富与创新获得成功。在拉新、促活、留存等工作上,产品经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也有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人转行来做产品。产品经理变得炙手可热,但同时我也背起了那口无处不在的“大锅”。这个时代后期,同时孕育着下一个时代的趋势,那就是人工智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一些产品经理已经开始从事AI和AI硬件的工作了。

人工智能时代(2020- ) 2020年,会被很多人铭记,不仅是因为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时期,更因为我在这一年踏入了大学的校门。这一年被称为“5G+AIoT元年”,这也是我现在正经历的阶段。在21世纪的头10年,已经有很多厂商做了很多尝试,有很多产品经理也投入其中。产品经理,在这里,不仅会关注App的软件体验,还会关注智能硬件。产品经理的工作范围扩大了,于是我给自己起了个新的名字:IoT产品经理。

IoT产品经理,正是5G+IoT时代急需的弄潮儿。

至此,相信你已经了解了我的身世,至于我的未来,IoT领域中的产品经理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1.1.2 IoT行业发展与5G时代

上一节,我们大致了解了“产品经理”这个大学生的身世,对于他的大学“人工智能时代”,我想你也很好奇,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首次提出“物”的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2011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中,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一词;在工业领域也出现了IIoT(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

2018年,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成为另一个流行话题。所谓AIoT就是AI与IoT的结合。

2020年,5G时代正被人们热切期待着。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还没有十分确定的答案,但5G通信技术加上AIoT,必定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

据了解,IoT的规模,从上网的设备来看,目前最保守的估计是500亿个……这么多的设备是4G不够用的原因,也是商业的机会所在。在IoT时代,不仅要有新的硬件,还要有新的软件和服务与之匹配,否则大家对硬件的需求就不会那么强烈。5G时代,也需要新的应用出现,比如通过IoT设备甄别身份,监控与调节环境等。到2030年,就可以造就出一个4万亿美元的市场。这个量级比今天日本的GDP略小一些,比德国大一些,还是非常可观的。

——吴军《前沿科技·吴军讲5G》

总结来看,5G时代,网络速度和网络覆盖范围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使得短时间内传输的内容增多,几秒钟下一部高清电影这种事已经在实验室跑通;更广的网络覆盖范围,使得联网成为标配,在使用设备时无须考虑所处的位置是否有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需要通过蓝牙、Wi-Fi热点去连接互联网。5G时代,IoT设备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更多的软件和服务会瞬间触达终端,不论它是戴在人的手上、头上,还是被安置在田间地头。就像4G对手机起到的促进作用一样,5G将促进IoT设备种类以及在这些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的极大丰富。新硬件、新软件、新服务(后文简称为“三新”)将是IoT智能硬件时代的三大主题。那么,三新如何才能快速发展呢?这需要更多的研发人员投入其中,而IoT产品经理作为主角之一,必定少不了。

1.1.3 IoT产品经理供需趋势

先从我个人经历讲起吧。2014年底,我偶然浏览到智能手表的消息,先是Google提出智能手表的概念,再是摩托罗拉推出了智能手表。对于手表品类,我个人比较关注,多了智能的加持,隐约有一种投身于此的冲动。

后来,一段“暴力拆表”的视频深深打动了我,在查到是哪家公司后,我立马投了简历。很快,我通过面试,拿到了录用信。由于这个领域是自己热爱的领域,没有过多地权衡利弊,我就欣然入职了。这也是我进入IoT行业的职业起点,如今这家公司已持续几年进入“独角兽”公司之列。

从2015年开始至今,我一直浸淫在IoT领域。当有猎头问我感兴趣的行业时,我都会说,只关注IoT领域,原因有三:热爱、适应、擅长

热爱,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它,在这个跳槽成本几乎为零的年代,任何工作可能连1年都坚持不下来。为什么要强调适应?我遇见过几位能力特别强的产品经理,而且都来自诸如BAT这些企业,但最终都没有待特别长时间。不是他们干不好,而是他们无法适应IoT的工作方式,尤其是有着多年互联网工作经验的读者,在面临硬件对软件的功能掣肘时,总是显得毫无耐心。所以,这里的适应,不仅是对工作内容的适应(这个很好处理),更是对这种软硬结合、软硬相依的工作方式的适应。后边我会讲到软硬到底有哪些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第三,擅长,这也是IoT产品经理的一个门槛。虽然硬件种类众多,但很多元器件,如处理器、传感器等的原理都是相通的,了解得多了,你就知道该用什么,不该用什么,哪个好,哪个差。同理,运行在硬件上的操作系统,不论是Android还是Linux,它们的性能如何,特性如何,功耗水平如何,也可以触类旁通。

据我了解,目前IoT产品经理的圈子很小。以智能手表产品经理为例,国内各厂人数加起来也不过百人。而面向5G的新硬件、新软件、新服务,对IoT产品经理的需求量绝不止如此。

以下两个图能够很好地说明当前IoT行业的发展趋势。由于没有专门的正面研究IoT产品经理需求的报告,我们可以从侧面略窥一二。首先看图1-1,这是36kr的资料。

019-01

图1-1 IoT行业发展趋势

如图1-1所示,从2015年到2019年,智能硬件终端企业注册数量增长了295%。

如图1-2所示,百度指数也能印证,虽然国民对“IoT”这个关键词的关注度有所波动,但整体关注度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020-01

图1-2 百度搜索“IoT”关键词趋势

在5G+AIoT时代,IoT产品经理大有可为。但也要知道这里不会更容易。

写到这,请允许我引用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登月计划大规模实施前的一段话,作为本节的结尾:

我们选择在这十年登上月球并做其他事情,不是因为它们容易,而是因为它们很难,因为这个目标将有助于组织和衡量我们最好的能量和技能,因为这个挑战是我们愿意接受的,是我们不愿意推迟的,也是我们打算赢得的,其他挑战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