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准备的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不急不躁上小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 “我们都上‘一年级’啦!”——孩子和父母都应尽快适应角色

一年级并不只是孩子新阶段的开始,同时也是我们新身份的起点。孩子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他成了“一年级新生”,而我们则从此刻开始成了“小学生家长”,这个身份的级别也不过是“一年级家长”,所以我们和孩子都要从“一年级”起步。

也就是说,我们和孩子都要学着去适应自身的全新角色,孩子要适应自己学生的角色,我们要适应自己学生家长的角色。当我们和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角色上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才可能一起在这全新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小学一年级其实是重要的开始

因为马上要上小学了,一个小男孩便被妈妈拉着做学前辅导,哪知道男孩却仰着头大哭不止,一边哭还一边说:“上学不能玩手机就不快乐了。”

妈妈提醒他:“要想生活幸福,必须要努力奋斗。”

但男孩却哭着说:“这样(上学),我就觉得幸福生活不见了。”

孩子对上学这件事其实都有着复杂的心理,他会因为没经历过而有新鲜感,但也会因为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对上学的错误印象而心生退意。

但上学到底好不好显然不是由孩子的喜好来决定的,我们也不能遵循他的意愿来决定要不要去上学,毕竟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一年级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

对于孩子来说,一年级其实是创造梦想的大好时机,因为此时孩子开始接触大量的知识,他的思维会被打开,他的很多潜能会被发掘出来。所以,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他的思想发展、潜能发展,根据他的喜好和需求来引导他去接触新事物,让他能在兴趣引导下全面发展自我。

另外,一年级也是孩子认识社会的最初阶段,所以从此时起,他要开始构建独立的人格,也要具备更多的能力,我们则要以信任的态度来培养他、引导他,并给他充足的尝试与练习的机会,让他变得越来越独立。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让他意识到自己正在逐渐迈进充满社会秩序的环境,他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合作,这其实也是为他未来真正迈入社会打基础。所以,要培养孩子遵规的习惯,培养他具备端正的生活态度,让他能越来越适应集体生活,逐渐具备责任心、勇气和信念等。

如此看来,小学一年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和孩子都不需要过于紧张,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我们都不过是一步一步前行,一开始做不好没有关系,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遇到问题及时纠错,对漏洞及时弥补,我们和孩子总能逐渐熟悉这个阶段的成长。

孩子成长的多样性

现如今,我们对于学习这件事应该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孩子就是通过各种学习来发展自己的,这个学习,不仅包括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做人、处事、与人交往等能力的学习。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进入一年级,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他成长多样性的开始。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孩子一年级时,积极对他进行更多方面能力发展的培养。

这些能力包括:

学习能力:这是他的基本能力,因为不论是知识积累还是其他能力的培养,都要从学习起步;

交往能力:与人和谐相处是共进合作的基础,同时和同学团结友爱,才能保证孩子愉快地度过他的学生生活,而不会因为人际关系遭受困扰;

处事能力:学了知识一定要落在实处才算有用,遇到问题要会思考,会调动大脑中的所有内容来解决问题,这也是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努力的方向;

“特殊”能力:这个特殊不是什么超能力,而是要让孩子具有自己的个性,有属于自己的优秀表现能力,这个能力没有限定,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认真引导,他总会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表现得令人刮目相看。

孩子成长的多样性,其实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对教育孩子这件事有多样性的思考,不再简单地认为“学习书本”才是学习,而是开始关注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再只注意到孩子某一方面的优秀,而是更能看到他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一年级是孩子开始迈向成才之路的起步阶段,但这条路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铺就的,而是由“多样知识”集合铺就的,我们应该尊重并珍惜这种“多样性”,帮孩子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让他在未来可以有足够的“资本”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父母的作用要发生变化

孩子开始上一年级,父母也就不单单只是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生活快乐,以及培养基本生活技能这些比较基本的方面发挥作用了,我们的自身责任感应该变得更强,要在这些基本方面的基础上,再发挥一些更重要的作用,为孩子选定一条更为有效的教育之路,让他可以多学一点、学好一点,一步步走向他所希望的、我们也乐见的成功。

所以,我们要进行更周密的思考与计划,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当下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学校教育来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

我们需要调整原本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关注,逐渐放手培养他的各种能力,从代替者、保护者向引导者过渡,爱的表达依旧不可少,但同时引导也要以智慧为基础,批评教育要有理有据,并逐渐成为学校老师的合作者。

这种改变是一步步进行的。随着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开诚布公地和他谈一谈,告之他的身份变化以及我们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作为,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纳这种人生改变,也有助于我们更快地让自己的改变发挥作用。

要注意的是,我们自身要发挥的作用发生变化,但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改变,依然要兼具爱与理性,不能说因为他上了一年级,我们就只顾着严格要求他认真学习、好好表现,而忽略了爱的表达。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此时,我们应该表现出关爱和理性,才能帮助他更顺利地度过这个变化阶段。


[1]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提出了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了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