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冬小麦发展模式及水热盐耦合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河套灌区冬小麦品种引选及复种模式

2.1 河套灌区冬小麦品种引选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从1996年在河套灌区开始引进冬小麦,通过春化后作为亲本材料用于新品种选育;2007年开始进行冬小麦北移,在河套地区采用常规模式种植冬小麦。

近年来累计从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泰安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广泛引进冬小麦材料220余份。引进的材料进行扩繁、鉴定、评价,将表现良好的品种放入下一生长季进行品鉴试验,品鉴试验表现特好的品种在下一生长季进行冬小麦品种展示,同时利用引进材料作为亲本,进行冬小麦选育。

1.2007—2008年试验成果

2007—2008年度引进4个冬小麦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明确了河套灌区种植冬小麦的可能性,4个品种亩产均在450.00kg以上,表现较好的是京冬8号和宁冬326,亩产分别达到532.12kg和564.96kg。

2.2008—2009年试验成果

2008—2009年度进行了京冬8号和宁冬326的优良新品种展示,京冬8号亩产493.24kg,宁冬326亩产539.29kg。并进行了14个品种的品比试验,有两个品种亩产超过550.00kg,分别是:石麦15亩产564.88kg;宁冬11号亩产564.48kg;8个品种亩产超过500.00kg,10个品种亩产在450.00kg以上,3个品种亩产在400.00kg以下。

3.2009—2010年试验成果

2009—2010年度进行了27个品种的品比试验,宁冬11号、轮选987、DF547、中麦22、DF526等品种抗寒旱性表现较好。

4.2010—2011年试验成果

2010—2011年度进行了55份材料的品比试验,包括从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引进的11份冬小麦材料,因气候及栽培措施因素导致品比试验没有实际结果,仅部分材料进行了收获保存。

5.2011—2012年试验成果

2011—2012年度引进了10个冬小麦品种,由于地表干旱,浇返青水后,地未消通又不能及时将水排出,麦苗大都水淹窒息;其中新冬32、新冬22、京冬22、宁冬11号返青较其他品种好。

6.2012—2013年试验成果

2012—2013年度进行的宁冬11号试验田亩产546.94kg。

7.2013—2014年试验成果

2013—2014年度覆膜穴播种植新冬42、京冬8号、宁冬11号亩产分别达453.13kg、425.00kg、555.93kg。

8.2014—2015年试验成果

2014—2015年度引进了10个冬小麦品种,采用覆膜穴播种植模式后,冬小麦越冬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常规冬小麦主产区的优秀品种如周麦26、济麦22、鲁原502、石优20、泰科麦系列、北部冬小麦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CA系列预估产量均超过550.00kg,较对照宁冬11号增产均超过10%。

9.2015—2016年试验成果

2015—2016年度引进了国内冬小麦种植区、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等10个小麦品种,部分品种由于种植地势低,秋浇后积水多,抗性不强,越冬返青不好,多数品种返青率不足50%,加拿大的材料由于地域差异导致产量表现较差,仅可作为亲本材料使用。

利用引进的材料大量配置冬-冬、冬-春小麦杂交组合。在引进冬小麦品种的同时进行着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利用冬小麦进行的冬-春小麦杂交为河套地区及整个春麦区的春小麦新品种选育极大地拓宽了变异来源,提供了许多优良性状。表2.1为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科学院部分引选冬小麦品种。

表2.1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科学院部分引选冬小麦品种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