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诗歌中的魏晋南北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彪炳战绩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南宋与金军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辛弃疾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包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辛弃疾非常敬佩孙权,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诗词中流露出对孙权的敬仰与赞叹之情!

魏蜀吴三足鼎立,可是孙刘曹三者实力相差较大。那么,何以有这么鲜明的差异?孙权究竟是不是一个善于开拓的君王?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读者不难发现,“孙权经常是亲自带领十万人马被曹军痛打一番,最后灰溜溜地铩羽而归”。

那苏东坡笔下“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气风发之少年,是否真的在面对曹军时这么不堪一击呢?

公元200年,号称“小霸王”的孙策准备发兵北上时,为刺客所伤,不久便去世了。他给弟弟孙权留下的地盘是一州四郡。东汉号称十三州,分别是司隶州、幽州、青州、冀州、徐州、豫州、兖州、并州、凉州、荆州、扬州、益州、交州。孙策虽然对外号称打下了扬州九郡,但实际上他只占据了丹阳、吴郡、豫章、会稽、庐江五个郡,其中庐江郡在孙策去世时脱离控制。

可知,孙权接班的时候,东吴也仅仅是强于公孙康和张鲁这样的割据势力,甚至都不如与其相邻的荆州刘表。那面对如此狭窄的领地,孙权当然要拓宽生存空间了,于是一连串的战斗也随之而来。

首先,孙权的第一战便是针对因孙策亡故而脱离孙政权的庐江太守李术,结果一战击杀李术,收其降兵三万余人。须知,庐江郡是当时扬州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郡,拿下了这样一个郡,对孙权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

紧接着,孙权又开始了他生涯中的第二战——讨伐黄祖。公元203年至公元208年,孙权三伐黄祖,最终将其击杀,吞并江夏郡大部分。至此,孙权的领地拓展到了荆州地区。

这两次战争的胜利鼓舞了孙权,同时引来了曹操的不安。同样是在公元208年,统一了北方的曹操领兵南下,于赤壁迎战孙刘联军。最后,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获胜、曹操大败而宣告终结。

至此,孙权在击败曹操后,开始对曹操统治下的荆州展开了一系列争夺。电视剧《三国演义》为了凸显孙权的军事指挥能力弱,便将孙权刻画成屡屡碰壁的“战败家”。最典型的合肥之战,电视剧里孙权领兵十万,经过一番大战之后便灰头土脸地逃了回来。而实际上,在这次战斗中,孙权掣肘于自己的将领张昭在西线攻当涂不利,最后才撤出了对合肥的围困,虽然未取得胜利,但也不至于说成如此惨败。

总的来说,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的一系列争夺战中基本符合“开拓领地”这四个字。

而后,孙权又于公元210年发起了“交州战役”,将东汉最南端的交州也夺了过来,领地再次扩张。

之后,孙权又发动了旨在吞并整个荆州的第二次西征,其中“关羽大意失荆州”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孙权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后,正式确立了对荆州地区的绝对统治。

夷陵之战后,孙权又紧急调整同盟方针,改“联曹取荆”为“联刘抗曹”,并在“石亭之战”中击败曹魏将领曹休。

“石亭之战”一年后,孙权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吴,此时孙吴的领地有多大呢?孙吴所控制的是一个完整的交州和占据了七分之五以上的荆州和扬州。对比孙权刚刚接班之时,领地整整翻了三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此言非虚啊!

曹操荡平北方诸雄,屯田蓄兵,为魏国开创根基,是一个传奇性的君主。而刘备从一介布衣,漂泊江湖,几起几落,最终割据一方,开创自己的王朝,显然也是一位相当具有魅力的君主。那么,与他们鼎足而立的孙权呢?

其实,纵看孙权的一生,他并不平淡,甚至不输曹刘。

首先,孙权接班的时候才不过十九岁,这在东汉末期那批割据势力中是相当年轻的,也就仅仅年长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但是,年纪轻轻的孙权顺利地将濒临崩盘的东吴势力盘活了。

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孙权彪炳战绩,至少在他长达近半世纪的执政生涯中还做了以下三件大事。

首先,在经济上,曹操在战争中还能保持着充裕的粮食供应,全依赖于“屯田”政策。孙吴在“屯田”这方面做得也是相当好的。孙权在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政策。东吴的“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需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其次,东汉时期的南方并不像今天这般富足,而是一片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之地。恰恰因为孙权的存在,靠他对南方的开发,使得在这片区域中有了更为细致和有效的行政区划。号称“六朝古都”乃至今天的“华东第一省会”——南京市也是得益于孙权的开拓。

最后,在同盟关系上,为了对抗来自北方曹操的压力,孙权除了保持和刘备的联盟外,还致力于开拓新的盟友。为了联合辽东的公孙家族一同对抗曹魏,孙权还开拓了从江东地区到辽东的航线。而在这之前,只存在从江东到山东半岛,再到辽东的分段航线。除此之外,孙吴还致力于南方航线的开拓,沟通了从江东地区到海南岛的航线。更远甚至到达扶南(今柬埔寨南部)。

然而,部分后人对孙权所取得的功绩避而不谈,由此引发了无数人的感慨。正如南宋的刘克庄在《吴大帝庙》中叹息“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又过了百余年,朱元璋反元夺了天下,最后定都南京,开创了大明王朝。当他开始在为自己修建皇陵时,清理了陵区周围的诸多陵墓,唯独将孙权的陵墓保留了下来,并称其是个好汉。明太祖的一席话似乎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给这位曾经“坐断东南”的帝王定了一个公平的注脚。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钟山之南的蒋陵默默历经千年风雨,似乎在为我们诉说着这位曾经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