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棚瓜架婆婆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幼儿急疹和加急电报

儿子在曲阜落地时七斤二两,满月时十斤二两,一天长一两。到了天津,没法过秤,只看到他像气吹糖人,一天一天长大。几天一个样儿。

刚到天津时,我妈喜欢把他放在床边,脚丫子几乎与床边对齐。反正他还不会翻身,掉不下来。我妈不给他的宝贝孙子包尿布,说“白天晾晾腚”。只在两腿间放块尿布。那小子似乎有多动症,看着天花板,一停不停,四脚乱蹬,手舞足蹈得极有规律,好像现在电视上那些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舞一会儿,大喊一声“咳”,继续舞蹈。过一会儿,撒尿了。一道清流射地面,拿地板擦拖一下地就成。我妈连洗尿布都省了。

六年后我有了女儿,几十年后既有了孙女,也有了外孙女、外孙,认真观察,哪个孩子在百天之内也不曾像我儿子这样手舞足蹈。真可惜当年穷得连相机也没有,更不要说录像,当年舞蹈场面没拍下来。

“狗蛋的头挺直了……”

“狗蛋坐得好好的……”

“小东西会翻身了……”

一个一个,我写信告诉牛司令的,都是好消息。

“儿子发高烧了!”此时,儿子刚满六个月。

反正自己研究所就有附属医院,马上抱去看门诊,开了“最好的退烧药”,还有消炎药。

狠下心给儿子灌药,连灌四天,仍然是高烧不退。

请教邻居——上海医学院毕业的妇产科医生赵中贞,分析说:孩子满六个月,从母亲身上带的抗体不管用了,这个时间,就是该生病了。

请教儿子的干妈,二十一世纪赫赫有名的全国治疗硬皮病权威苑勰教授,当时她正用开司米毛线给她称之为“我的儿子”的狗蛋织小毛衣,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她没有育儿经验,这位附院皮肤科医生虽然比我大七八岁,当时人家还没结婚呢。

再问小儿科,说的跟妇产科医生是同一个理论,孩子该生病了。我说,孩子生病,你们总能治吧,为什么死活不退烧呢?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还很疑惑:最近并没有流感,你这个做母亲的也没感冒啊。

“不行不行,我可撑不下去了,得把他爸爸叫来!”我对我妈说。

“你沉住点气。孩子不就是发点烧,没别的毛病。不是嗓子和什么体(扁桃体)都没事嘛。他爸爸来能干什么?”我妈坚决不同意我的主意,非常实际地加一句,“白搭上来回火车票钱。”

在那时,兖州到天津来回火车票钱,对我们这样的“月光族”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儿子脑袋还是火烫,我急得像房子着了火,傍晚,跑进邮局拍加急电报。

回到家,看到奇怪的一幕:我妈把宝贝孙子用小薄棉被紧紧包着,喂他喝水,喂完,仍然紧紧搂着孩子,坐在床上。

咦,用得上《红楼梦》那句话:这是什么像声儿?

我有点儿恼火地发现:我妈又在给他孙子喝白开水!我从来不允许,孩子必须喝我精心配制的“营养水”!但此刻我心劳力拙,没心思管这水那水了。

“我给他捂捂汗!我就不信不能退烧!”我妈说。

我心想,行啊,你老嫲嫲比大夫还能?你乐意抱着,你就抱着吧。这几天我可累熊了,我先睡会儿。明天他爸爸来了,我就跟他一起坐火车抱他儿去北京,协和医院。

大约夜里两三点钟,睡梦中觉得有人推我,我昏昏沉沉地问:“干什么?”

“给吃奶。”

咦,孩子的嘴不那么火烧火燎啦!

我迷迷糊糊以为自己在做孩子退烧美梦,喂完奶,又迷迷糊糊睡去。

天渐渐放亮,我妈和她的宝贝孙子安安静静躺在他们的被窝睡得正香。

我伸手摸摸儿子额头,哟,体温正常了!

再仔细一看,脖子上一片红点。

我的天,这又是什么?悄悄掀开儿子睡觉穿的“和尚服”小褂看,胸前背后,都是红点!

可了不得啦!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中国现在还有天花吗?

学文学的愚人,遇到孩子病时,总往最凶险的病上想。

急脚蟹般把准备上班的邻居妇产科赵大夫硬拖到家里来。

“哟!原来不过是幼儿急疹哪。”赵大夫看看娃娃,笑出声来。

我动手想抱起孩子。

“你做什么?”赵大夫奇怪地问。

“去小儿科。”

“还去什么小儿科?甭找那帮废物垃圾堆!连幼儿急疹都估计不到!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多给孩子喝点白开水!”

上海俊女用南方普通话来了番言简意赅的儿科常识:幼儿急疹是满六个月后婴儿常见病,持续高烧约五天,红疹一出就退烧,什么后遗症也没有,终身免疫。

“对啦,注意着点儿,别叫孩子把皮肤抓破了。”

那个做爸爸的火急火燎赶到时,他儿子在床上笑嘻嘻正玩得高兴。

“你就是这个熊样!”一路上被我吓得灵魂出窍的牛司令忍无可忍地怒吼,“见风喊雨,落叶山倒!”

我也朝他怒吼:“你自己带带孩子看!”

嘿嘿,是我“自己”带孩子吗?

“幼儿急疹和加急电报”,成了海光寺大院的著名笑话。

给“造反派”罢官的老书记在院里遇到我,假作惊讶地打招呼:“哟嗬!没抱小牛牛去协和医院哪?”

“狗大爷,你这个‘走资派’还在走啊!”我笑嘻嘻地说。

“三八式”从燕京大学中文系投笔从戎的所党委书记被“造反派”命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走资派狗王磊”。

“我走得可没我狗侄女精彩。喂,中文系的,多棒的‘过五关斩泥人’情节啊!小牛崽给苍蝇踢了一脚,千里迢迢把老牛牵了来!再写篇文章上《健康报》头版吧,题目就叫《幼儿急疹和加急电报》。”

老书记及围绕他发生的许多趣事,他信口而出、充满人生经验和智慧的妙语,后来成了我早期小说、报告文学重要内容。我第三部长篇小说《感受四季》中励精图治的泗海大学党委书记铁磊,被评论家称为“新时期文学新形象”,他的身上仍然有血研所党委书记的影子。

青葱岁月记忆可贵,中文系毕业生的医学所光阴不算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