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宁夏农业及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预测
韩治泰 王岚海 刘 超 何鹏力
2019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三农”领域重大工作,加快推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农村改革,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为全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农业农村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推动产业扶贫,贫困地区内动力不断增强
认真落实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实施产业扶贫“六大行动”,指导县区制定完善产业扶贫奖补政策,推行“一户一策”,大力发展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硒砂瓜、中蜂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新增产业扶贫示范村41个、扶贫龙头企业42家、扶贫产业合作社146家,提升发展致富带头人2777名。加大技术培训和帮扶,与福建省签订了闽宁协作框架协议,协调陕甘宁青蒙五省区开展扶贫农业产业合作,推动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协调发展。2019年,宁夏发展产业带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原州、海原、同心、红寺堡实现脱贫摘帽。
作者简介:韩治泰,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岚海,自治区水利厅办公室主任;刘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副主任;何鹏力,自治区林业草原局办公室副主任。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稳步提质增效
2019年,宁夏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10万亩,预计全年总产量385万吨,超年初计划任务25万吨,实现“十六连丰”。坚持稳定基础产能,加强良种繁育和规范管理,加快推进奶业振兴。截至11月,奶牛存栏60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20万头、145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9%和1.5%。生猪饲养量279万头,同比下降18.5%。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0.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5.4亿元。坚持优化产业布局,创新技术服务,强化产销对接,瓜菜种植面积320.6万亩,产量706.9万吨,总产值达到116.9亿元,较上年增加4.6亿元。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7.4%。
(三)着力打造优势品牌,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发挥“五大之乡”品牌优势,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品牌工程,加快创建盐池滩羊、中宁枸杞、中卫硒砂瓜、西吉马铃薯、灵武长枣5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组织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盐池黄花菜、利通区奶牛申报创建第三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建设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网上商城,设立“乡味宁夏”微信公众号,成功举办中国蔬菜大会暨第四届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系列活动,全国7个大型批发市场、46家连锁商超与宁夏签订特色农产品销售协议89项12.3亿元。大力实施龙头带动融合发展工程,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认定第九批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81家,同比增加15家。新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2家,认定示范联合体10家。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2个,休闲农庄达到948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1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68%。
(四)积极放大科技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效果显著
实施乡村产业科技支撑行动,遴选推介主导品种208个、主推技术139项,开展10项农业关键技术攻关、20项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创建粮食和蔬菜优新技术示范区74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30个、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30个。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1个、畜牧业节本增效科技示范区61个,推广稻渔综合生态种养5万亩。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建设高效节水、旱作节水示范区23个,创建化肥减量技术示范区128个、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示范区60个,110万亩高标准农田、5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有序推进,示范推广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105.3万亩。集中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全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0%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
(五)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石嘴山市等一市八县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金凤区、利通区和沙坡头区已完成整县(区)改革试点,沙坡头区、灵武市、隆德县和石嘴山市正在开展阶段性改革绩效评估,其他县(市、区)改革开局良好,进展有序。2019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覆盖735个村,全区已成立村经济合作社40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331个,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155.2万人,折股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32.74亿元,实现股金分红6154万元,农民尝到了产权制度改革的甜头。及时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回头看”,新增确权面积7.3万亩,纠错面积7.6万亩,调处纠纷786起,巩固和扩大了土地确权登记成果。认真开展土地流转经营权、设施农业用地使用权、集体未利用荒地使用权、林权等10项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平罗县农村产权确权颁证范围扩大到13项。在平罗等5个县(区)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7.37万笔24.56亿元,增速高于全区涉农贷款15.6个百分点。建立和完善了“超占有偿使用、新增有偿取得、审批县域统筹、退出政府补贴”的宅基地管理机制,收缴超占面积有偿使用费1088万元,清理腾退闲置宅基地1007宗,腾退复垦建设用地2432亩, 2056户农民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充分运用宅基地改革制度成果,2056户进城农民的宅基地和房屋自愿有偿退出,插花安置生态移民1638户。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租、抵押、入股、转让等权能,完成入市交易96宗632亩,出让金4037万元,村集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1198万元。赋予入市土地融资权能,办理不动产权证抵押贷款14笔1935万元,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企业多赢的效果。创新留地、留物业的安置方式,探索国家、集体、农民三方受益的分配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征收收益分配制度,被征地农民生计有了保障。
(六)切实推进社会化服务,农村治理工作效果明显
坚持服务小农户、服务重要农产品,以推进社会化服务带动新型规模经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创办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开展以农业投入品配送、耕种收全程托管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全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中心)达到269家,其中种植业160家,畜牧业109家,通过托管等形式服务土地面积400万亩以上,服务奶牛等家畜养殖4.3万头(只),吸纳就业2000人以上,全区95%以上的县(区)开展了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区80%以上的乡镇。坚持治打结合,有序推进现代乡村治理,制定《关于推行“55124”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在全区推广红寺堡区“55124”乡村治理模式,理顺“四个民主”与村“三委”班子的关系,做实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了党支部统领决策、村委会组织落实、村监委会执纪监督、村经济合作社资产经营“四位一体”的现代乡村治理结构,新型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三农”工作有力保证了农民增收,前三季度宁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38元,同比增长9%。
二、现代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推动生态水利建设,全区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坚持把落实河(湖)长制、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作为黄河保护治理的“总抓手”,坚持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全区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自治区出台总河长1号令,建立跨县界河流水质断面交接制和上下游省区协作联动机制,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及河湖共治体系不断完善。强化以黄河为中心的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初步完成自治区级7条河流岸线边界划定和测量,全区河湖划界完成70%以上。“保护母亲河,携手清四乱”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黄河干、支流和主要排水沟水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得到综合整治,全区22个工业园区废水全部实现达标集中处理,3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黄河宁夏段连续两年出境断面保持Ⅱ类优水质。隆德县综合治污还渝河“芳华清流”,获得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考核第六名。水土保持成果丰硕,全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673平方公里,重点预防保护面积920平方公里。
(二)着力建设资源水利项目,节水型社会构建成效显著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实行项目和用水“双限批”,促进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国控水资源监控项目全部完成,全区1493个取水许可用户全部入库管理,全区98.7%监测井实现自动监测,国家地下水监测井实报率100%,位列全国前茅。深化全国水资源税征收试点,征收额较上年增幅达8.2%。深入开展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大力实施“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普及、全民节水文明”四大节水行动,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现代化生态灌区试点建设以点带面加快推广。全区累计发展高效节水面积36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3以上。全区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超过70%,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全国首个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园区,50%以上县(区)启动县域达标建设,全区万元GDP用水量比上年下降7.3%,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切实推进战略水利工程,现代水网建设进展顺利
经过积极努力协调,黄委会完成黑山峡河段开发四项专题研究论证并上报水利部,重大水利战略项目取得新进展。完成宁夏防汛抗旱提升工程、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等实施方案编制。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被国务院确定为2019年国家重点水利工程,9月底主体工程建成全线通水,解决260多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及生产用水需求,西夏水库扩建按期完成并开始蓄水。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全面开工,红寺堡部分扬水渠道及西干渠砌护改造主体工程完成通水。全区“山川统筹、南北调剂、丰枯补给”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快完善,水资源调控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启动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建设。
(四)积极推进民生水利事业,百姓共享红利,实惠更多
农村饮水安全增进百姓幸福。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解决了56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区22个县(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和农村供水水价机制全面建立,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全部建成,全区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突出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县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2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统筹解决好全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保障了引黄灌区800多万亩农田均衡受益,为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作出重要贡献。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了宁东等12个主要工业园区和固原等200多万人的城乡供水安全。完成全区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有效保障了河湖水生态环境健康。全面完成黄河二期防洪工程,银川都市圈及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不断完善。
(五)大力建设智慧水利,创新信息数字治水
加快实施“互联网+水利”六大行动,深入推进信息化与水利深度融合。全国首个校地三方数字治水创新联合体签约挂牌,吸引国内外20多家信息化高新企业入驻园区,“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三位一体数字治水科技创新格局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水治理科学化水平有效提升。数字治水成效加快释放。彭阳县创新打造“互联网+人饮”管理新模式,北京等7个省(区)水利部门先后组团来宁学习。全面加大数字生态灌区建设,全灌区建设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1281台(套),控制灌溉面积达330万亩,为实施供水精准计量、推进田间节水、促进水权流转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林业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国土绿化量质双升
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实施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绿网提升、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南华山外围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提升、同心红寺堡文冠果生态经济林建设“四大工程”,完成营造林92.87万亩。实施银川都市圈绿色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完成绿化任务5.57万亩。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高密度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研究示范项目。成立5个国土绿化服务团,提升国土绿化质量。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实施世行贷款防沙治沙项目。全区完成营造林130万亩,圆满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5.2%。草原保护工程治理退化草原11万亩,生态修复23万亩,预计年底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
(二)强化保护发展责任担当,资源监管水平明显提高
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和原环保部约谈反馈意见以及“绿盾2018”“绿盾2019”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排查问题的整改落实。5个林业草原类自然保护区1033个环境问题点位均已全部完成整治。2019年以来全区森林草原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下降到6.9‰,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3.9%,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高起点谋划“十四五”工作。开展林草“十四五”规划研究工作,形成了初步成果。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地保护与恢复、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谋划一批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以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推进高质量发展,让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
(三)推动创新驱动引领,林草事业改革有序推进
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改革后全区国有林场达到96个,国有林场林地面积达1637万亩,增长6%,内部机制进一步健全,活力进一步释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实施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彭阳等3个试点县有序推进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相关县分别印发集体林地经营权证管理制度,彭阳县等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试点县出台了《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颁证管理办法(试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服务事项100%进驻政务大厅,可不见面率达到92.8%。
(四)着力强化生态为民,产业优势更加显现
做大做强枸杞产业。大力实施枸杞产业创新提升工程,加强枸杞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积极推广枸杞病虫害“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新增枸杞种植面积6.1万亩,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7个,示范区面积1.5万亩。成功举办“百家媒体宁夏枸杞行”活动和第二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中宁枸杞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制定全国首个宁夏枸杞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地方标准。2019年,全区枸杞在册面积达100万亩,占全国的45%,枸杞干果总产量14万吨,总产值达130亿元,良种使用率为83.04%,标准化率63.4%,统防统治率57.3%。全力扶持特色优势林产业发展。全力扶持做优做特做精红枣、苹果、种苗、花卉等特色林业产业,积极优化林果业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努力推动传统生态经济林向现代经济林发展。新增苹果、红枣等特色经济林面积6.82万亩,改造低产园6.2万亩。2019年,宁夏苹果、红枣、小杂果、花卉、设施果树等特色林果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产值达50亿元以上,富民产业优势凸显。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营销能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特色产业品牌竞争力还不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紧密,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成果不充分。
二是农村社会事业依然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厕所革命”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是精准扶贫能力不突出,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阶段,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压力大。
四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加剧。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并存,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
五是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全区仍有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尚未治理,山区大部分中小河流常年断流,河湖水污染不容乐观。
六是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足。绿色优质林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枸杞等特色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五、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建议
(一)聚焦促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实施优质粮食产业优化提升行动、现代畜牧转型升级行动、瓜菜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稳粮强畜优菜,巩固提升枸杞、葡萄产业,推动农业差异化协同发展。
(二)做实做优“五大之乡”品牌,切实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五优”基地为抓手,做强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做大知名企业品牌,做优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意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三)巩固完善基础水网,持续提升水资源调控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山川统筹、南北调剂、丰枯补给”的现代水网体系。力争国家尽快确定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围绕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高效节水现代生态灌区先行区和示范区,以农业节水保障全区各业发展用水需求。
(四)升级水利科技创新,大力提高水治理科学化水平
围绕全区水治理现代化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发挥清华大学—宁夏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加大治水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完善水治理科技创新体系,支撑水利现代化发展。
(五)着力建设重大工程,积极拓展国土绿化空间
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精准造林“四大工程”,继续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和4个防沙治沙示范县建设,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绿化乡村,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和景观品质。开展以通道沿线林木为重点的修剪抚育和施肥工作,提升绿化、美化、彩化水平。
(六)优化强化传统品牌,统筹促进林产业生态富民
加快推进枸杞、苹果、红枣等经济林产业基地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培育特色林产品区域品牌、国家品牌、世界品牌,提档升级林下经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引导贫困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推动林产业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