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女孩属于她自己,教育才是母亲能做的
王 梅
美国杜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后
《百家讲坛》里有个老教授说:“如果你有个儿子,不好好教他,你就害了你全家;如果你有个女儿,不好好教她,你就害了别人全家。所以你跟谁有仇,很简单嘛,就把宠坏的女儿嫁给他儿子。这样他全家都完了,你的大仇也报了。”
这当然是笑话。时代变迁,以前人们“嫁女”,因为男孩是女孩的归宿,将来或许女孩就得“娶男”了。就算你的女儿将来真的要嫁到别人家,可不管走到哪里,她的素质都是你的脸面,而她的性格、她的成绩,也都有你教养的痕迹。
女孩的未来,实实在在地握在“现在”的你手中。如果不是跟自己的女儿有仇,作为母亲,你真的应该诚惶诚恐、小心谨慎,拿出十分的精力去教育她,让她健康成长。
但这诚惶诚恐,不是针对未来的功名利禄;这十分的精力,也不能全都用来在孩子耳边不停叮嘱。
孩子是属于她自己的,教育才是母亲能做的。可大多数母亲,正好相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把教育当成孩子该做的。母亲们喜欢用自己的思想和见识为孩子指路,甚至动用资历、财力、人力为孩子铺路。正如本书作者所说,这不是爱孩子,这是害孩子。
我在美国杜克大学读教育心理学。在实践活动中也接触到了很多美国教育者,并了解到美国妈妈的教养方法。她们给女孩的自由比较多,但和中国妈妈一样,她们也是唠叨者。
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作者真的是把妈妈们对孩子那种殷切的希望、那种爱到骨髓,还有因错爱而带来伤害的唠叨瞬间,都写得十分传神。阅读它时,相信你能找到很多经典画面,而它们仿佛就展现在眼前。
我认识的一些中国妈妈在看到这本书的一些片段后,也连连点头说:“我们就是这样的,我们就是这样的”。而在看过她提供的方法后,更是点头连连说:“哦,应该这样,就该这样。”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写给妈妈的家教法则。内容非常好,没有大道理,只是作者在生活细节中,根据一些教育理念,归纳出的实用方法,而且大多数方法,着眼于培养孩子的品质而非关注眼前,这一点非常难得。
我的老师曾经说过时代需要新的父母,他们必须挑战自己骨子里的传统思想,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孩子自然成长的挑战。父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女孩,而优秀的女孩,直接关系到优秀的下一代、优秀的民族、优秀的国家,甚至优秀的世界。